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清末光緒年間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照一組送上,拍攝者:英國人凱瑞.弗雷德裡克。他於1896-1902年在思茅的海關任職,這些照片是他在此期間拍攝。

從清光緒二十一年至光緒二十三年,英法相繼在思茅設立領事館和海關,因此聚集了大量的西方人。所以本組照片中也有洋人出鏡。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1896-1902年,雲南思茅,跳舞的村民。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1896-1902年,中緬邊境花腰傣族。傣族歷史上也稱為擺夷族,清朝中葉開始分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現在統一稱為傣族,不再區分。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跳舞的少數民族少女。這張照片和喬治.莫理循的那張少女跳舞的照片場景相同。1894-1897年,莫理循曾在雲南待過,凱瑞和莫理循兩人應該在同一場景下拍攝了各自的照片。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正在修理竹柵欄的阿卡族婦女。阿卡族在我國也叫哈尼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以及泰國、緬甸、老撾、越南北部山區。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雲南孟連撣族婦女。撣族在東南亞各國中有不同的叫法,緬甸叫撣族,泰國、柬埔寨、越南叫泰族,老撾叫佬族,中國叫傣族,印度叫阿薩姆族。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傍晚的南坎河風光。南坎河也叫南康河,發源於老撾北部的會芬高原,向西流,匯入湄公河。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雲南思茅yulo海關附近的懸橋。思茅是茶馬古道的始發點,經景東、大理、麗江、中甸進入西藏。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雲南思茅,一座木橋上的外國人。凱瑞在日記中寫道,這裡的人們對外國人就像對待官員一樣好。這一方面是當地人的好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當時西洋人較富裕,文明程度較高,讓人們產生好感。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中緬邊境雅口寨市場上的彝族女子。

清朝末年 雲南中緬邊境思茅民俗風情老照片

雲南思茅,節日裡玩龍燈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