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

“贏人心者,必有眾人幫襯;被認同者,自然招來好運。”

一個能夠待人謙遜、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必能得到好運,贏得人心。

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01

尊重彼此的三觀,才能相處舒服。

歌德曾說過:

“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各有不同。

尊重彼此的三觀,是人與人交往的前提,也是一個成年人相處時最該擁有的能力。

一段相處舒服的關係,從來不是要求兩人三觀一致,而是彼此懂得尊重對方的不同。

在一次巡迴表演的過程中,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認識了一個對他仰慕已久的觀眾。

在聊天的過程中,兩人相談甚歡,很快就成了好友。

表演結束後,這位新朋友請卓別林到家裡做客。

作為棒球迷,這位好友帶著卓別林觀看自己收藏的各種棒球藏品。

面對興致勃勃、滔滔不絕的朋友,卓別林全程微笑注視,認真聆聽。

在當地的演出結束之後,這位新朋友非常捨不得卓別林,送了很遠才離開。

後來,卓別林回到家裡,費盡周折找到了朋友喜歡的那個棒球明星。

請他在一個棒球帽上簽名,並表示要將此當作禮物送給遠方的新朋友。

卓別林的舉動,讓他身邊的人很是不解。

因為大家都知道,喜歡安靜的卓別林對棒球從來就不感興趣。

但他為了不掃朋友的雅興,居然能和新朋友聊了大半天棒球比賽。

大家紛紛覺得,這簡直是一種折磨。

然而卓別林卻說:

“我是對棒球不感興趣,可我的朋友對棒球感興趣。

只有尊重他人所尊重的事物,別人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敬,這是一切友誼的基礎。”

後來,遠方的朋友聽到了卓別林說的這番話,拿著他送來的棒球帽,感慨良久。

兩個人的友誼,整整延續了一生。

許多年之後,白髮蒼蒼的朋友說起這段往事,仍舊慨嘆不已:

“我今生能夠成為卓別林的朋友,是我最大的榮幸。

是他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誼。他的人格光芒,照亮了我的一生。”

人這一生,遇人無數,知己難求。和舒服的人相處,真的很重要。

一個懂得尊重和包容別人的人,往往才最值得我們去深交。

02

層次越高,越懂得尊重別人。

《論語》有云:“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一個謙恭有禮、待人和善的人,身上不會有傲氣,只有傲骨;

一個處處顯擺、驕矜自勝的人,身上只有傲氣,卻沒有傲骨。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和他的地位、權力、財富等無關,而是和他的修養、格局有關。

層次越高的人,越能接納人與人的不同,越懂得尊重別人。

著名心理學家戴爾·卡耐基講過一件事情:

在一場宴會里,坐在他右邊的一位先生跟他說了個笑話。

這個笑話裡面剛好有一句引語,那位先生為了更好地講述這個笑話,附加了自己對這句引語的理解。

卡耐基聽完後,覺得這句話的解釋並不正確,便向那位先生指出了錯誤。

沒想到,對方堅稱自己並沒有理解錯。

就這樣,兩人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於是,卡耐基找到一位文學界的朋友來評評理。

朋友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用腳在桌底碰了碰卡耐基,示意他不要說話。

然後開口贊同了那位男子的觀點,承認那位先生的解釋並沒有錯。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十分不解地問那位朋友,為什麼要偏袒對方。

朋友笑了笑說: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閱讀文學資料中也不例外。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的理解都按原著的意思去解讀。

與其一直與別人爭論解讀的對錯,不如接納別人的不同,給別人一個臺階。

這樣既尊重了別人,也顯得自己有修養。”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任何生命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也不能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就像康德所說的那樣:

“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的確如此。

一個真正高層次、有修養的人,往往能夠接納別人不同的觀點,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

他們從不對別人的意見指手劃腳,更不會得理不饒人。

因為他們知道,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並非靠駁倒別人、戰勝別人獲取的,而是用尊重換取尊重。

03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

微博上有個很火的話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只是在下面的留言區,發表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然而,有個中年男子的回答,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強烈共鳴。

他是這麼回答的: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是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

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往往更能凸顯出一個人的氣度和胸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三觀不合的人。

很多人一言不合就會去爭辯、去指責,甚至惡言相對詆譭對方。

最後,總是落得兩敗俱傷,雙方勢不兩立。

但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僅損人不利己,更讓人對你敬而遠之。

正所謂,萬事以和為貴,和氣乃為贏。

遇到三觀不合的人,學會以退為進,接納對方的不同,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莊子和惠子在池塘邊欣賞魚兒。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率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率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率

莊子突然興奮地說:“白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悠閒自得。”

惠子問道:“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回答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就像知魚之樂這個故事一樣,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罷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也最高貴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是一種修養,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學會將心比心,彼此尊重,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才能在給他人帶來溫暖的同時,也能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自律率

假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轉傳給你的朋友,讓我們用生命影響生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歡迎你在平臺上留言,開心世界期待與你探討,把你的觀點和想法分享給更多的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