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的国家,国宝级文物数之不尽,琳琅满目摆满了各大博物馆中。有些精美文物,沉睡了几千年,在极其巧合的情况下,才被偶然发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件国宝,便是如此。它能保留到现在,便已经足够幸运,而它的精美程度,足以惊艳世界,还代表着一个古老的国度。

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的一位农民在平整土的的时候,不小心踩进一个大坑之中。他吓得半死,惊慌失措地逃离之后,报告了村委会。当地百姓都去看热闹,同时消息也传到了县里,这样一个巨大的王陵才被发现。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这还不是一般的王陵,而是战国时中山国王“错”的陵墓。我们熟悉的战国时代,除了七个比较大的国家之外,其实还有零零总总一些小国。这些国家的面积不大,实力却不容小觑,否则也无法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中山国无疑就是这样的小国,它是由白狄人在戎狄、鲜虞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也曾是千乘之国,横亘在燕赵之间,让中原诸侯头疼不已。

不过,由于长期以来的华夷思想,史料上对于中山国的记载相当有限。中山国王陵的发现,无疑为解开那段历史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一开始,考古专家们还很沮丧,因为中山国王陵的主墓室已经被盗,而且还不止遭到一次洗劫,里面文物所剩无几。后来,专家们惊讶地发现,中山国的墓葬和中原文化不同,陵墓的周边还有“库”,是与主墓室互不相关的存在,而且是储存随葬品的地方。

就是这样独特的丧葬制度,使得大量文物得以保全下来,其中就包括小珏今天要说的这件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可能很多朋友对文物的这个名字一脸懵圈,字是个个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有些陌生。其实,文物的命名非常正规,也非常严谨,小珏为您解释解释。

所谓方案,其实就是方形的案几。当时的人,席地而坐,案几是必不可少的家具。它的上方应该是放置一块木制的案板,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腐朽了,只留下主体的青铜结构。

“四龙四凤”是这件文物最重要的图案和特点,其实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四龙四凤四鹿”。从下往上看,两雄两雌的四只鹿,憨态可掬的,采取半蹲半跪的姿势,驮着上面的底座。它们的造型还略有不同,有的仰天长啸,有的埋头吃草,活生生的恬淡画面。

在底座之上,四条龙撑起了整个方案。它们单首双尾,用头上的角顶着方案的斗拱,双尾盘旋回来,反过来钩住双耳,形成了稳定的主体结构。这种精致地造型,不仅巧妙而完美地解决了方案地受力问题,而且还极大地活跃了氛围。四只凤凰被挤在中间,只有凤头从两条龙地尾巴中伸出来。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所谓“错金银”则是当时比较高超的金属细工装饰法,这种工艺费时费力,而且没有多大的实际用途。但是,它却让整个器皿华美贵重,光彩夺目,对于贵族来说,有这点就足够了。铜是这件文物的主要材质,准确的来说是战国时期的青铜。

我们现在看这件文物,自然是美轮美奂,精美绝伦的。国家对它也非常重视,不准使用翻模的方法复制。有些公司想尽了其余的方法,始终做得不伦不类,因此它也被认为是少数几种难以复制的重要文物之一。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有谁知道,它刚刚从中山国王陵的陪葬“库”中被发现时,其实已经被积土挤压得变了形,几乎不成样子。虽然文物专家一看它就知道是不同寻常的文物,但谁也不敢轻易修复。直到修复专家刘增坤先生接手之后,才有了转机。

对于这件珍贵文物,经验丰富的刘增坤先生也不敢大意,他反复琢磨了很多天,才用最少次数将其锯开。为什么要锯开?因为挤压变形的方案,经受不住任何敲打,残余应力在外力的影响下,完全有可能将其毁灭。只有锯开之后,让其有释放形变的空间,才能将其拉直。

这件被压变形的文物,精心修复后才惊艳世界,工艺复杂极难复制

在当时并不先进的技术条件下,刘增坤先生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摸索,终于将其修复得不露痕迹,也完成了国宝得再生。这件国宝,能够如此完美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除了自身足够幸运外,也离不开文物工作者辛勤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