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一、假如說這段時間對誰影響最大的話,大學生絕對能上候選名單前十。

一方面,不少大學生沒得開學又不能出去玩,還得在家上網課,生活過得是十分枯燥;

另一方面,應屆畢業生,也在為自己的工作發愁。

不少應屆畢業生就擔心,因為疫情影響,求職會比過往要困難。

加上年前裸辭和準備跳槽的人員,這樣一來更加劇了求職競爭。

但根據實際情況,教育部已經推出了"24365全天網上校園招聘"服務。

即24小時,365天,創造條件不見面也能招聘也能簽約認定。

那麼,在疫情的影響下,畢業生找工作難嗎?能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嗎?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二、這得從三個數據來看:

第一個數據,復工率。

發改委秘書長叢亮表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

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

特別是浙江跟廣東,一個復工率全國最高,一個是包車包機接員工回來復工,被網友一頓怒贊。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整體招聘形勢也會逐步復甦,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也會更多。

接下來我們講講第二個數據,招聘薪資。

在上個月,有一份節後復工招聘薪酬的調查報告火了,令人意外的是,在目前的形勢下,招聘薪酬居然還漲了。

節後復工第一週全國38個核心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9311元/月,比去年同期(8311元/月)提高14.52%。

注意!這是說的核心城市的平均薪酬,二三線城市可能會更低。

而且由於春招延後,以及部分企業招聘需求下滑,應屆生的求職將變得更難。

此外3-5年工作經驗的產研、運營人員更被企業青睞。

也就是說,剛出社會的畢業生能不能一出來就拿到這個平均薪酬,還是有待商榷的。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三、最後,我們來講講第三個數據,招聘需求。

有數據顯示,春節後十天,100人以下規模的小微企業新增招聘需求同比減少六成。

三週過後,小微企業新增招聘需求同比降幅收窄到42%,佔市場整體需求的比例由43.7%回升至46.3%,但仍未達到50%的基本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百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對應屆生需求同比收縮52%。

除了受到衝擊而暫時沉寂的餐飲、旅遊、線下教育等行業外,生鮮電商、外賣、物業等為代表的服務行業。

因為用戶需求爆發,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

此外,在線辦公、大數據運用、居民在線消費等需求增加。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支持線上化需求的行業,也有較大的招聘需求。

這對於畢業生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畢竟疫情已經幫忙過濾掉一批企業和行業。

而在疫情過後,哪些行業會迎來紅利,哪些公司發展前景好,抗風險能力強,都可以通過疫情的表現判斷出來。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四、所以,機會總是有的,就看自身的個人造化,能被什麼樣的工作選擇了。

畢竟疫情過後,講究人效的時代,也會隨之而來。

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個人不提升自己,企業不定時"體檢",被淘汰的概率,自然也會加大。

而對於所有企業來說,如何在疫情期間、疫情過後,找到既能解決眼下的問題,還能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優秀人才,就成了一個難題。

商業技能培訓軟件koru的創始人克里斯騰·漢密爾頓,曾經總結了七個標準,用來預測求職者未來在職場上的表現。

這七個標準不僅適合企業作為參考,普通人也可以用來進行對照,評估、培養自己的某個特質。

我挑出了其中4個,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第一是嚴謹。

這裡說的嚴謹,指的是一組能力,包括蒐集數據的能力、整合理解多信源信息能力、還有高效決策的能力。

"嚴謹"比較容易考量,對一些技術崗位來說,可以進行一個測試,讓求職者在規定時間內做題,或者分析其中的邏輯。

第二是主人翁意識。

職場永遠都會有意外發生,可能是招你進來的主管突然辭職了,或者你的工作崗位不是面試時的那個崗位。

但是,成功的職場人士明白"既來之,則安之",而不是怨天尤人。

在面試的時候,漢密爾頓建議,你可以故意問他有沒有遇到過不公正的對待,然後表達你對他的同情。

有主人翁意識的人會立刻表示,"這事的確不對,但我不想浪費時間抱怨"。

畢竟事已至此,過度發洩只會得不償失。

第三是有韌性。

越是危機,越能看出你的員工是不是優秀人才。

危機到來時,一個員工往往要身兼數職。

而一個人通常被安排到新崗位,除了要調整狀態,快速適應新崗位外,還得面對持續時間長、撲面而來的壓力。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需要有韌性的人。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既有勇氣接受挑戰,又有韌性來處理日常瑣事。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第四是知進退。

一個人是否懂得進退,光看他的說話方式就能看得出來。

比如,你要注意他是怎樣插話的;

在談話結束後,他有沒有給你發一條經過斟酌的感謝信息;

他在溝通的時候是不是高效,懂不懂禮貌;

以及他能不能儘量簡潔地表達有見解的觀點。

最直觀的好感勝過一切,人們喜歡認識和招聘自己喜歡的人。

而漢密爾頓自己,則會選擇那些好相處、並且能給團隊帶來能量的人。

畢業即失業,毫無工作經驗的“我”,拿什麼去贏未來?

總的來說,機會從來都青睞有準備的人。

對於職場人來說,無論你初出茅廬,還是混跡多年,在新的時代浪潮前,都得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複合型人才。

等機遇來臨,才有可能牢牢抓住。

而對於企業來說,更要具備一雙慧眼,學會如何在"玉石市場"中,淘出一塊真正的"璞玉"。

因為一個人優不優秀,真不能只靠一紙簡歷就能看出來

歡迎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