古人吃的是什麼“野味”?現代已經大不一樣

吃"這個字有著很大的學問,看似簡單,實則關係國計民生。最近這段時間,"野味"成了熱點詞,據網絡相關報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罪魁禍首就是野味。

古人吃的是什麼“野味”?現代已經大不一樣

從古至今 “野味”備受推崇

其實"野味"著實由來已久,眾所周知,名著《紅樓夢》中的賈府乃鐘鳴鼎食之家,自古就有著"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美稱,其實指的就是賈府的富貴之尊,而作者曹雪芹也被眾多紅學家看作是家道中落的貴族子弟。從而作者才能栩栩如生描繪出當時的富貴之家的飲食作息,引領人們走進賈府這座白玉為堂金做馬的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一部紅樓大戲,就此徐徐開啟。

古人吃的是什麼“野味”?現代已經大不一樣

在科舉年代,文人與仕人作為朝廷體系中的一員,受皇家"風天下"的影響,"野味"也出現在了官員的餐桌上,成為當時的寵兒。其中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漁曾撰《閒情偶寄》一書中就能察覺出,這本書在中國傳統雅文化中享有很高聲譽,它記錄著古代生活藝術,而其中就有著不少描繪餐食的文字。可以說,在這本書中,我們能飽覽古代文人雅客在"吃"上的精緻態度,所以“吃”也可以附庸風雅。

在家畜品種眾多,養殖技術不斷成長的今天,我們對也“吃”的定義更加廣泛,當然了古代的奢侈品“野味”中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我們現代的常見食物。

古人吃的是什麼“野味”?現代已經大不一樣

所謂"民以食為天",不僅古代對食物有講究,現代對食物更是挑剔。橫向對比,清代雄渾粗獷的滿族文化與厚重多彩的漢族文化交流融合,而西餐也和中餐文化也交融在一起;縱向發展,在技術進步與文化傳統的變與不變之中形成了不同的菜系,比如川菜、粵菜等等。

疫情之下 “野味”成為眾矢之的 電商平臺供貨充足保民生

而這場疫情讓“野味”成了眾矢之的,始作俑者卻人類自己。疫情期間,人們閉門不出,久在家中導致一日三餐都成為問題,關鍵時刻,電商平臺發揮重要作用。

據統計,1月20日至2月13日期間,京東平臺向全國消費者供應7.15萬噸米麵雜糧、2725萬升食用油、4000萬包方便麵、超5萬噸生鮮產品,保障了民生所需。

電商平臺京東2019年財報亮眼 核心業績指標超預期

除了在疫情期間表現突出,年報成績也非常亮眼。近日,京東發佈了2019全年和第四季度財報,全年淨收入達5769億元,第四季度收入1707億元,同比增長26.6%,主要核心業績指標都超過了預期,這和京東的“京倉京配”平臺供應鏈是分不開的,它充分保障了民生基礎的食品領域,也讓京東收入頗豐。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也是京東2019年最為重要的戰略性產品京喜上線的首個完整季度,這一成績對京東來說是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回報。

古人吃的是什麼“野味”?現代已經大不一樣

“吃"字雖然簡單,但是其中的內涵卻令人歎為觀止。“野味"從古代故作風雅的高級之物,也逐漸成了現代解決溫飽的平凡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