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拿来一件康熙郎窑红,专家赞不绝口,称价值2000000

小伙拿来一件康熙郎窑红,专家赞不绝口,称价值2000000

例如,同样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会呈现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康熙时期为了烧成鲜红釉瓷器,烧制出了郎窑红和绿郎窑2个品种。

微观上,二价铜离子周围一般被6个或更多氧离子所占据,因氧离子对半径大的铜离子屏蔽效果较差,高温加热时,使氧离子的部分正电场进入铜离子的氧多面体中,从而使其配位场的分裂能下降,光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这样所观察到的颜色便从绿、红向灰黑的方向过渡。

所以说,高温铜红釉的烧成,在技术上难度很大,烧制出浑然一色的红釉瓷器十分的不易。

藏友拿来的一件康熙郎窑红瓷器,专家赞不绝口

小伙的父亲是一个瓷器爱好者,在拍卖会上拍得一件康熙的郎窑红,一次鉴宝节目,小伙带着这件郎窑红来到现场,请专家和现场观众一起鉴赏美丽的瓷器。

专家称,这件瓷器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器型非常的秀美,瓶体修长,线条流畅,流行于康雍乾时期。颜色非常的漂亮,像宝石一样的红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郎窑红瓷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层釉,施釉较薄,釉面光亮,开有细片纹。由于施釉较薄,琢器器口边沿处的釉面在高温下往往垂流,使器口显露胎骨,并使器物上半部为浅红色或淡青色。另一种是双层釉,均釉汁凝厚,釉面匀净,无垂流现象,多开有较深纹路的片纹。

而小伙拿来的这件瓷器,明显属于单层釉的康熙郎窑红瓷器

清朝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开创者

明代后期红釉瓷器烧制技术基本失传,康熙早期还不能烧制好红釉瓷器。郎廷极在康熙四十四年到康熙五十一年任景德镇督陶官,在任督陶官其间,康熙皇帝下旨命御窑厂按永宣红釉器烧制本朝红釉瓷器,郎廷极和景德镇工匠经过大量的实验,终于烧制出直逼永宣红釉的“郎窑红”。

郎廷极瞄准红釉,攻克难关,让红釉又如“初凝之牛血”,让红釉好到能以他的名字命名郎窑红。“脱口垂足郎不流”,一句俗到家的俗语,却在陶瓷界流传不息。郎廷极在郎窑红创烧的同时,还恢复了霁红,创烧了豇豆红。

小伙拿来的这件康熙郎窑红釉瓷器,可以说是康熙官窑中的极品,价格应该在20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