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宰我,社稷种树的规矩。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批评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古代立国必有社稷宗庙,外围要种树,是政权的象征。宰我的回答有些信口开河,栗树让人战栗的话,松树、柏树呢?社稷之树一般找高大庄严且活的时间长的,另外跟地域性有关系,看地域适合什么样的树生长。夏商周三朝的社稷之树,很大程度是这原因。所以孔子听说后批评说:事情过去不必再提,既成事实多说无益,以往的过错不要再追究。

这里提到既往不咎,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一是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和失败,是对自己以及对别人的一种大度;另一方面错误和失败还是需要总结的,通过不断的反省完善自我,否则只能是熊瞎子掰棒子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