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的時代印記,圖4只夠做一頓飯,圖8控煙好措施


糧票是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包括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這是特定經濟時期下的產物,主要是由於物資的缺乏和供應緊張而採取的計劃分配措施。如今糧票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一種收藏品。圖為1965年糧食部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伍市斤”,可以購買5斤糧食。

糧票於1954年在某些市、縣進行試用,1955年11月全國正式發行糧票,標誌著我國進入糧票購糧制度。除了國家發行外,各地省人民政府也根據情況有計劃的發行地方糧票,但只限於省屬區域使用。圖為各地的糧票、油票、布票等。

由於物資供應不足,每家每戶的糧食基本都是定量供應,所以糧票的購買力也並不高,一張糧票通常只有幾斤的量。圖為各個時期發行的糧票。

到了1961年,在市場需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約150多種。圖為1971年江蘇省發行的布票,分別為:三市尺、四市尺和七市尺。三市尺約為1米,可能剛夠做一件衣服之用。

在1984年,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後,深圳市做為先行兵,在全國率先取消票證,糧食、食油、豬肉、棉布等商品價格全面放開、敞開供應過上了不用糧本、糧票的日子。圖為1974年北京市地方糧票,二市兩,一頓飯就用掉了。

除了買糧需要糧票,買油也得要油票才行。圖為1972年浙江省流動人口食油票,旁邊還印有語錄,體現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大豆的購買也需要用到專用大豆票,圖為1968年福建省軍用價購大豆票,“壹拾市斤”。畫面為守衛海疆的兩名戰士,彷彿回到了那激情澎湃的歲月。

在那個時代,吸菸的人應該很少,因為買菸也得拿出煙票才有用,這可比現在的控煙措施嚴格和有效得多了。圖為1965年洛陽市服務局的煙票,括號裡寫著:幹、工,可能只限幹部、工人使用。

以前是沒有打火機的,吸菸離開不火柴,那就再發行火柴票。為了控制吸菸,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圖為1972年贛南商業局蓋章的火柴票,一盒,並在一九七二年底前才有效,過期不候。

結婚是人生大喜事,自然能享受到一定的特權,在上世紀80年代,結婚時一床棉被是少不了的。圖為1983年江蘇省結婚補助棉胎專用券。

以前沒有各式的紙巾,出門在外是要準備好一條手帕的,但是手帕也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圖為1962年福州市商品購買票,手帕,一條。

1970年代,汽車並不普及,但也因應時代發展推出了汽油票,提醒大家節約用油。圖為1970年昆明市人民汽車公司的汽油票,貳拾公升,不知道加一次油能跑多遠。

做為“三大件”的自行車,自然也需要有票據才能購買。圖為上海自行車三廠的自行車券,可以購買當時的超級名牌:鳳凰牌自行車。這一張購車票拿出去,保證羨煞旁人。

鋅做為一種重要物資也是有計劃供應的。圖為1978年,國家物資總局發行的鋅票,100公斤。

票據年代,除了購買各種物資需要用票,各地還根據情況發行了各種票據。圖為1964年,南京市江寧縣上峰人民公社,幹部會議誤工工分票。應該是給參加會議誤了工的人員補工分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