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的自由

我發現身邊每一位健康的朋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自信心來源,自信心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支撐著人的靈魂骨架。這種自信很多是通過對比得來的,為什麼要通過對比呢,就像飄在海洋中的一葉孤舟看到了燈塔才能知道自己離海岸的距離,只有通過與他人對比才能錨定自己的位置。像一把抓手,抓住它才不至於滑入了虛空之中。

關於“心”的自由

我發現讓我們自己充滿自信的對比標尺因人而異大相徑庭,10個形色各異人坐在一間屋子裡,每個人都能從其他人身上找到只屬於自己的自信。一位海歸博士當然有理由自信,在10個人中他的學歷最高。一位富豪,更有資格覺得自己非常優秀,因為他最有錢。一位20歲年輕人,雖然學業未成,身無分文,但是年輕讓他驕傲。同樣的道理,即使一位風燭殘年的的老人也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在這一群人中輕鬆自然。

關於“心”的自由


在我們生活在城市中,經常看到很多來自農村的老年人在從事環衛的工作,有些人可能會瞧不起或者憐憫他們,然而他們卻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快樂,他們會覺得自己比待在農村老家的其他老年人要能幹,他們既不為兒女增添養老的負擔,還能有一份養活一家人的收入,他們因此充滿價值感。

關於“心”的自由

當你覺得自己某些地方比別人優秀並因此自我感覺良好時,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這點,這種比較毫無意義,別人只不過在你擅長的賽道上賽跑,這是一種讓自己好受的自我安慰而已。我們絲毫沒有必要覺得高人一等,或輕視別人或沾沾自喜,這樣只會助長自己的愚蠢和偏執

你是否有過這樣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有些非常親近的朋友,他突然間交了好運,飛黃騰達了,我們一面祝賀他,一面心理酸溜溜的,心中升起一股嫉妒之情,這種酸溜溜的感覺似乎出於本能而非理智。更暗黑點說,我們聽聞某位朋友受疫情影響被裁員了,我們一方面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因為自己公司運轉良好而暗自慶幸,同時心中升起一絲的優越感。朋友過得好了似乎讓你感覺不怎麼舒服,朋友處境變差一些反而心頭飄過一抹欣慰的感覺。理性告訴我們這樣不厚道,不是善良的體現。

關於“心”的自由

理性對情感的察覺和的判斷讓你有一絲驚慌,而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不厚道的小人。不必擔心自己因此成為一個惡人,這似乎是人之常情。此兩種情況皆是因為,你們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這種平衡用於確定雙方關係中彼此的位置,這種關係源於之前的相處過程中雙方經過相互熟悉,各種潛意識的比對之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中並非完全平等的,存在著高低,但這種高低的差距是被接受的,突然間自己啥也沒幹,朋友高升了,你的相對位置就降低了,這就打破了之前的平衡感,讓人心裡疙疙瘩瘩。身邊的陌生人成為幸運兒絲毫不會影響你的感受,因為你們之間並沒有彼此錨定過。

關於“心”的自由


不過不必擔心彼此間的新平衡會很快再得到重建,因為我們別無它法只能儘快接受,你的潛意識會自覺的找一些理由來解釋,比如說朋友飛黃騰達是因為運氣好,並非真正能力比你強,或者強調自己的某些方面遠遠的強過於他,或者通過一些貶損,或者就是接受他人相對於你的優越性,承認新的差距,再次確認自己的相對位置。

通過艾克哈特•托爾的《新世界》瞭解到,所有這一切都是“小我”的一個把戲,通過各種對比強化“我”的概念。“我”的概念越強了,“小我”才越有存在的感覺,“小我“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它的存在,不斷尋找增強自己的方式。各種情緒,會強化它的存在,尤其是嫉妒和憤怒的情緒。憤怒和嫉妒會減弱智慧覺察的能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不斷提升自己智慧的覺察能力。留意觀察自己內心的感受,以一種局外的視角去觀察自己當下的想法,感受下這個想法想要什麼,不要認為那個忽然出現的想法就是你的真實想法。佛教中修行的高人會達到“無我”的狀態,便是真正掙脫了“小我”束縛,達到一種智慧與光明。這種修行任重而道遠,請從內觀開始。

關於“心”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