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到就很震撼的句子


第一次讀到就很震撼的句子


1.我是為了做只有我才能做到的事情才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我是個小孩,可能會被別人批評吧,但是我要做只有我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中島芭旺

2.喜歡在大都市裡自己默默無聞的感覺,正因為誰都不認識我,某種程度上自己很自由。當然這也是一種孤獨,但孤獨有時也是自由的代名詞。

——坂本龍一

3.你和我玩就不許和我討厭的人玩,你是我爸媽就是這麼多年只想著對我這個小孩付出,你是我朋友不能對我有一絲抱怨和吐槽,你是我的戀人該永遠忠貞不能有一絲一毫別的念頭

後來發現絕不是這樣的…因為人實在是一種太複雜的生物了

太多時候,一些行為並不代表對方不愛你或者不在乎你。

如果非要糾結就會發現世界本就是不純粹的

邁入成年人階段的過程中,你的三觀是無限摧毀建立的

到最後你發現很多你認定錯或者對的事情,到最後只是你以為了而已…

你會發現每個人都不是你想象那般好,也不是你想象那般差

你會發現前一刻的自己的想法如此幼稚,看法過於絕對

慢慢寬容一切之後發現,其實是解放了自己。

——博主:為什麼不去問問神奇的阿UU呢

4.我已經有勇氣,並且淡定的接受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就算跟我的期望有差距,我也不一定認同,可是我知道每個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每件事都有值得學習的,我真心無條件地希望每個生命都能過得更好。

5.我們現在的現代生活裡,在忙碌之後,真正夜半三更的時候,更多的體會還是孤獨,所以這個時候就特別渴望有一個相伴,所以愛情在這個地方,跟我們這個部分就有高度的契合。所以孤獨本身有時候會讓人滑向愛情,好像愛情可以填補這個孤獨,但是這是一個特別大的誤區,因為兩個人真正在一起,它有時候釋放出來的孤獨,比你原來一個人承擔的孤獨還要大,因為它伴隨著一個特別大的失望,生存生命是要靠自己去承擔的,而不是躲到那種所謂的愛情裡面去,就像柏拉圖講,人要在洞穴階段,在一片黑暗裡面,獲得反思,獲得認識,獲得沉澱。所以我們人生有時候不要回避,一孤獨就覺得為什麼我孤獨了,就忙著逃避,有的人覺得為什麼我還不談戀愛,我的女朋友、男朋友怎麼還不出現,然後我一個人還單著,很多人在戀愛裡面,愛人變成對自己的一個彌補,根本的愛的來源是創傷,我們要意識到為什麼一個人特別需要,在現代生活裡面,需要獨立地去成長一段時間,因為在這個過程裡面要把自己內心的創傷,要給它認識到,要給它癒合。生命要打開新的葉子,生長出新的枝葉來,來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生命,然後去愛人。因為我們今天的社會里面,特別容易有創傷,尤其是我們今天的的獨生子女一代,他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任何以前我們傳統社會里面的兄弟姐妹,我們的要求太多了,渴望得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愛情裡面就承擔了太多的東西,所以一旦結婚的話,互相的需求度太大了,造成沉重的壓力,然後每一個都沒有什麼輸出的能力,互相都是枯竭的,所以就是巨大的失望,所以這些,潛在的需要,我們要有一種自我清理,其實你要珍惜你的這一段孤獨,你一旦在這個孤獨裡面獲得了自己的這種獨立的生存,獲得了自己的內容,獲得了自己生命的堅實,這個時候你才真正地變成了一個在這個世界能承擔愛情的人,你一生裡面如何獲得幾年的孤獨時間,這還真是挺值得去好好地努力的東西,實際上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說,你的成長就在孤獨裡面,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我們原來很容易被扭曲的東西,在天黑以後,往熱鬧地方躲,可心裡頭,有定時的鬧鐘,提醒你有多寂寞。

——《一席萬象》

6.在這個世界,做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總有人在評判你,衡量你,給你勸告;有時你也希望做另外一個人,或者做一些事情去取悅別人,我們總是在以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別人,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的越來越遠。“在無論是否有愛的社會,希望你一直會好好愛自己,做自己。同時也盡全力包容他人,讓他們做自己”

——《世界是我念過最好的大學》孫一帆

7.看你周圍,你未來另一半此時正在某個地方走動,可能坐計程車、看小說、做數學題,收到情書、烹飪、身處旅途、陰天躲在被子裡哭、學習怎麼打扮、喂貓、給大狗洗澡。就在現在,就在此時此刻,未來註定要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正在努力製造著你們一起躺在床上的那無數個夜晚裡準備講給你的回憶和故事。

