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催生的作品———袁錦貴在電視劇《絕境鑄劍》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新時代催生的作品———袁錦貴在電視劇《絕境鑄劍》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我作為電視劇《絕境鑄劍》的總策劃,先彙報創作的三點體會。

一、這部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在策劃創作《絕命後衛師》之後,中宣部文藝局王強副局長就鼓勵我說,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很有教育意義,可以創作一個系列的作品。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老師對我說,福建很多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可以好好發掘,好好做。李準老師也多次說,用故事,用寫小人物來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是一種創新。還有不少領導和專家都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這才使我這個電視劇創作的門外漢,堅定了策劃創作“三絕”系列劇的信心和勇氣。同時,《絕境鑄劍》從一開始醞釀到大綱和劇本的研討,在座的領導和專家,都給予了熱心的支持和悉心的指導。比如,該劇的題目,一開始擬了幾個:“絕境鑄劍》、《絕境鑄魂》、《絕境鑄軍魂》。徵求王強同志意見,他說傾向《絕境鑄劍》,最後採用了這個劇名,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再比如一開始,我們擔心重大題材審查,不想寫毛澤東出現在牛牯撲,只寫“饒豐書屋”,見屋不見人。李京盛老師一針見血的點破了我們的顧慮,鼓勵支持我們寫見屋見人,果然效果很好。再比如,對陳天佑這個角色,詐降後是任縣長,還是任保安團長,領導和專家分析推敲後,給予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王偉國老師還為我們一筆一畫的寫出了近萬字的評審意見。如此等等,都為我們創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編劇錢林森老師,更是不計較報酬,不找槍手,不誤時間,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反覆推敲故事情節,認真核對歷史節點、人物和時間。劇組的各部門各有關人員都以當年紅軍精神激勵工作。導演黃文利老師第一次接手拍這種戲,時間緊,又遇上閩西的梅雨季節,困難很大。他帶領劇組的演職人員,在“雨中泥中鑄劍”。主演張桐老師,在《絕命後衛師》中飾演陳樹湘時,就體驗到了“共產黨真了不起”,萌發了要加入共產黨的念頭,在《絕境鑄劍》中,他起到了演員帶頭人的榜樣作用,發揮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二度創作出謀獻策,努力去刻畫表演自己的角色,閩西的觀眾再一次的認可了他。


新時代催生的作品———袁錦貴在電視劇《絕境鑄劍》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二、這部劇是新時代催生的作品。黨的十九大提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求,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福建龍巖市的全部縣區,三明市的一部分縣區,是當年閩西地域的概念。1926年夏,閩西就誕生了中共永定支部,1928年1月,建立了永定、龍巖、上杭中共縣委或臨時縣委,隨後舉行了“四大暴動”,迎來紅四軍入閩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了五次反圍剿鬥爭,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黨的活動從未間斷過,保留了蘇維埃政權,保留了土地革命成果,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閩西有10萬兒女參加紅軍,有2.6萬人參加長征,佔長征總人數的1/3,到達延安時,僅剩2000餘人。長征每前進一華里,就犧牲了一名閩西子弟。有近3000人在堅持三年游擊戰後,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佔新四軍點兵時9000人的1/3。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在冊革命烈士2.37萬人,佔福建全省革命烈士的一半。犧牲的群眾16.6萬人,迫害致死的群眾16.7萬人,滅絕戶近4萬戶,毀滅村莊539個,燒燬房屋11.6萬間。在中國革命最為艱難,最為血腥的時刻,閩西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投了共產黨的贊成票,閩西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閩西的崇山峻嶺中隱藏著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革命鬥爭故事,閩西的村村落落中有許許多多隱姓埋名的革命先烈,閩西這塊紅色土地上,傳承著忠誠擔當,英勇頑強,拼搏奮鬥的光榮革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曾經19次到閩西視察指導工作,看望老區人民。總書記深情的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忘記老區就是忘本。有了黨中央的關心,閩西老區革命鬥爭的故事,才有了更大的宣傳平臺,《絕境鑄劍》才能在央視熱播。

三、這部劇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這部劇是以故事來詮釋古田會議精神。播出後,收視率一路飆升,數度居首。在劇中故事發生的福建更是熱議。這幾天,正值省市縣召開人大、政協兩會,代表們普遍反映,該劇講了從1928年春夏,四大暴動中誕生的紅軍營,到1938年春,入編新四軍二支隊,這十年鬥爭歷程的故事,有機的把農民暴動,紅四軍入閩,三打龍巖,毛主席牛牯撲養病調研,新泉整訓,古田會議,松毛嶺戰鬥,四都戰鬥,三年游擊戰爭中懲治叛徒,保田鬥爭,苦鬥堅守等等歷史事件鮮活的串聯起來,看劇就好像讀了一本閩西革命鬥爭史書,“補腦了”。一批年輕人說,劇中的一批人,都和我們同般年紀,同般平民,就是心中有了目標,有了信仰,才活得有聲有色。特別是對陳天佑這個角色,他們覺得不一定苦大仇深才會去革命,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同情窮人,看不慣歧視窮人,壓迫窮人,認同平等自由,接受革命真理,也可以脫胎換骨。他們認為陳天佑戒大煙的情節,戒的不僅僅是煙土,而是剝削階級的思想根源,那種過程的萬般痛苦,就是他消蝕階級烙印,蛻變革命容顏的寓意和表白。一句話,革命須經痛苦磨練。在福建研討會上,幾位專家說,看樣片本來想快進看,省時間寫評論,結果讓劇情感染了,竟然看到凌晨兩三點鐘。一些追劇人打電話問下集什麼時候播,特想知道,林木根殺了馮禿子嗎?唐運龍老發牢騷,是否會拖陳天佑當叛徒呢?錦妹子很像山裡的客家妹,清純樸實,會嫁給呂小革嗎?如此等等,說明劇中的人物、故事已經融入了觀眾的心裡。他們甚至置身其中,隨著劇情緊張、跺腳,憤恨、拍案,傷心、流淚,高興、拍手。他們都希望不要這樣斷斷續續的播,總覺得不過癮,他們都覺得跟人物很近、很親,其中的潛移默化,宣傳教育的水到渠成顯而易見。

新時代催生的作品———袁錦貴在電視劇《絕境鑄劍》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