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跑去美國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下面兩組數據十分辣眼:

美國華裔佔美國科學家總數14.7%(來自公開數據)

2017屆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境)留學的畢業生,總數為1123人,以美國為最多,佔出國(境)深造總人數的67.8%。(來源清華大學官網)

這兩組數據說明一個問題: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學生沒有回來,不然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也不會佔美國科學家的14.7%。而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美國,很多人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為由,真的是這樣的嗎

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跑去美國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有兩個例子我們來深刻分析下:

一個是在2017年顏寧曾經成為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候選人,不過沒有通過院士評選的最終環節。2017年5月,顏寧受聘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講席教授,之後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另一個是許晨陽留學美國學成歸來,6年後又出走美國,走之前留下這三句話分別是“風氣太浮躁”;“過於講資歷,對年輕人扶植不夠”;“數學造假太嚴重”。

對於這兩個例子,我想說的是屠呦呦什麼院士都不是依然獲得諾貝獎;華羅庚那個時代條件比現在差太多依然成為世界著名數學家,對那些後續的出走的美國的學霸們說一句話: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跑去美國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沒人改變,那就永遠沒有改變。

很多說人國內學術環境差,是不是差到無可救藥,我覺得顯然不是,不然也不會產生鍾南山,李蘭娟,屠呦呦這樣的國之棟樑,如果我輩真有雄心壯志,真有想改變,把這種志向藏在心裡,熬過阻礙學術環境的人退休之後,再施展抱負不好嗎?

難道遠走高飛美國,學術環境就會好起來嗎?就像天才徐晨陽一樣,研究數學真的需要什麼環境嗎?安靜的研究,最後出一些驚天動地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我校教授李星(大家可以網上查)在當講師那幾年,哪管他學校制度對自己有何阻礙,潛心研究,最後終於出一大成果,被破格提升為教授,現在是我校的校長。


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跑去美國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就像如今瘋狂補習明顯不對,就是沒人出來反對!

你去看國內幾個大的輔導機構的創始人,有幾個是報過補習班的,幾乎都是自身學好的,而真正的學習應該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學好,而不是跟著人學好,就像背個單詞一樣,難道字典上的單詞意思還不夠準確嗎?非要跟著一個人去學才能記住嗎?

而這次疫情讓補習班開不了門,你發現平時那些神奇不見,什麼30天背完高中單詞,什麼秒殺數學上140,我寧願相信這些人可以實現,這樣中央電視臺可以邀請這些人去直播,讓全中國的學生快速學起來!

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跑去美國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


最後借用兩個人的話來結尾這篇文章吧,錢永健獲得諾貝獎時說“我是一名美國人,不是中國人”

一位76歲的老人,在臨死前的給眾人說“就當我沒有兒子”(他的兒子出國留學了沒有回來)

所以不要再以國內學術環境不好出國留學了,想賺錢就明說,走好不送;就像開補習班一樣,我就賺錢,不要那麼高大上的理論;我就敢說“我做自主學習,就是要賺點錢”。

通過這次疫情,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只要我們每個人想著把祖國變得更加的美好,才能在災難來臨時臨危不懼,戰勝困難,迎接新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