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壓 的 早 晚 變 化 規 律

由於人體生物鐘的控制,身體的許多生命活動指徵在一天中會呈現出週期性的變化,我們稱這一特性為晝夜節律性。在晝夜節律性的影響下,人體的血壓也呈現晝夜節律性變化,表現為夜間血壓偏低而日間血壓偏高。

血 壓 的 早 晚 變 化 規 律

正常人清晨覺醒和起床後血壓明顯升高,8:00—10:00達到高峰,之後下降,在16:00—18:00血壓再次升高,之後會再次緩慢下降,夜間血壓會持續下降,直至凌晨2:00—3:00降至最低值。變化曲線像一個長柄的“勺子”,這種現象稱為“杓型”現象(如圖1-1)。人體的這種變化節律恰好順應了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活動規律,極大地保護了心血管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血 壓 的 早 晚 變 化 規 律

圖1-1 杓型血壓曲線


血壓晝夜節律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老年人群中,這種節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有數據統計,在年齡≥60歲的老年人群中,有69%的人的血壓呈非杓型狀態,是中青年人的三倍以上。在年齡≥80歲的高齡老年人群中,喪失正常杓型血壓節律的人比例更高,達到83.3%。血壓晝夜節律異常易導致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同時增加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等風險。

血 壓 的 早 晚 變 化 規 律


因此,對於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的高血壓患者,要通過動態血壓監測逐漸摸索出血壓的變化規律,醫生要根據具體情況指導患者調整用藥種類、藥物劑量和服藥時間, 儘早恢復正常的“勺形”晝夜節律變化規律,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及併發症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