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何以只有中國文明在傳承,愛的教育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它們分別在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以及恆河流域創造出輝煌的文明,而如今只有故中國的文明在傳承,其他早已成為傳說。

上古以前我們有大量遺蹟為證,從先秦開始,我們的歷史不曾斷代,我們的文明不曾消失。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文明不曾消失?今天,我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找到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浩劫依然屹立不倒的答案:我們薪火相傳的文化有“愛”的基因,這種“愛”讓我們的民族每次都能度過劫波。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研究三種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

四大文明古國何以只有中國文明在傳承,愛的教育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們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天人合一”才是我們和自然相處的不二選擇。

規範人與人關係的儒家經典,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傳統人文精神,教育讀書人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傳統文化在教育我們要愛:愛自然,愛他人,愛國家,這就是我們名族多次在危難中浴火重生的原因。

疫情發生後,我們看到無數的人義無反顧地逆行武漢,他們不怕危險,不懼死亡,因為他們心中有“大愛”,他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怕自己的同胞受苦難難。

鐵骨錚錚的鐘南山不畏懼任何困難,他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但當他聽說被隔離的群眾集體唱國歌時,他流淚了;當他談起已故同胞李文亮時,他落淚了。

李蘭娟說,她來得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病死率,病人能康復,社會就不會恐慌。

全國逆行的醫務工作者,面對死亡,他們不是沒有選擇,他們可以選擇後退,但他們沒有,他們挺身而出,忠於自己的職業,忠於自己的國家。

幾萬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有人被感染,有人犧牲,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更是中國人民的英雄。

在危難面前,還有警察、官員、志願者、城管、村幹部等等在為防控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 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為國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我們眾志成城,團結奮進,國內捐、國外捐,捐錢,捐醫療物資,捐蔬菜,武漢缺啥我們就捐啥,有康復者捐血液用於其他患者的治療;有人在病危中要把遺體捐給國家;有山東的漢子李保民千里奔襲給武漢送去急需的蔬菜,啃著冰冷的煎餅說“沒錢可以出力”,這些正是中華文明“強則兼濟天下,弱則堅韌不拔”文化內涵。

今天,我們必將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戰。因為,我們文化中愛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

1898年9月28日,33歲的譚嗣同面對屠刀他沒有膽怯、沒有害怕,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情,慷慨地說,要用他的血為改革鋪路,要用他的血喚醒民眾的覺醒。

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他不是沒有選擇,他的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封疆大吏,他有錦衣玉食般的生活,可他沒有把自己置身事外,他深愛自己的國家民族,所以他憂國憂民,他願意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民族的前途。

正如電影《無聞東西》裡,沈光耀面對山河破碎、民族存亡,選擇投筆從戎一樣。

他不願意選擇“只愛自己”的人生,他要做心有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的中國人。

他和無數的無名英雄一樣,因為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的愛,勇敢地走向戰爭的前線,願用自己的生命換祖國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