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揚州養老去


到揚州養老去


這兩天迷上了揚州,手機上看揚州旅遊視頻,在網上查京杭大運河的走向、景點,在頭條上看網友對揚州未來發展的觀點和意見,看到有人在富春茶社吃蟹黃包子,咽口水了,饞。

昨天晚上十二點,我在今日頭條上發了一個評論,“揚州的何去何從”一天下來,推薦9萬,閱讀8584,評論22,成了熱帖,讓我意想不到。揚州如何發展,確實牽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千年古鎮啊,交通要道,不能在高速發展的當下被邊緣化了。

好久沒有去揚州了,當年我的閨蜜的母親是揚州水利學校的老師,裡面的環境很美,有池塘可以釣魚,現在已經和揚州大學合併了。揚州大學是揚州唯一的一所大學,而揚州歷史上就是出文人,有錢人喜歡建宅落戶的風水寶地,聯合國也把揚州評為宜居的城市,可見揚州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是值得一提重鎮,南北交融,東西合併,自然條件和人文景觀俱佳的好地方。


到揚州養老去


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神州大地,京滬深廣成了一線城市,一江之隔的蘇錫常併入上海共榮圈,對面的南京地鐵最長,新街口德基成了第三大商場,而揚州人則仍然停留在水包皮,皮包水的安逸之中,年輕的、有本事的人被這些大城市虹吸走了,剩下的留守老人自得其樂。怎樣融入經濟發展潮流,找到自己城市的定位,可不光是揚州市長的職責,老百姓心裡自有掂量,揚州人到底是江北人,還是江南人,至今都無法扯清。

揚州這些年也搞了不少房地產開發,萬達廣場也有,京東和萬科都有投資,尤其是市容市貌很好,旅遊業成熟,現在在討論城市規劃,城市定位,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進入哪個城市的共榮圈,是寧鎮揚聯合,還是直接過江向上海靠近,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搞開發,就要搞房地產,這是套路,我親歷了南京房地產業的興旺發達,揚州也在走這條路,可惜晚了一些,難度較大,必須轉換思路。


到揚州養老去


本來蓋房子是為了安居樂業,解決剛需的問題,現在房子成了金融產品,任何實體經營都不會有那麼高的回報,當然也是高風險的投資,在這個階段要想樹立起城市形象,就需要全盤考慮,看看自己的家底子,能吸引什麼樣的投資客,確實是很大的難題。

我是裝飾行業的專家,什麼樣套型的房子我都做過室內設計,現在已經不是玩炒房遊戲的時候了,必須設計出人性化,現代化,美觀實用的房子,才能吸引買房者。揚州自然環境優美,水系發達,人文景觀濃郁,如果能滿足老年人解甲歸田,隱居養老的需求,也是一種理念,一種營銷策略,現在養老行業利潤可觀。


到揚州養老去


我的一個朋友父親是儀徵人,在揚州和南京都有房,女兒也在南京工作,可他最終選擇了在揚州落戶,他不想脫離他所熟悉的地域環境,而且揚州的慢生活比南京更加舒適,社交圈也有,揚州確實是適合養老的地方。

現在離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比較高,而且有不少積蓄,投資房產,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共識。隨著老齡化的加速,護理,醫療也是必須考慮的,揚州醫療行業發達,蘇北醫院,第一醫院都可以培養全科醫生,在小區規劃的時候,不光要考慮幼兒園,小學校,也要考慮養老院。我父母的最後階段都是在南京中山幹部療養院渡過的,有電梯上下,食堂,最好的醫生,最好的廚師,環境優美。當然如果讓老人種花種菜,養寵物那就更好。

這樣城裡的年輕人一到節假日就開著車來看望老人,院落文化是吸引客人最大的賣點,中國丈母孃在澳大利亞種菜,成了網紅,每一個人都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節,揚州是最佳的環境。劉集鎮靠著西郊森林公園,就蓋別墅出售,如果能配套設施完好,是會有很多人問津的。

揚州往東面發展和泰州合併,不是不可能,而是要有切實的利益。土地是關鍵的因素,如果讓買房的城裡人,買農民糧食,蔬菜,吃他們養的放心豬肉,過田園生活是多麼的愜意。


到揚州養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