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眾所周知,比較出名的偵探懸疑影片就是夏洛特系列,但懸疑片的同質化實在有些嚴重,拍的不好就會引起枯燥、乏味等一系列負面觀影感受。

懸疑片的亮點無非就是揭秘過程,這類作品特別注重細節,聰明的導演不會浪費任何一個鏡頭,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利刃出鞘》,很多朋友從片名上分析,感覺是妥妥的爛片,結果看完後只有兩個字“真香”。

《利刃出鞘》跟絕大部分懸疑劇一樣,都是尋找“兇手”的過程,但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片在中途就已經將整個作案過程公佈出來,我也一度很疑惑,都說明白了,後面一半影片怎麼辦?

難不成爛尾?

看完後才知道,什麼叫做“沒那麼簡單”。

我將從我的觀影視角,解析《利刃出鞘》為什麼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分?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利刃”元素

“利刃”這個元素,很有意思,不光在片名中出現,而且從頭到尾貫穿整部電影。

在老爺子哈蘭跟護士瑪塔玩圍棋時,利刃就已經出現,注意不是道具刀。

哈蘭為了掩蓋護士的“錯誤注射”,所以他選擇用利刃自殺,這時“利刃”元素開始瀰漫全場。

除了開頭,影片大部分場景都在客廳,而客廳有一個類似“鐵王座”的藝術品,上面佈滿了各種“利刃”,家庭成員被問話時,後面懸著無數利刃,除了視覺效果之外,非常具有諷刺意思。

這代表每個人都有“不光彩”的一面,包括“天真善良”的護士。

最後矛盾爆發時,蘭森抽出一把“利刃”,抱著玉石俱焚的心態,想拉瑪塔一起共赴黃泉,結果卻是個道具!

放這些道具刀的是誰?

明顯是老爺子哈蘭,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偵探懸疑小說家,雖然他去世了,但似乎發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利刃”這個元素,就像是影片的基礎,哪怕偵探布萊克提出的“甜甜圈”理論,也能跟那面佈滿利刃的藝術品有關,所以該元素,從開頭一直貫穿到結尾,這在其他影片中是非常罕見的。

“利刃”還代表著哈蘭的思想,他對於以往家族的腐朽並沒有干涉,而是一次性用“利刃”直接刺到痛處,批判因為有錢,所以變得“腐朽荒誕、不思進取”的貴族們。

片中還有很多隱喻,比如畫像、水杯等等,哪怕是家裡的擺設,都是精心佈置過的,所以我才說,此劇的每一個鏡頭,導演都沒有浪費,哪怕是一條叼著網球的狗,或者是老奶奶望著窗外的鏡頭。

其他更多“彩蛋”,我想留著給大家慢慢探索,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似乎變成了一位偵探,影片不像是影片,而更像是一場跟觀眾的互動遊戲。

在我看來,整部影片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接下來談談我眼中發現的故事。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師徒試煉

影片大背景是子女都想要哈蘭的遺產,但在哈蘭的調查下,每個子女都很“腐敗”,不是出軌就是貪汙,或者是其他,總之都有“罪”,而哈蘭一輩子都在跟偵探懸疑打交道,可以說他是這方面的宗師。

反觀這些子女,個個“歪瓜裂棗”,無人能繼承他的“衣缽”。

反而是常年陪伴在哈蘭身邊的護士瑪塔,深得喜愛。

接下來直接進入我眼中的“師徒試煉”。

瑪塔因為注射了錯誤的藥水,害得哈蘭無力迴天,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況且瑪塔連解藥都沒“帶”,於是哈蘭為了洗脫瑪塔的殺人嫌疑,用自己的利刃結束了生命。

在自殺前幾分鐘,哈蘭佈置了一系列計劃,比如讓瑪塔先回家,再小道返回,然後假扮自己等等。

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全片任何細節、邏輯都非常嚴謹,這是第一個覺得“浮誇”的地方。

短短几分鐘,而且在生死關頭,還能想到這麼周密的計劃,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哈蘭早就想好了“自殺計劃”。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再看下護士,一個青春少女,短短几分鐘,居然能聽懂,而且做得幾乎天衣無縫,這說明什麼?

不合理之下,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她在哈蘭的薰陶下,無形中變得非常優秀。

這是開頭,然後跟隨我的思維,直接跳到最後,當布萊克拿出兩個遮住藥物說明的瓶子,讓瑪塔辨別哪個是止痛劑,結果瑪塔一下子就辨別出來了,根本不需要看文字說明,因為太熟悉了!

思維再跳到開頭,我認為瑪塔早就知道藥水被某人換過,但是她沒有戳穿,而是將計就計,故意提醒哈蘭要不要來點“小驚喜”?

結果這時候,瑪塔發現注射錯藥水了,還刻意展現給哈蘭看,於是就有了哈蘭在幾分鐘內出謀劃策為瑪塔洗脫嫌疑的劇情。

試問,一個連藥物名稱都不需要看就能知道什麼藥的瑪塔,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注射的什麼藥呢?