——博主:小羊愛吃醬肘子

8.你一定要講出來,你喜歡,或者不喜歡,不是講給別人聽,是讓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你為什麼喜歡?或者為什麼不喜歡?這一切都要找到原因。而不是看到別人在哪裡表達,自己騎牆,聽風就是雨,見一個說法就轉一次向。

講完後不要怕,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當下的你有當下的意見,是你當下的最優解。你以後會變,會見高山流水,也可能成為麻木不仁的傀儡。你此時的無知或者敏感不會再來,愛與不屑也是,所以,講話,承認,大大方方,不要怕。

第一次讀到就很震撼的句子


9.天上地下之間,有太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是遠非你那小小的哲學體系所能解釋的。

——莎士比亞

10.人生的鉅變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慢到你甚至感覺不到它的變化,也許在別人看來,你依然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但是隻有你自己知道,正是因為經歷了這些的事情,福也好,禍也好,磨難也好,煎熬也好,正是因為這些事情的出現,你已經變得不一樣了,也許人還是那個人,但是他的內核已經變得更為高級了。正所謂量變引起質變,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自有它的意義。

11.閱歷是瞭解自己要什麼的基礎。

——《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稼

12.悲劇是通往靈性的直達電梯。

——《還我本來面目》

13.我們的很多心理困擾都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和評價,正是這種評價體系,造成了人的驕傲和自卑。而人們又經常借“愛”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實。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際關係大概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他認為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怎麼愛你,這是我的課題,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愛,這是你的課題。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14.在趁早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和行動。在思考了生存保障之後,可以開始思考夢想。思考什麼是應該放棄的、次要的東西,放棄了它,你才能集中精力來追求最重要的東西。給夢想和現實都留出時間,來回穿梭,可通過閱讀、對談、計劃來完善夢想,為夢想做筆記。否則,只有夢想,你會無法落實,你就是無米之炊;只有現實,你會狹隘,你會終日忙碌。

——《時間看得見》王瀟

15.我們都曾孤獨地行走在心靈的原野上,快到山頂時,該遇到的人自然會遇到。

——《開啟你的高維智慧》

16.我們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會投影出什麼樣的像,所以要不斷超越有限的認知,不斷地提升內外的自由度,去合最高境界的那個道。

——《開啟你的高維智慧》

17.我看見我在尋找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

18.與此相比,外部世界在那兒運行著,在自我的眼裡是多麼可憐,此時,他感覺到自己的優越性,感覺自己超然於生活。自我在這種退縮和隱藏中感到安全。然而,這種狀況不能長久維持。內部真實的自我得不到外界經驗的確認,因此也就無法發展自己,這導致持續的絕望。最初的全能感和超越感現在被空虛和無聊所代替。這時,假自我者會感到內心純精神性真自我的死亡,因而會產生深深的恐懼。

——《醒來》丁銳

19.把一件事做到8分好也許是因為錢,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一定和錢沒關係。但是其實認識自我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總是在跌跌撞撞之中成長成熟,除去少數早慧的人,大部分人也許會很晚也許終身都不會實現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有一些東西,比如興趣,比如愛情,即便是你很早就明瞭自己的真實感受,選擇和堅持也是需要很多條件來支撐的,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哪一個重要?何況,很多時候,有的選已是幸運,更多人是沒得選。

——我朋友圈某位阿姨的感觸

20.歌、電影、書、心情,這四個東西是不容易分享的,是如人飲水的東西。

——網易雲熱評

21.除了自身的病患或親友離去的痛苦是真實的,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價值觀帶給你的。

——知乎某答主

22.他對於我的意義,更像一個我的想象力捏造出來的角色,站在那裡,每當我對這個世界無聊的規則失去興趣,每當我被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捆綁,每當我領略到其他男生多一點的聒噪和膚淺,他冷清和寡言的樣子又美好一分。根據榮格的阿尼姆斯原理,男神是每個女人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靈中的男性成分。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認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點。我想大概是我太想成為他孤獨又沉靜的樣子,才會為自己立一個神,整日解讀與模仿。

——知乎某答主

23.對待已然的事實,最快速的通關方法就是:覺察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看見和觀照,不斷深呼吸,直到放下抗拒放棄排斥,直到尊重事實,全然接納,全然臣服。對事實說:“是的。”然後看看,在接納的基礎上,我還能做些什麼。

——《活出生命品質》詹唐寧

24.為了解決這種生命經驗匆匆忽忽的流動,人們會去尋找流動生命裡一些較恆久的意義。史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lrwin Yalow是個喜愛沉思的人,他說,我的做法是把重點放在生命中一些不變的事上——就是“既定存在的事實,”包括了“死亡”——生也有涯;“孤獨”——在人來人往之中,我們依舊是“生而孤獨,”沒有人會代替我們死;“自由”——我們既然活在這世界上,就得為自己做決定打算;“無意義”——外在的世界並沒有內外的意義,是我們把意義灌注在生命裡頭,意義是自己設計的。

