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派出330多支醫療隊、4.2萬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因為同根,他們千里馳援不捨晝夜;因為同鄉,我們倍感自豪時刻牽掛。昨晚,央視新聞推出的

#我的同鄉英雄#為安徽醫療隊點贊!

截至2月25日

安徽派出8批醫療隊

1305名隊員支援湖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

一襲白衣,逆行無畏

“皖”如天降神兵!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李偉:

病房裡的奶奶說,

以後要為我做一桌好菜。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病房裡的一位奶奶,

聯繫不上在別處住院的老伴,

我趕緊一通通電話幫著打探,

同時無微不至地去安撫她。

獲得老伴的消息後,奶奶安心了,

現在她說,既便老伴走了也不怨了,

還說以後要為我做一桌好菜。


王士漢:

無法想象武漢昔日繁華,

上午九點站在酒店窗口

看著馬路如在凌晨三點半。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醫護人員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

只要是有需要,

我肯定要去一線。

家人擔心我的安全,

但是無條件支持我的工作。


姚蕊芹:

你別怕,我來了。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我並沒有那麼多俠骨柔情,

也彷徨也擔心,

但我有勇氣有信心,站出來了。

其實現在病房裡的病人在一起,

就是一個大家庭,

不論你是誰的家人,誰的牽掛,

請放心現在暫時由我們來守護。


劉玲:

揮手告別出院的康復者,

我在陽光下悄悄對自己說,

活著真好!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準備進入隔離區時,

發現一個年輕男護士的防護服偏薄,

得知自己在裡面待的時間比他短,

立刻把手上的防護服換給了他。


聖文娟:

我是武漢媳婦,

武漢也是我家鄉。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記得這一幕:

兩位老人的手顫巍巍握在一起,

爺爺說到“要吃東西”,開始哽咽,

“要吃東西,要吃東西”,泣不成聲

奶奶輕聲說,“要堅強點,聽醫生話”

心裡不是滋味。

英勇的家人們,千萬人心手相連,

暖春已至,抗“疫”馬上勝利了!


李亞軍:

丟下發著高燒的兩歲半兒子,

決然抽身,揮淚奔赴武漢。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家有兩歲半幼兒,

臨行援鄂前,發著高燒的孩子,

抱住我的腿不讓走,

決然抽身,揮淚而去。

武漢,別怕,我們在一起。

不拋棄,不放棄!

春風拂面,花開滿城,

勝利終將屬於我們!


樊華:

在抗“疫”一線奮鬥

而感染的醫護同行們,

願早日康復!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推掉調休、輪崗到普通病區的理由是:

我是重症護士,

患者需要,

就應該留在重症護理崗位上。

苦一點累一點我都不怕。

看到我們護理的重症患者

轉到普通病房,

然後出院,心裡就有了無窮的力量。


張孝飛:

臨行前給了孩子一個擁抱,

當時怕有可能回不來。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武漢的日子很苦,

抗“疫”的工作很累,

我不會慫,我不會退。

因為是黨員,是醫生,也是讀書人,

讀書人有三不避:

為民請命不能避,

國家有難不能避,

臨危受命不能避。


周全:

吾兒,

望你長大後也能繼承我的衣缽。

央視新聞點贊六安這位醫生

告吾兒書:

現在該教你怎樣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不畏生死,不屑名利,

不怕寂寞,不甘平庸。

逆流而上方顯英雄本色,

堅定信念絕不自外於心。

希望你長大後也能繼承我的衣缽,

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還有在家聽媽媽話,

別忘了武漢還有個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