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一、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如何破局?

芳芳熱衷於學習,她說自己要成為“終身學習者”,大部分業餘時間,她都用在泡群、網課、線下培訓和同城學習會上。

經過幾年的學習,她確實有所收穫,各類app她如數家珍,各種學習理論她張口就來,很多事她也有自己的思考,能發表上一二點看法。大家都誇她“懂得真多”,這讓她十分滿足,認為自己學有所成,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一聽到有新知識就先前衝,深怕自己落後半步。

直到有一天,和她同期進公司的小麗升職做了主管,她憤憤不平,“小麗比我能幹嗎?憑啥她能升職!”有同事好心提醒她,“你是懂得多呀,可哪一項有成績呢?”

芳芳這才發現,小麗,參與過幾個大項目,連續三年優秀員工,還考了行業相關資格證。反觀自己,什麼都學,可沒有一項精通,更別提給事業錦上添花了。甚至有幾次她還請假,就為了專心學習,拿到網課的第一名。

網課社群的消息“滴滴滴”直響,芳芳第一次沒有立即點開,她把手機丟到一旁,陷入深深的迷茫……

熱愛學習本沒有錯,可什麼都去學,只會陷入“知識的焦慮”。就如做菜,什麼調味都往裡倒,什麼菜都往裡添,最終只會做出一鍋黑暗料理。

那麼,該如何破局呢?答案是:只打甜蜜區的球。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泰德·威廉斯把擊打區域劃分為77個。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等待一個好球。如果我總是去擊打甜蜜區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選棒球名人堂。

——泰德·威廉斯

什麼是甜蜜區?

波士頓紅襪隊的擊球手泰德·威廉斯,他被美國人稱為“史上最佳擊球手”,能擁有如此優異的成績,是因為他只專注於擊中概率較高的球,也就是甜蜜區的球。

在職場中,能給我們帶來高價值的區域,就是甜蜜區。

二、為什麼甜蜜區能助力我們獲得職場成功?

1、盲目投球,不如有目的地專研

在寫簡歷時,我們會描述自己的工作經歷、特長、技能等,這些信息彙集成HR對我們的印象。怎樣的簡歷可以獲得HR的青睞呢?在麥肯錫諮詢公司,他們關注個人簡歷中的“尖峰點”(spiking),即大幅超過平均水平的技能和熱情。

擁有“尖峰點”,意味著我們明白什麼東西能讓我們與眾不同,併為此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實屬不易。

氾濫的求知慾,讓人們極易產生焦慮。為了追趕上時代的腳步,我們的步伐變得浮躁,被每個“知識的房間”吸引,又徘徊不定。不知道學這個有沒有用,可不學,好像就落後於別人,被時代所拋棄。

布萊恩·費瑟斯通豪在其著作的《遠見》中,把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以15年為單位,分成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添加燃料,強勢開局。

(2)第二階段:聚焦長板,達到高點。

(3)第三階段:優化長尾,持續發揮影響力。

他認為,在職業第一個階段,應該培養知識、積累技能,成為某方面的專業人士;第二個階段則要創造與他人的差異,讓自己脫穎而出。

差異從哪兒來?從你的甜蜜區誕生。

甜蜜區是我們的長板,專注地、不斷地打磨並拓展它的範圍,讓自己對此變得精通,讓別人願意為它的價值買單。

小趙從讀書時就熱愛文學,不停有人對他說,以寫作為生會很辛苦,這麼多文筆好的人,真正出名的又有幾個呢?但小趙內心有一份堅持,工作之餘,他依舊筆耕不輟,並在各大社交平臺發表自己的作品,和網友討論,也會幫朋友解答寫作相關的疑惑。有一天,小趙收到一條約稿函,從此,多年專注於寫作的付出,開始為他帶來回報。

盲目投球,不如有目的地專研。只要我們在甜蜜區願意投入專注、時間和精力,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不會錯過它。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盲目投球,不如有目的地專研。

2、高價值回報,信心倍增

當一個人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Ta的收益是成倍增長的。我們迫切去學習許多知識,哪怕這些知識我們並不需要,大多是源自對自我的低評價。

小草的根系不發達,只能扎入地面一點點,它很害怕被人連根拔起。大樹的根系發達,可以生長至土地深處吸收更優質的養分,所以它不懼怕狂風暴雨,還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擁有甜蜜區,意味著我們擁有至少一項精通的技能,這是我們紮根於職場土壤的根。當我們越精通某項技能,我們得到的反饋越高,積累的自信也越多。

3、不用走出舒適圈,在感興趣的地方耕耘

我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圈子,我就待在這個圈子裡,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

——巴菲特

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迪奇將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並稱之為行為改變理論。

(1)舒適區:感覺不到任何壓力,狀態很放鬆、愉快,一切都是可控的。

(2)學習區:感覺到一定的壓力,面臨一定的挑戰,介於可控與不可控之間。

(3)恐慌區: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會失去安全感,變得焦慮、緊張、害怕,併產生挫敗感、無助感,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行為改變理論: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通常人們會告誡你:要離開舒適區,要去學習!否則你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被毀掉!