所以我認為她是故意提醒哈蘭,時間差不多了,解藥又沒帶,早點開始“試煉”吧!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如果哈蘭慢慢等死,那麼最終會有驚無險,因為瑪塔實際注射的藥水沒有毒。

但哈蘭不知道自己沒有生命危險,心裡只知道瑪塔是故意弄錯藥水,所以在哈蘭心中,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這一條路。

既然是“必死之局”,哈拉也只能開啟“試煉”,所以用不合乎常理的自殺手法結束生命,這才引來了布萊克的“破局心”。

明明可以換種正常的自殺手法,但卻如此不合乎常理,這一切都說明,哈蘭認為有幕後黑手。

看過影片的朋友都知道,如果瑪塔無法洗脫自己的嫌疑,那麼遺產就拿不到,如果成功洗脫嫌疑,並且揪出真兇,那麼哈蘭所有的財產就歸她所有。

這就是此次“試煉”的全部獎勵,成功就一步登天,失敗則鋃鐺入獄!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瑪塔當然知道有幕後黑手,因為她一開始就看出藥水被人掉包過,幕後黑手想要讓她來背黑鍋,這樣遺產就能歸子女所有。

所以,真兇就在眾多後代之中。

此時瑪塔就想到了偵探布萊克,她完全可以利用布萊克,給他提供大量線索,讓他幫瑪塔完成試煉。

事實也是如此,瑪塔最終靠布萊克以及自己的“嘔吐測謊能力”,成功讓蘭森認罪。

至於很多朋友不理解,為什麼瑪塔會吐露真相?

真兇早就知道瑪塔的事,所以即便瑪塔不說,真兇也會替她說。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自己暴露各種信息,讓大家一起幫她找真兇,特別是偵探布萊克。

最後,通過出色的“嘔吐測謊能力”,成功讓自己洗脫嫌疑的同時,還讓真兇蘭森徹底“跳腳”。

最終“試煉”結果是瑪塔勝出,她接受了哈蘭所有的遺產。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細思甚恐

為什麼我用細思甚恐作為標題呢?

全片任何細節都在透露出兩個字“嚴謹”,哪怕莊園裡的兩條狗都不是蓋的!

可為什麼瑪塔卻偏偏每次撒謊就會嘔吐呢?

我還特意搜了下資料,看看到底有沒有這種病,得出的結果是“不好說”。

一位哥倫比亞腸胃科學家在自己從業42年生涯中,表示從沒聽過有這種症狀的病人。

但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也許沒有,也許真的存在,只是還沒發現,但我們不討論到底有沒有。

全片散發著“嚴謹”的味道,但在瑪塔的病上卻十分富有戲劇色彩,所以我認為,瑪塔是故意裝出來的,這是她的“秘密武器”。

作為一名護士,時常接觸各種藥物,如果提前服下相關藥物,再經過一些特殊“觸發”機制,我想做到“嘔吐”並不難。

所以我覺得,瑪塔從一開始就給大家下了個“套”,只要自己沒嘔吐,那麼說的話都是真的。

大家也都接受了這種思維,並且奉為“真理”,無論是布萊克偵探還是眾多子女。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事實也證明,蘭森最終栽在了瑪塔的這項特殊能力下。

為什麼最後要吐出來?

因為弗蘭死了,但瑪塔說沒死,這是個謊言,所以必須要圓謊。

瑪塔既圓了謊言,又繼續“麻痺”眾人,所以這才是她的秘密武器,一直存在,操縱自如的武器。

還記得哈蘭喝的水杯嗎?

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

當結尾子女走出房屋時,意味著他們失敗了,而作為新主人,瑪塔站在二樓,拿起印有文字的水杯,俯視著眾人,宣告自己的“勝利”!

因為如果她天真無邪,導演完全可以讓瑪塔站在一樓或者草地上,表現的不知所措等等一些細節,來告訴觀眾,瑪塔不是真兇。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結語

全片非常“耐看”,哪怕看第二遍、第三遍都不會覺得悶,反而會不停發現“新大陸”,這就是此片最大的亮點。

哈蘭作為一輩子沉浸在偵探懸疑裡的宗師,自然希望找出一個能繼承他衣缽的徒弟,子女又不夠格,恰巧他發現天賦異稟的瑪塔,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出“生死試煉”。

片中幾次刷到哈蘭的畫像,前兩次都是無比嚴肅的表情,直到水落石出的那一次,“哈蘭”卻露出微笑!

這是不是代表著,他終於找到了心目中的“弟子”呢?

其實哈蘭代表著為藝術奉獻一生的人,他們早已超脫物質層次,股票、黃金、樓市等等,在百十年後又有誰會記得?

只有永恆的經典之作,才能一直流傳下去,在我看來,哈蘭用自己的生命,創作了最後一部偵探懸疑小說!

也許這就叫“以身殉道”吧!

在如今眾多懸疑片中,《利刃出鞘》雖然算不上多燒腦,但其亮點在於有無窮“探索性”,就比如我看完後,把這個故事理解成一場“師徒試煉”,也許你看完後又覺得是另一回事。

《利刃出鞘》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師徒試煉”,諸多可能值得探索

更多精彩,還得靠自己多去挖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