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了犧牲品,一位單親家庭孩子自述:我從未有過家

“本文由硬核媽媽原創、歡迎大家評論、轉發”



2018年上半年,中國有540萬對新人結婚,193萬對夫妻離婚——每天有超過1萬對夫妻離婚。而結婚人數連年下降,離婚人數年年上升。

這樣的數據也充分的說明了現在的人大多數都缺乏責任感,結婚和離婚當成兒戲。過去的夫妻即使過得再不幸福,都會考慮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繼續堅持。而現在的人都本著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零容忍態度。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可能吵到了民政局。

成年人之間的糾葛,成年人應該自己去買單。可是中間的孩子卻是無辜的,多少家庭離婚之後,最不幸福的其實就是孩子。父母可以再次去尋找自己下半生的幸福,可是孩子卻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了犧牲品,一位單親家庭孩子自述:我從未有過家


▶ 離異媽媽走不出離婚的陰影拿孩子撒氣,孩子:我只是他們的累贅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中,我不知道父母因為什麼原因而離了婚,總之我對我的爸爸印象並不是很深刻。但我知道媽媽對爸爸有很大的怨氣。

從小到大媽媽都是板著一副臉,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媽媽一個人帶我長大不容易,所以我儘量的去體諒媽媽,能幫媽媽乾的活兒我都儘量會去做。

我以為可以得到媽媽的歡心,可是並沒有。媽媽總是對我愛搭不理。有一次媽媽讓我洗澡,可是水太燙,我準備涼一會兒,媽媽就非常的生氣,把我直接摁倒水裡面。當時我就燙的嗷嗷直哭,那一刻我覺得媽媽想要把我燙死

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了犧牲品,一位單親家庭孩子自述:我從未有過家


媽媽邊把我按到水裡邊大吼到:“你和你爸爸一樣不知足,早知道當初我就不應該把你帶在身邊,簡直就是一個拖油瓶。”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在離婚的時候堅持要了我的撫養權,是因為想讓爸爸們全家見不到我,然後後悔。而並非是真正的愛我,一直以來媽媽都把我當作一個出氣筒,媽媽把對爸爸的憎恨全都撒在我的身上,因為我的身上流淌著爸爸的血液

可是我又做錯什麼了呢?高中畢業之後我就外出打工,想離這個讓我受盡折磨的地方遠遠的,離開這個我從不認為是家的地方。

至今為止我依舊在外面漂泊,沒有一個家,我也不敢去組建一個家,我還是那又是一個噩夢的開始。

▶ 父母選擇離婚,尋找各自下半生的幸福沒有錯,但要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閃婚,也可以閃離,對於自我人生的態度和傳統社會的人完全不一樣,作為成年人有權利決定自身的幸福。但是對於中間的孩子而言是無辜的,因此即使選擇了離婚這條路也要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不要把成年人的錯歸結於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了犧牲品,一位單親家庭孩子自述:我從未有過家


1)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離婚都鬧得非常的不愉快,畢竟一旦離婚,肯定是中間出了隔閡,可能是對方的問題,也可能是自身的問題,這類不明智的父母就喜歡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這種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

無論對方在自己眼裡多麼的差勁,但是在孩子看來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看著父母如此的相愛相殺,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是最大的傷害,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維持最基本的和平非常重要。

2)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

父母無論哪一方,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母親代替不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父親也代替不了母親的作用。因此可以有一個主承擔孩子成長的人,但是另外一方也不要缺失孩子的成長,要讓孩子感覺到即使父母雖然不在一起生活,但是對於孩子的愛依舊不會減少。

父母離婚孩子成為了犧牲品,一位單親家庭孩子自述:我從未有過家


3)體面的退出對方的生活

既然選擇離婚,那麼就安靜的退出對方的生活,不要鬧得沸沸揚揚,讓孩子夾在中間受盡委屈,體面的退出對方的生活,也給曾經的愛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離婚率也居高不下。對此小編覺得慎重對待自己的人生,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即使必須走到分開地步,也要儘量降低對孩子的傷害。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是硬核媽媽,是3歲男孩的媽媽。關注我,給大家分享最“硬核”的育兒知識。記錄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故事,不錯過他們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