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人像攝影,用光很重要,光是決定人像攝影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沒有燈,沒有助理,沒人幫你打反光板,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環境光的十大要素,這是用好環境光的基礎

根據《拍好絕世光線》這本書所說的,環境光有十大要素,我們看看它是怎麼說的:

1、光的來源與方向

直接光和最亮的間接光的來源於方向是什麼?這會幫助你決定主要光和填充光的來源。

在這裡關鍵點是填充光,它是決定人像攝影中主體部分的光,也叫做反射光,光比較柔和。而主要光是產生填充光的那個光源,它決定著一張照片的整體氛圍。

2、平整表面

在利用環境自然光拍照時,要找好環境的平整表面。因為這個面它將產生填充光的重要物體。比如,一面牆,一輛卡車或者一排灌木叢等等。

3、背景

選擇拍照的背景要乾淨,並且無干擾主體的元素。如果背景中的色塊或者物體的形狀比較刺眼,很容易發生喧賓奪主的情況。

4、環境光修飾物

什麼是環境光的修飾物?

《拍出絕世光線》這本書是這麼說的,在拍攝主體附近,各個物體的紋理、顏色、形狀、材質和大小這些屬性都是怎樣的,比如牆體,窗簾,織物,床單,門,樹,畫等等。這些東西的特質將會極大的影響到填充光的強度。表面光滑的物體,光的反射就比較強,白色比黑色反射強,等等各種因素,所以拍照的時候要注意環境光的修飾物,如果找不到好的反光體,寧願不拍,即便你當時覺得那個地方的風景比較好,都建議放棄拍攝計劃。同時,環境光的修飾物,比如顏色,如果反射面的顏色不當,也會形成光的汙染。

5、地面特徵

地面也是影響填充光質量的因素之一。如果地面是黑色的,比如瀝青路面,那是吸收光線的,會使填充光減弱的因素,反之,如果是淺色的,那地面也可以反射出部分填充光。

6、地面和牆上的陰影

可以從陰影的邊緣清晰度來判斷光的硬度,如果陰影的邊緣清晰度很高,那說明是硬光,不適合人像拍照,如果邊緣模糊,則是柔光。

在這裡明確一個概念,硬光和柔光不是絕對的,可以互相轉換,這要看反光面的大小,如果反光面比拍攝主體大很多,則很容易得到柔光,如果反光面比拍攝主體小,那即便你使用了柔光板,但對於拍攝主體來說,它也是硬光。

7、陰影中的小塊純淨光

為什麼要尋找陰影中的小塊純淨光?

當你把主體之餘這塊純淨光中,很容易讓主體與環境分離出來,同時也可以當做人像攝影中的背景光或者輪廓光來使用。

8、聯通室外的開放結構

開放結構:指拍攝地點是否有能產生投影的天花板或者是三面有牆而一面對外開放的空間,比如車庫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往往填充光比較集中,也很容易把主體置於填充光中。

9、光強的差別

這個因素決定著背景和拍攝主體之間是否創造出分離的感覺。比如在沒有閃光燈的情況下,也能夠拍出黑色背景的感覺。

在這裡,要明確一個概念,光的衰減,光的衰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定律在攝影中對於布光非常有用。

10、光的參照點

也就是說,產生填充光,即反射光與光源是相近還是相排斥的?可以理解為反光與主光源如果都是暖色調的,那是相近的,如果是冷色調的,是相排斥的。相近的色調,照片的整體氛圍自然和諧,而如果是相互排斥的色調,則突兀不自然。

說了這麼多,看看攝影師是怎麼基於環境光的十大要素來成功拍攝一張照片的案例


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如上圖這樣一個拍攝環境,沒有閃光燈和反光板的情況下,會得到一張怎樣的照片呢?

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標註1的地方是主光源,也就是太陽光,2是環境中的純淨的光,它是一面帶有一點點植被的牆。4是最亮的白牆,它作為填充光的來源,而白牆是相對平整且很大,所以填充光相對於模特來說是非常柔和的。地面是黑色的,在圖中標註為3,幾乎吸收了所有陽光,所以填充光比較乾淨和單純,很適合拍照。上面這張圖基本上是相機直出了,模特的眼神光也非常充分,而把模特放在比較靠近白牆的位置,則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填充光,這個例子是很好的運用了光衰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

而沒有利用好環境的自然光的案例則如下圖

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這張照片是《拍出絕世光線》這本書作者的早期作品,是一張失敗的照片,也是攝影新手常常犯的錯誤,在沒有燈與發光板的情況下,又沒有充分認識到環境光中填充光的重要作用,所以主體人物的臉黯然無光,它不是一張好的照片。

總之,根據作者所說,人像攝影,光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光,在好的風景也不適合拍人像照,這是作者用光的原則。

如何用環境的自然光拍好一張人像作品,這裡有乾貨要分享

而用好環境光,一個人你也可以輕鬆約MM出去,拍出好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