——《前世今生》魏斯

25.所有你的感覺,都是相對的和個人化的。這取決於你選擇了怎樣的視角和觀點,選擇相信那些信念,進而決定你做出了哪些當前的自我定義。

——《活出生命品質》詹唐寧

26.思維最大的創造性在於,他永遠都有能力,讓一切發生對你只帶來正面影響。

——詹唐寧

27.詩人放過夜裡的筆,眼睛放下相機,一杯熱茶留在客廳,放走蒸汽。我們除了和彼此相伴活在當下,不肯再做別的事情。吾愛人心不需印證,如同世界上唯一的,我們,像是想家的根不用泥土。它自己生長,活著,我深愛你,這就是我的生命。

——張懸

第一次讀到就很震撼的句子


28.大概是我以前太喜歡你了,或者是把我所認為美好的愛情遐想全都傾注在了你的身上,所以分開以後再也沒有遇見能讓我面紅心跳害羞的人,又或者我再也不敢輕易喜歡一個人了吧,可是後來,就算我遇見再好再喜歡的人,卻都找不到曾經遇見你那樣的感覺了。

29.你認為的完美愛情是從一而終,而現實中的完美愛情,更像是和生活的握手言和。永遠不要說永遠。

我永遠喜歡你,不是說我會十年二十年一輩子都喜歡你,而是指,我這一刻喜歡你的程度,讓我有勇氣說出來我永遠喜歡你。

30.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我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一個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人,他未必是戀人,可能是任何人。橫亙身份與地位的外在條件,跨越看似不可丈量的距離,在偌大的世界裡,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

——《刺蝟的優雅》影評

31.極端來看,我沒有,也不想擁有人際關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擁有一個靜靜發呆的時間,如此而已。然後,在生鮮超市,便利商店,百元商店那小而安全的購物行為中感受一點微小的喜悅,不多作無謂的思考,孤獨而忘情地度日。

——森山大道

32.不要驚醒我的愛人,我等他自己情願。

33.過程才是生命,兩端都是死亡。

34.哲學並沒有告訴你任何新的東西,它只是讓你對那些已知的,無可置疑的觀念產生動搖和懷疑——那並不會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而是讓你的理性得以生長,去觸碰人性價值的最核心。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邁克爾·桑德爾

35.朝聖者的道路是接納的道路,接納的道路是愛的道路。接受現實,熱愛生活,是獲得安寧的唯一途徑,是讓自己和這個世界幸福的唯一途徑。在自然界中,會有黑暗的時期,也會有光明的時期,我們接納他們,我們經歷春、夏、秋、冬。我們接受全部季節的變化,我們愛他們的全部。光明與黑暗、寒冷與溫暖、開花、結果、落葉、歸根...都是豐富的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和秋天鬥爭,鄙視冬天,也沒有必要對抗黑暗,討厭夜晚。在最黑暗的夜晚中,我們看到了最亮的星星,讓我們愛他們的全部。

——《地球的朝聖者》

36.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人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明白: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更好的方法,對他人來說,時機也許尚未成熟,他人也需要做好準備,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尊重」。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如今,我稱之為「成熟」。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到好處,由此我得以平靜。我也明白了,這叫做「自信」。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用我的方式,以我的節奏。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天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愛自己」。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我也不再盯著別人的錯誤,我接納所有的一切。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我當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如此日復一日。這就是「圓滿」。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明白,我的思慮擾亂了自我,使我變得了無生趣。但當我與本心相連,心靈的力量就成為了我堅實的後盾。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靈的智慧」。

當我開始真正的愛自己,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爭論,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是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讓新的世界誕生。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As I Began To Love Myself》查理·卓別林

37.“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愛的事,沒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須做的事之間交戰。 因此生活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其中有極大的喜悅。但是你必須在心理上不依靠任何人,任何環境,你的內部必須完全不爭執,你才可能真的愛你所做的事,也才可能有真正的生活。”

——朋友圈某阿姨

38.孤獨給予我們獨特的性格,我們因而不會人云亦云,我們萌生新的看法,或許我們現在很孤獨,但我們將有能力更加接近那個意氣相投的人,建立與之更為有趣的關係,最終我們會確定這個人。

39.開悟有它的時間。我們人類,你知道,就像核桃殼:如果硬是要在不對的時間打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成熟,你只要在正確的地方輕輕一拍,很容易就敲開了。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你邁向圓熟的過程,而有一天,某個人或某件事自然會提供你那關鍵的一擊。

在我們瞭解自身最深的驅動力、價值觀和動力前,說誠實是沒有意義的,直到我們能接受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們所希望或偽裝的假象,我們才算真正地對自我誠實。

——《喚醒內在的智慧》丹尼爾·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