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我一直想寫一點關於個園的文字,卻無從下手。因為研究個園的人很多,讚美個園的詩文更多,而且還出版了不少關於個園的書。我經常帶學生來個園實習,陪客人遊覽個園,還多次借這裡的寶地召開各種會議,從1984到2020的35年間,少說也有35次來到個園,也自然熟悉這裡。記得有一次拜讀周維權先生的《中國古典園林史》,看到書中記述的與夏山上的那棵檜柏不符,我還寫信給周先生指出來;他還覆信我說修訂時更正。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作者帶東南大學的學生在個園實習(2007年4月3日)

唯一讓我覺得有點陌生的是個園的邏輯。

有人說,邏輯上能成立的東西,必定是時間所需要經歷的東西!任何一座歷史名園,都是經歷過歲月的洗滌,都是邏輯上能夠成立的事物;按理說,個園也一樣。但當你仔細分析個園時,你會發現,它的邏輯是“混亂”的。

個園的不合邏輯之處,首先在它的名稱。1956年,國家公佈《漢字簡化方案》前,個字的繁體字是“個”,因此,在這之前肯定不會稱作“個(Ge)”園;或者,之前稱作“個”園,那麼又與“半竹”園無關了。因為有導遊說,個字是竹葉的一半,故稱作半竹園。可是,你看過南方的竹葉嗎?另外,清代的劉鳳誥所撰《個園記》有記載:“園內池館清幽,水木明瑟,並種竹萬竿,故曰個園。”真是因為“種竹萬竿,故曰個園”嗎?這些對個園名稱的糾結反而成了吸引遊客的一個亮點故事。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2018年11月12日,作者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曹福亮教授考察個園


個園的不合邏輯之處,其次是它的竹子。因為“半竹園”的關係,也就是春景與竹子的關係,也可能是蘇東坡愛竹的原因,個園一直在引種各種各樣的竹子,努力讓它成為一座“竹類植物園”。竹子種類繁多,主要集中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要在溫帶的揚州集聚各種竹子,難!但揚州的園林技術人員硬是克服氣候難關,在個園裡引種成功了數十種竹子。不遵循自然規律,卻飽了遊客眼福,符合審美規律:物以稀為貴。還放大竹文化效應,創建了我國第一個以“竹”為主題的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個園的不合邏輯之處,還在於它的宅園。初到揚州時,個園南部的住宅部分還是一片民房,這其實是個園主人家產的主體。所謂前宅後園,來訪個園時應該先到東關街上個園的南門進得家門,談完事主人有雅興了才邀請你進入後花園,遊園品茗,撫琴聽戲。文革後個園開放時從北面入園。南邊住宅後來收回,宅園一體,但住宅再也不如後花園有名了,也是為了大量遊客停車入園方便,只能維持現狀,把鹽阜路上的北門留作主入口了。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2007年9月19日,作者與柏林藝術大學園林與設計史哥特教授考察個園


個園的不合邏輯之處,根本在它的假山。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在古代造園中,通常是一園一石一山。個園則在同一個並不算太大的空間裡,在無石無山的揚州,居然使用了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等多種石料,疊成了四座假山,這似乎又不符合邏輯。但造園者巧妙的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將四座假山冠以“春夏秋冬”,用時間軸將分佈園內各處,材、質、色毫不相干的多處假山提練出“四季假山”主題,成為我國古代疊石藝術的人間孤本。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綜上所述,個園的邏輯是“混亂”的。奇怪的是,個園很有名;有名的地方也就是這幾點不合邏輯之處。換句話說,個園就是靠邏輯的“混亂”而出的名。個園因竹而名,隨宅有園,憑山成古。因為個園不安常理,不合邏輯,自成體系,富有特色,故稱之為“個園”,一座真正富有個性之千古名園。還成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或可以說,個園,是園林藝術中的極品!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建設研討會在個園召開


周武忠:個園的邏輯

與柏林藝術大學哥特教授考察個園(2007年9月)


我終於明白——藝術,可以不講究邏輯。

周武忠

2020年3月10日於滬上樸園小墅

s_s�\u001a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