沒錯,長期待在舒適區,因為沒有壓力,人們要求改變的慾望會降低,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但是,“跳出舒適區”針對的是沒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們,保持自律、主動積極地在舒適區精益求精,你就會收穫甜蜜區。

有網友分享過一位網約車司機的故事。

因為喜歡開車,這位大哥開起了網約車。對他來說,開車是舒適區,但他並沒有停留在“開車”這一步,而是在接單的過程中,仔細觀察顧客的需求。顧客在車上辦公,他能提供小桌子;顧客在車上休息,他拿得出U型枕和小毯子;顧客要趕飛機,他會提前熟悉接客路線,甚至如果時間太早的話,他會帶著被子直接在附近過夜,以防自己起不來……

漸漸的,專門找司機大哥接送的顧客越來越多,有時定製訂單太多,他還開啟了預約功能。收入中網約訂單佔比越來越少,不為訂單發愁,他也不再像工作最初那樣起早貪黑一天連跑十幾個小時了。

舒適區和甜蜜區最大的區別在於,甜蜜區一定是高價值區。

人的本能就是避難就易,能待在舒適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工作、生活,並且獲得高價值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三、怎樣找到屬於我們的甜蜜區,並讓它發揮作用呢?

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古典《躍遷》

1、成為自己的專家,用三個維度重新認識自我

找到甜蜜區的前提,是它一定是你最擅長的。

斯科特·丁斯莫爾在TED演講《如何找到自己鍾愛的工作》中提到,每個人的方向只能由他自己決定,如果他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談何“找到”二字呢?所以,在投入工作前,我們首先要成為自己的專家。

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重新認識自己,三者共同交集的部分,就是甜蜜點。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甜蜜點。

(1)我喜歡的

大多數人認為,判斷一個東西自己是否喜歡很容易。如果這是真的,那為什麼我們總是為“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而苦惱呢?

事實上,在尋找“我喜歡”的路上,我們

混淆了興趣和樂趣兩個詞的概念

①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

②樂趣:指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

從上面的文字解釋中,你可以看出區別嗎?

興趣是主動的,是由內而外表達的情緒;樂趣是被動的,是由外而內,某個東西反饋回來的情緒。

有樂趣的事,不一定會感興趣。例如,有人喜歡閱讀,Ta能從文字中獲得樂趣。但如果讓Ta每天需要閱讀5個小時以上,還要根據讀的內容寫出1-2篇文章,Ta不一定還能從中感到樂趣。

“不要把興趣當做工作”,其中的興趣,大多是指我們能從中享受到樂趣的事情。如果你對閱讀和寫作都有興趣,上述說的工作,你也能從中感受到樂趣。

(2)我擅長的

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還要看是否擅長。例如我喜歡看電影,但我並不擅長製作電影。那擺在我面前的有兩條路——學習如何製作電影,讓不擅長變成擅長,或者直接放棄這個念頭。

(3)我認為有價值的

價值,不僅僅是金錢回報,還有成就感、對社會的貢獻等。

我們必須弄清楚是什麼在推動我們行動,促使我們做決定。當一個人足夠富有,如果Ta的目標仍是獲得更多的金錢,即便Ta喜歡也擅長賺錢,也會很快失去激情。

迷茫的本質是找不到自己,要不斷問自己這三個難題: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是什麼在推動我?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迷失的本質是找不到自己。

如果這些都不夠清晰,我們可以用GCDF分類卡來輔助我們思考。

GCDF分類卡,一種職業規劃師常用的評估工具。通過對卡片的分類來鑑別個人的興趣、技能、價值觀。

(1)興趣分類卡:在橫軸寫上感興趣、有點感興趣、不知道、不太感興趣、不感興趣,共五個分類。然後把能想到的或找到的職業,根據自己的興趣,寫在對應的分類下。

(2)技能分類卡:在橫軸寫上非常熟練、可以勝任、不勝任,共三個分類。在豎軸寫上非常願意使用、比較願意使用、願意使用、最好不用、最不願意用,共五個分類。根據兩個維度來定位,對所有技能進行分類。

(3)價值觀分類卡:在橫軸寫上非常重視、比較重視、有時重視、很少重視、從不重視,共五個分類。把你所認為職場中必要的事,例如穩定、環境、薪資、生活等,根據重視程度,寫在對應的分類下。需注意,非常重視和從不重視兩類不能多於8個。

2、在核心中找賽道

在重新認識自己後,我們對甜蜜點已有一定了解。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用甜蜜點找到甜蜜區。

這就好比,打遊戲選定了職業魔法師,但技能點要點在攻擊還是治癒,才能讓遊戲角色更貼合我們的操作優勢,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呢?

