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互聯網醫療,醫務工作者增加收入的新途徑

近年來,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不斷湧現,“互聯網+醫療”作為其中突出的一種,在掛號結算、遠程診療、諮詢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明確了發展方向。

醫療服務領域新形態:互聯網醫療,醫務工作者增加收入的新途徑

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行業與傳統醫療行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它的存在也給醫療信息技術企業、醫療機構、醫藥電商、藥企、藥店帶來了的新的機遇。但是在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一些問題:

一是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針對任何一項新行業,我們的法律都會暴漏出“滯後性”這一問題,硬性條件的缺失勢必會嚴重阻礙我國互聯網醫療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患者用藥安全和隱私存在漏洞。在傳統的醫療模式下,按照相關規定,對於線下處方藥都需要醫生出具的遲放,但是從張先生的案例當中能夠看出來我們線上醫生開處方藥往往過於隨意,線上的電子處方是沒有經過審核程序的,這種不合規的網絡診治行為不僅僅對法規的蔑視,更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除此之外電子傳單在網絡傳輸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洩漏,甚至會被篡改,會給患者造成不少的心靈傷害。三是線上診療費用大多數沒有納入醫保。線上診治對然節省了老百姓跑路的時間,但是大多數互聯網醫院還不支持醫保在線支付,這讓便民、惠民服務打了折扣。

為了保障互聯網+醫療更加有序健康的發展。

第一: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加強有效監督。要加快相關問題的立法速度,對已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要不斷完善,儘快解決當前互聯網醫療市場法規的滯後性,要讓這個新興行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第二:要加強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准入門檻和資質堅定,明確個大醫療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職責和義務,對醫生的從業資格要進行嚴格的審查,這樣才能保證源頭的安全性。

第三:衛生健康部門要通過管理平臺對互聯網實時監管,重點監管互聯網醫院的人員、處方、診療行為、患者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等內容,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督,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最後完善支付方式,將醫保納入互聯網醫療

在互聯網醫院,患者通過綁定個人信息,就能用醫保卡進行預約、掛號、問診、繳費等,與醫保實時鏈接,若符合門診大病待遇資格的參保人員,也可以自主選擇一家互聯網醫院作為診治醫院,同時互聯網診治的醫保在線支付也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打通各個緩解存在的層層壁壘,實現互聯網醫院基礎數據互聯互通,為實施網上醫保支付創造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