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1: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姚明率領中國男藍的隊友們,為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姚明鄭重承諾,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棄一切,回國捐獻。姚明還表示:除了捐獻骨髓,他還將抽出時間,參與相關公益推廣活動。

(2)成龍在上海組織慈善週末,又是演唱會,又是美女賽車,又是慈善拍賣晚會,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個,慈善捐獻。成龍表示帶領更多好朋友參與慈善事業。

(3)蘇有朋利用過生日時機,成立“蘇有朋慈善基金會”,把生日收到的賀金作為第一筆慈善基金會的基金,並表示以後會通過義演等手段增加基金會的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則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審題提示:

多則材料審題的關鍵是找到材料的共同點。上述三則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參與慈善公益事業,關鍵詞是“慈善”,據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觀點:①慈善時尚化會是一種進步。②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需要相信愛。③奉獻點滴愛,社會更和諧。④奉獻愛心,社會更和諧。⑤要有感恩和回饋之心。⑥用慈善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愛。⑦讓更多的人擁有對社會的愛和責任。⑧做個慈善的人,讓世界更美好。⑨擁有一顆慈善之心,生活將更豐盈。⑩慈善源於對生命的愛。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2: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座荒蕪了的花園裡。

美麗的池子幹得見底了。美麗的花木枯萎盡了。玫瑰死了,夜鶯好久沒有飛來了。除了蟋蟀在草叢中悲鳴,只有有毒的惡草與刺人的荊棘生長著。

有一天,忽然有幾個人到園裡來。

他們看見這座美麗的花園出現這樣的淒涼情況,個個臉上都顯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幾乎要痛哭了。一個嘆氣道:“難道我們就任它長此荒蕪了嗎?”其餘的人都毅然站起身來,答道:“不,決不!我們應該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於是他們討論怎樣改造這座蕪的花園的方法。

一個人說:“應該先把惡草和荊棘砍除掉,然後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個人說:“不然。應該先把花木運來,然後去砍除惡草和荊棘,因為——”

另一個人說:“我表示同意A君的話,惡草和荊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決不能栽種的。因為——”

其餘的人說:“不然。你的話錯了。我贊成B君的意見。因為——”

他們各舉了許多理由,互相辨論著,還引了許多例子來證明他們的話,由早餐的時候一直辯論到正午,家家炊煙起了,還沒有停止;甚至於因為意見不合,互相謾罵……而且扭打了。

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提示:

新材料作文可以提煉的角度較多,更容易離題。首先要抓關鍵句,其次要“以果溯因”。從“花園照舊荒蕪著”的原因是什麼?去找突破口,就能找到材料的主旨。

下面的審題可以是切合題意:“空談不如實幹”、“行動勝於空談”、“臨淵漾魚,不如退而結網”等

下面的角度可以屬於符合題意或基本符合題意:“求同存異”“協調”“團結”“合作”

偏離題意:“分清主次”“妥協”“退讓”“雄辯”“和諧”“目標”“當機立斷”。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3: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個小孩兒在草地上發現一個蛹,他肥它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段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兒看著於心不忍,於是,他拿起剪刀把蛹殼剪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隻蝴蝶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小孩兒內疚地把它捧回草地。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提示:

1.多維審視:

①蝴蝶的角度:

a 新生命的誕生總要經過痛苦艱難的過程。

b 有困難要靠自己去克服,靠外力終難成功。

②小孩的角度:

a 包辦代替,事與願違。

b 事雖未辦好,然助人解難之心應肯定。

c 凡事欲速則不達。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4: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認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種是走在最後面的人。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請以“最前與最後”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審題點撥:

首先明確關鍵字詞:“最前”、“最後”、“痛苦”。漫想之後整合為三類: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後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則徐“第一個開眼看世界”,屢遭排擠、迫害。哥白尼創立“日心說”,被燒死在羅馬廣場。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後的人都不痛苦。

陶淵明、李白,走在蠅營狗苟謀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後,過著自得其樂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們何來痛苦?譚嗣同是為變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懷著為進步而獻身的熱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鍾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為全人類造福;劉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臺的最前端,他面帶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並不為自己柔嫩的雙手變得粗糙而痛苦,也不為歲月在她的光潔的額頭上刻下了絲絲皺紋而痛苦,她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全人類而快樂地工作著。牛頓、愛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前人的理論,發現不足,不斷改進能夠獲得驕人的成就。丘吉爾學生時代功課在全校最後,鍥而不捨,努力奮鬥,終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後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終站在政治鬥爭的前沿,他為國家的衰敗而痛苦著,但最後能以死報國,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永遠都是一個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魯迅走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5:

依據下列材料,寫一篇文章。文體除詩歌外不限。不少於800字。

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上最後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說:"用鏟子鏟。"乙說:"用火燒。"丙說:"撒上石灰。"丁說:"連根拔去。"哲學家說:"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後再來此相會。"一年後,都來了,哲學家未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於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審題點撥:

這個故事讓人明白:欲無必有,欲有必無。那麼,要心中有真善美,必遠離假惡醜。這必須經過選擇、鑑別和心靈的"巷戰",才會讓一個退出,另一個佔據。提示"無"與"有"是兩個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醜,莊稼喻真善美,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化抽象為具體,這樣一來,思路就開闊了。如要使一個人沒有貪心,就必須用良心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虛榮,就必須以真誠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怨恨,就必須以寬容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再麻木,就必須以清醒佔據他的頭腦;要使一個人不再冷漠,就必須以愛心充斥自己的心靈等。關鍵要把握生活的大網,以小見大。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6: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夠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災難是傲骨的乳孃,禍患則是人傑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學家羅伯特在進行環球考察時,來到智利北部的一個十分乾旱而又荒涼的小村子,他發現一種奇異的現象,這裡除蜘蛛外沒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這裡四處繁衍,生活得很好。為什麼蜘蛛能夠在如此乾涸的環境裡生存來下來呢?羅伯特藉助電子顯微鏡,發現這些蜘蛛具有極強的親水性,極易吸收霧氣中的水分。而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這裡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有的只是絕望的思維。只要心靈不幹涸,再荒涼的土地,也會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

讀了這段文字,引發了你的哪些聯想與感悟,請自主確定立意,自主命題,自由選擇文體,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立意提示:

立意要抓住“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可從“絕境與積極心態”、“絕境與生命精彩”等方面展開思考:人處於絕境時,只要憑藉堅韌的精神力量,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就能創造條件開闢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煥發出耀人的光彩。絕境之所以為絕境,是它足以置凡夫庸子於死地,但對那些懷有堅定信念和遠大抱負的人而言,只不過是前進途中必須跨越的險障,所以經常上演絕處逢生的好勁。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7: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水在輕輕地流,岸靜靜的偎在旁邊,一切是那樣的和諧而美好,水厭倦了岸的圍困,想要尋找沒有約束的自由,沖垮了堤岸,水沒有得到自由卻失了生命,而岸沒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點悟:

這則材料可作多角度理解:水與岸的和諧相處,創造出了美好,可從和諧的角度去寫;水與岸是互相制約,相互依存關係,可從其辨證關係寫,也可從其比喻意寫;甚至談“生存”談“價值”都可以,只要與材料相關即可。但一定不能脫離開材料內容的限制而獨立構思。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8: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970年,美國哈佛大學對當年畢業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1995年,哈佛大學再次對這批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現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什麼特別突出的成績,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請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參考立意:

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個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中考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