這就是賽道選擇。

如果把職場比作運動場,各行各業就好比多個賽道,尋找一條好的賽道,能夠讓甜蜜點效果最大化。

小趙的甜蜜點是寫作,從文章的風格看,有新聞媒體類、新媒體類、傳統文學、網絡文學類等多個方向。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尋找你的職業賽道。

那麼,小趙可以從三個方面做賽道分析

(1)密度

不同的賽道,有不同數量的參賽者。瞭解參賽者的人群畫像,從中找更適合自己的。

新聞寫作要求更嚴謹,從業者的學歷水平相對更高。新媒體寫作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比較大,但對從業者要求不高。小趙非專業出身,寫作基礎偏差,但文字很有感染力,那新媒體寫作這條賽道更適合他起步。

(2)滲透速度

不同的賽道,對目標用戶群的滲透速度不同。這意味著,寫完一篇文章後,它傳播速度有快慢,影響力有強弱。

傳統文學寫作用時長,對讀者的文學素質要求偏高,看的人少,更權威,容易在小圈內傳播。如果文章偏專業性,就更是如此。網絡文學則相反,它有龐大的讀者基礎,看的人多,傳播速度快,但因為文字快餐化,影響力偏小。小趙想在寫作上迅速積累影響力,那他就不能選擇滲透速度低的寫作賽道。

(3)有效反饋

不同的賽道,吶喊加油的觀眾人數不同。

新聞陳述事實,偏枯燥,很難激發讀者發聲。小說充滿情緒渲染,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引發討論。最初小趙對自己的文章不夠自信,他需要讀者的反饋,以便及時調整自己,那他就要選擇有效反饋多的賽道。

3、專注,不斷揮杆練習

在高爾夫運動中,也有“甜蜜點”和“甜蜜區”的概念。每一支球杆的杆頭,都有一個用於擊球的最佳落點,能與球碰撞出最為“甜蜜”的美好感受,迸發出最遠的飛行距離。在這個“甜蜜點”周邊,以同樣的條件下,能夠打出偏差少於5的所有點所在的區域,則為“甜蜜區”。

要想準確的用到“甜蜜點”去擊球,必須靠多練習揮杆和觸球。同樣的,想要找到職場甜蜜區,就要在高價值領域,持續做正確的動作。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找到甜蜜點卻不付諸更多努力,它就會像一個白日夢,永遠無法到達甜蜜區的現實。

創造精通技能的秘方就是意願和時間。

——羅伯特·格林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付諸行動,持續地行動。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他認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實際上,我們並不用一萬個小時就能體會到。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年輕人問語言學者,我該如何快速精通一門語言呢?語言學者淡淡說,哦,你只需要找個說那門語言的女朋友。同樣的例子,還有女生被渣男甩後減肥護膚,逆襲成一位大美人。

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當我們深挖內核,會發現在強烈情緒的影響下,人們的目標會更清晰,變得更專注。

所以,如果某個東西能讓我們充滿幹勁,激發起我們的好奇心,我們應該順藤而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記住球碰杆頭的“甜蜜”感覺,不停揮杆練習,讓甜蜜的點變多,沉澱下來變成甜蜜區。

4、保持鮮度

職業生涯是條長跑道,就像一場馬拉松,當我們長時間沉浸在某條風景相似的道路時,會不可避免的厭倦和沉悶。

沒有什麼比失去熱忱更使人覺得垂垂老矣。

——杜利奧

我們必須要找到激勵自己的點,特別是在建立甜蜜區的初期,認可自己的根基不穩定,失去熱情會讓我們極易放棄。

有四種不錯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狀態:

(1)建立短期目標

達成短期目標能讓我們產生“進階”的成就感,在耕耘甜蜜區時,根據當前情況制定短期目標並不斷調整,你會看到“甜蜜”的小屋是如何一步一步搭建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2)尋找創新,不斷突破

在專注的領域中發現新東西,把這件事視為一件任務,並不斷突破上限。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或者失敗,這些情緒不停刺激著我們,保持對甜蜜區的探索熱情。

(3)志同道合的夥伴

跑步中,有一種職業叫陪跑者。陪跑者會與跑步者保持統一步調,並在旁邊以行動或語言鼓勵後者。找些積極向上的同道好友,讓他們成為“陪跑者”,或互為彼此的“陪跑者”,產生能量共振。跑步的路上,不孤單,跑得越遠。

什麼都學,沒一樣精通,用職場甜蜜區破局,在職場開出一路繁花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3)從利他找價值

利他,是一種給予並不求回報的行為。

利他,同樣是利己。這是一種社會性交換,我們將沉澱的知識內化分享,或是用所得對外做一些無償貢獻,交換回自我價值的提高,付出的感覺也有助於減少焦慮。例如,計劃把馬拉松獲獎的獎金捐給公益組織,有這個信念的支撐,大多數人都能跑到終點。

四、結語

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事,並把它做到極致。專注於自己的長板,打造自己的甜蜜區,讓它成為我們差異於別人的,獨一無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