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叔本華曾說,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

人與人之間,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嘗試中,瞭解到尖刺的安全距離,守護好軟肋的舒適空間。

在熙攘的人群中,為人際關係保留一個邊界,便是為生活帶來一份溫暖。

正如馬未都所說:“人際關係中,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01

  • 親人要生。


古人常說,“是親三分客”。

意思是說親人之間,也應該像對待客人一樣,做到應有的禮節和尊重。

這種客套,不是感情上的生分,而是對親人的重視和珍惜。

主持人魯豫曾說:“分寸感,來源於人們的邊界意識。”

郭晶晶的公公霍震霆,對待家人的時候,就是一個懂得分寸感的人。

對於兒子霍啟剛和郭晶晶的感情,霍震霆不僅尊重了兒子的選擇,也尊重了郭晶晶的事業追求。

一直等到郭晶晶退役之後,霍家才將郭晶晶迎娶進門。

婚後,郭晶晶二胎生了女兒,記者問郭晶晶的公公霍震霆,想不想再添孫。

而霍震霆卻一副“事不關己”的說:“這你要去問孩子的爸媽,我畢竟是爺爺,孩子的事應該由父母來決定。

家人之間相互尊重,互不打擾,不僅讓家庭成員都能獨立自信的發展,也讓霍家成為了為人稱道的豪門世家。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親人要生”的道理。

再親近的人,被傷的多了,心也會痛,也會冷。

許多親人,就是這樣變成了仇人。

最近一對母子對話刷屏了網絡。

27歲的天天說,媽媽不但偷看他的日記,拆掉他房門的鎖,在他洗澡時推門就進,甚至跟蹤他的工作。

當母親問他,你覺得媽媽很可怕是嗎?你的陰影在哪裡?

他沉默了良久說,盯著媽媽說:“我沒有門鎖的。”

正如周國平所言:“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當人與人之間沒有邊界感,也就沒有了安全感,隨時保持被入侵和防禦的姿態。

當愛無孔不入,只會壓得人喘不過氣。

再親近的人,也應該相互尊重,保持一點“生分”,給彼此和愛一寸自由的空間。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02

  • 生人要熟。


馬未都的夫人信佛,有一次,她一個人去杭州的靈隱寺拜佛。

到了寺廟門口她想起來,拜佛的時候最好身上什麼都不帶,以示對佛的尊敬。

於是她就把錢包、身份證等隨身攜帶的物品,都給了一個路上剛剛認識的人,交代說:“我進去拜佛,你幫我看一下。”

她進去的時間比她想象中還長,大概兩個小時之後才出來。

而那個陌生人,還在路邊等著她。

許多年後,馬未都在節目中說起這件事時,依然非常的感動。

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就能夠相互信任,將心比心。

陌生人的善意,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溫柔。

曾經有一個微博網友@菲妥妥_穆修修發佈長微博說“這是一份遺書”,並且打算告別這個世界。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微博發出之後,無數網友為之揪心。

很多人在她微博下留言,分享自己熬過的痛苦的過程,鼓勵她堅持下去,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還有一位醫生網友,一晚上都在發私信給她,堅持要和她聊天談心,安慰她的情緒。

在菲妥妥失聯之後,這位陌生的網友還急忙趕到了她所在的城市,想要確定她的安全。

幸運的是,這個自殺的女孩終於被搶救了過來。

她再次更新微博,向網友報平安。

她說:“我愛這個世界,因為世界上還有你們!”

馬未都最精闢的三句話,讀懂受用一生


陌生網友安慰和陪伴,拯救了一個對世界失望的人。

經典電影《慾望號街車》的女主角曾說,“我總是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六度分隔理論”告訴我們,我與任何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陌生人與我們的距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遠。

在相識和相愛之前,我們都是陌生人。

03

  • 熟人要親。


一回生二回熟,幾次有來有往,陌生人就走進了我們熟人的圈子裡。

很多人總說,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社會,沒有情感束縛,只有道德和規則的約束。

但其實,當所有人都面對陌生的環境,對熟人的依賴程度會變得更高。

不會用淘寶的人,喜歡在朋友圈買微商朋友推薦的東西。

不知道如何在手機掛號、買票的人,會找認識的人幫忙。

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我們也傾向於找熟悉的人當嚮導,問一問有什麼值得體驗的地方。

許多熟人之間的幫忙,不是潛規則和利益的交換,只是利用了信息差和經驗,幫助了一個願意幫助的人。

沒人敢說,這輩子永遠不需要別人的幫忙。

相熟的時候,就當作親人一樣信任和關照,才能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熟人義不容辭的援手。

與熟人結善緣,才能有好人緣。

馬未都年輕的時候,做過十年的文學雜誌編輯,發掘過許多知名的作家。

當初王朔的小說《橡皮人》,就是他拍著桌子堅持要發表,結果王朔一舉成名。

後來王朔說,自己和馬未都的結識,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見到。

從此兩個人相識於微的人,成為了多年的老友。

馬未都從編輯部辭職之後,與王朔、莫言等一圈熟人策劃製作了電視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電影《頑主》等等經典作品,至今仍然是國產影視劇的巔峰。

他們彼此相熟且親密,合作起來自然盡心盡力,得心應手。

熟人之間,混的是圈子,留下的是口碑。

把熟人當自己人,不冷漠,不交惡,人生才有好人緣。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能處理好親人、熟人和生人之間的關係,人也活得通透豁達。

願你我都能珍惜身邊的親人,信賴交往的熟人,善待偶遇的陌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