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七、金汤永固——山西长城古堡

长城,并非只是单纯由一条边墙构成的防线,而是一个有着防御纵深,由遍布边墙内外的关、城、堡、墩、燧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综合防御体系。

山西长城沿线的城堡,依据明代军制,分为路城、卫城、堡城等不同的等级和规模,它们星罗棋布于长城的外侧和内侧,共同承担着安宁边塞的重任。

保存至今的城堡,有的一度曾为县治,比如右卫城、凤凰城;有的依旧繁华,比如老营堡、新平堡、威鲁堡;有的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而被废弃于荒野,比如桦门堡、柏杨岭堡、旧云石堡;更多的,则演变为晋北大地上平凡而普通的村落,比如得胜堡、利民堡、守口堡等等。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新云石堡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滑石涧堡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柏杨岭堡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老营堡

 

  八、绝岭雄关——山西长城关隘

在长城防御体系中,扼守交通要冲的关隘历来是关注和防御的重点,很多关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和秦汉,在明代它们的规模和作用被再次放大。

山西因为地形和战略的原因遍布雄关,著名的外三关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均在山西,娘子关则号称天下第九关。长城上的进出通道多以口命名,口上建有关城,著名的有杀虎口、得胜口、威鲁口、阳方口等等。

大队人马若想迅速通过,除了各个关口别无它途,一场场恶战便不可避免的爆发,杀虎口、宁武关、阳方口屡屡成为杀戮战场,直到抗战时期,内长城上的平型关、茹越口、团城口依然是阻击日寇的前线。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京畿屏藩——娘子关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一战成名——平型关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绝岭雄关——鹤渡岭关

 

  九、老兵不死——长城墩台烽燧

墩台林立,烽燧相望,这是山西长城的标志性景观,一座座墩台烽燧,就象永远都不会死去的老兵,虽然慢慢凋零日渐羸弱,但却依旧挺立,护卫着身后的大好河山。

墩台和烽燧都是长城防御工程的组成部分,墩台主要通过提升制高点和实现火力交叉来加强长城防御,烽燧主要用来预警和传递信息,两者之间没有严格区分。墩台和烽燧不仅修建在长城墙体上,而且在长城外侧和内侧的许多制高点和战术要点上都有分布。

在镇川口经长城乡至镇宏堡一线,长城穿行于平原无险可守,于是在长城两侧密集的修建高大的墩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策应的防御系统。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黄花山墩台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外长城墩台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火路墩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墩台林立的镇川口长城

 

  十、边宁永镇——山西长城敌楼

长城敌楼,主要指空心砖楼,其形制由名将戚继光创建推广。敌楼一层为台基,二层为砖劵空间,开有箭窗和拱门,可以驻兵和存放物资,三层通常建有楼橹,也称哨房、望楼,供士兵了望值守。与夯土墩台相比,敌楼不仅防御能力增强,而且便于长期驻守。

山西的长城敌楼大多损毁,目前仅有五十余座幸存。分布较为集中的有三处,其中猴儿岭及其两侧残存敌楼13座;竹帛口残存敌楼6座;灵丘茨字号、插字号敌楼残存17座。知名度较高的有左云镇宁楼、老牛湾望河楼、偏关平胡墩、柏杨岭九窑十八洞、河曲护城楼、平鲁箭牌楼和徐氏楼、猴儿岭敌楼等等。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镇宁楼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箭牌楼与徐氏楼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荞麦茬敌楼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竹帛口敌楼

 

  十一、山西长城保护

山西长城的保护工作长期处于无序和放任状态,破坏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风雨侵蚀自然损毁;二是生产生活破坏,沿边村民耕地建房直接从长城扒砖取土;三是交通建设破坏,低等级道路截断墙体或以墙体为路基;四是旅游开发和破坏性修复,杀虎口、雁门关、娘子关、固关、凤凰城、得胜堡、右卫城的原始风貌均遭破坏;五是私挖滥采,宁武薛家洼、繁峙西河口、右玉桦林山以及阳高、天镇、浑源等地的矿山、采石场对长城和当地生态都造成了毁灭性破坏。

值得肯定的是,大运、得大、孙右等高速公路在穿越长城时均以下穿式隧道通过,有效保护了长城。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潘铺敌楼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柏杨岭半边楼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猴儿岭锯齿长城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竹帛口敌楼

 

  十二、壮士行——徒步山西长城

山西做为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仅吸引着研究者目光,也召唤着业余爱好者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驴友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行走在边墙两侧,用双脚丈量山西长城。

骄阳之下翻山越岭的徒步穿越,晋北大地毫无遮蔽的艰苦行进,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自虐之旅;一道道残破的边墙,就象一条条大地的伤口,一座座依旧挺立的墩台,犹如一位位坚守职责的将士,苍凉、壮观、恢宏,这是同时也是一条摄影之旅;追寻长城内外几度牧场几度良田的历史变迁,回忆塞北风沙中的金戈铁马,感受历史进程的点点滴滴,这又是一条人文之旅。

以“壮士行”命名的徒步山西长城系列活动,几年来已经徒步走完了全部850公里的山西明代外长和内长城,以及部分东魏、北齐等早期长城。徒步山西长城,它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感受与碰触,更在于他们对于保护长城的宣传与践行。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壮士行分段徒步长城路线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走在边墙下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壮士行海报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漫漫边墙路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壮士行队员

大地的伤口——你所未知的山西长城(下)

免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平台

长期征集省内外非遗项目合作

荐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