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隨著樂壇大環境的轉變和藝人能力的不斷增強,唱將型歌手到唱作型歌手的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轉變,越來多唱作新人走向幕前,將“唱作人”的大旗扛了下來。其中,以內地《中國好歌曲》、《我是唱作人》、《歌手·當打之年》等為代表開啟了“唱作元年”,聽眾也開始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唱作人身上。越來越多優秀的唱作人在華語樂壇的變革中相繼湧現出來,用他們兼具辨識度的嗓音和獨樹一幟的創作,在樂壇驚起了水花。

今天要說的創作歌手魏嘉瑩就是其中之一。在我看來,2019年推出的第二張專輯《夜空裡的光》,就是互聯網時代風潮下,一張典型的集唱作屬性、現場屬性、人文屬性和多元審美包裝為一體的作品。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魏嘉瑩的創作才華和乾淨的嗓音,再加上篤定的演唱,讓專輯的整體氛圍一氣呵成,形成了如“夜空裡的光”的既視感。而專輯故事合集的呈現效果,基於不同維度和風格的切入,都為聽眾提供了動人的聆聽體驗。

這些,可以說要歸功於成長中點滴的積累。國小學過三年鋼琴,國中開始抱著吉他後又在大學期間系統學習的魏嘉瑩,音樂是件耳濡目染的成長伴隨功課。她一邊投身學習與創作,一邊也迅速積攢起舞臺經驗,把對生活的獨到體驗,透過吉他與歌聲傳達出來。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在《夜空裡的光》中,專輯就緊扣成長的感悟,以細膩的人文筆觸抒情見長。城市民謠、都市芭樂、EDM電子等多種曲風遊弋出自由的音樂形態,既是獨立人格又是互助模式的展開。理性的思考與創作中的感性視角聯結,恰如“夜空裡的光”,在四散的空間裡串聯出一份專屬於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12首歌曲是主題,Bonus追加收錄的3首Live是補充,都充分佐證了這份音樂啟示錄的完整性。如果說前者對應的是錄音室作品的唱作屬性,那麼後者則是現場屬性的加持,讓你回到現場大合唱的場景內。專輯通過不同情緒交織,描摹出對應的畫面感,幾乎呈現的是百變的全新面貌,最終組成了這張專輯的理想模樣。

簡而言之,上張專輯《是什麼奪走太陽》是“想為對方做些什麼”的魏嘉瑩,用音符串成了一張自畫像,“我想”撐起了這張專輯的精神內核;那這張《夜空裡的我》則是告訴你“如果黑夜裡沒有光亮,那就自己去做一道光”,“我是”是魏嘉瑩的態度揭露,也是音樂中可能性的凝練,信息量和音樂呈現都更加成熟,它變成了一本啟示錄。兩張專輯都是木吉他為主要載體,但這一回,

不僅僅是純粹演唱的進步,也有唱作、Live等多重屬性,魏嘉瑩迎來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如果你看過《HIStory第三季「那一天」》,那麼這首片尾曲《我還是不懂》你一定不會陌生。歌曲從英倫抒情搖滾的角度切入,埋置線條化的旋律勾勒,以電吉他Solo營造出簡單素淨的畫面感,情感非常無遮掩。

歌曲是純粹的音色流表達作品,作為整張專輯的開場曲,它無前奏,托出的是一種清新的、直截了當的輕電子舞曲印象。魏嘉瑩撲面而來的流行氣息,是聲音前置的做法,更好地讓人聲和音樂高度貼合。歌曲幾乎沒預設太多的技術難度,卻憑藉真誠率真的初印象先入為主。

有了《我還是不懂》的鋪墊之後,到第二首同名主打《夜空裡的光》就有了相當充分的動機。這首歌更偏重於律動性的梳理,魏嘉瑩以私人化的視角打造出Urban-Folk的主體骨架,finger style的技巧,讓旋律和歌詞都隨心隨性,卻是魏嘉瑩音樂裡最理想化的面相。

它豐富的段落性和參差感,促成了對這首歌的解讀:光很微弱,但光存在;黑夜無垠,但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光。在整張專輯確定的基調裡,魏嘉瑩選擇了一個很柔和的打開方式,這是與她的唱腔表達甚至音樂性一脈相承的。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再看接下來的幾首歌。

既有很走心的情感流作品,《他從不掙扎》是偏民謠的深刻小品,一種冷冽的孤獨感撲面而來,“是否在這個世界上非得有名字才有價值”是為不卑微的夢想而寫;《有沒有想過我》雖是小魏的靈感迸發之作,但旋律卻非常有記憶點,將感情躍然紙上成靈動的音符。又有趣味性十足的生活流小品,《東東路》源自曾經打電動的經歷,小魏用童話逗趣的歌詞展開意象,把“陪伴”這個主題寫得新穎;而《剛剛好 的眼淚》歌名的空格扣上用切分音吉他表達不在乎和分開後的祝福。將這些作品放在整張專輯來看,魏嘉瑩都充分貫徹了“唱作”一詞,在作品中自如地表達著她對世界人、事、物的種種看法。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體現多元審美的作品,更多是通過合作模式的展開,碰撞出音樂火花。在上張專輯中,魏嘉瑩就與莊鵑瑛、鼓鼓和王匯築有過合作。這張也不例外,與Arrow Band默契演出Band風的《年輕是一種罪》,與法蘭、八三夭阿電、宇宙人方Q合作完全不同曲風和狀態的歌曲,在多種情景中小魏自由地享受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Feat.法蘭的《故障了》是整張專輯我很偏愛的一首,魏嘉瑩聲線的暖與法蘭的冷形成一種補合的氣質。如果說專輯是“光”為主要構成,那麼“黑暗”也必不可少。這首帶著黑暗氣質的《故障了》就是最突出的,歌曲寫於創作低潮期,是對普世價值的回擊,“我不是怪異,我只是獨特”無疑是整張專輯態度最為明確的一首。黃少雍的編曲增設了歌曲的迷離氣質,歌詞以黑色幽默的自嘲來反擊社會的刻板片面看法,旋律則以獨立搖滾的動向故意營造出一種“故障了”的狀態。

《反正孤獨才是我的朋友》和《他從不掙扎》是一個體系,偏重於本心的唱作寫法,而“孤獨”向來是一個極具共鳴的話題。但相較於《他從不掙扎》,這首歌裡魏嘉瑩卻把“孤獨”寫得更為另類,並且在編曲上加入了高音和Percussion,用很別具一格的表達方式去挖掘出孤獨的另一面。這使得,這首歌與八三夭阿電和宇宙人方Q的合作,是三個共同體的特別組合——方Q負責Bass,阿電打木箱鼓,小魏彈吉他。作為整張專輯配飾最複雜的一首,這首歌帶來了一種爵士藍調風味的情景劇式表達。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常理說,通常一張專輯的體量不過是8-10,但魏嘉瑩並沒有讓自己的音樂在第二張專輯止於此。相反,重新編曲的《脫軌》和《花香》,有種脫胎換骨的味道,可見小魏人文屬性的延伸,在樂壇的歷練下又碰撞出新的想法來顛覆之前創作的可能性。

有了蘇打綠阿龔的絃樂,《脫軌》從本來靈魂搖滾的合唱曲目脫胎成另一種拉丁搖滾風的個人氣質,加多了樂器效果,聽感也全然不同。而另一首本是18年推出的小清新歌曲

《花香》,作為演唱會的大合唱曲曲目,也充當了一個回溯的功能性收尾,它與開場曲遙相呼應,記載了魏嘉瑩這幾年的音樂全貌。

《夜空裡的光》:魏嘉瑩的音樂啟示錄

當然,結尾追加收錄的三首Live Version,《喜歡我吧》、《遺落的腳步》和《泡泡氣球島》則是對小魏現場屬性的補充,它們讓專輯的風貌更加完整,形成了一本豐富的音樂啟示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