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終身修為”牢記“做點啥”

立志“終身修為” 牢記“做點啥”


立志“終身修為”牢記“做點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終身修為者,一定要明晰“修為道路”上的你,要牢記:想做啥、做啥、做到哪、能做啥、怎麼做。這五個階段猶如五行生剋,終伴左右。

具體來說:

第一階段: “想做啥”。

人都有慾望,就是“想做啥”。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只

是想想,空有大志而無“能”與“行”。就好比學生想有成績,名列前矛;胖人想減肥,搖身變瘦;等等如此,也只是在想想,或是虎頭蛇尾,或是志大才空,想想之後,過兩天也就忘記了。這也就好比得病才想到健康,想著這回痊癒了一定堅持鍛鍊身體。典型的那句俗話: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樣的人面對“終身學習”:只是在想。

立志“終身修為”牢記“做點啥”


第二階段:“在做啥”。

這個階段的不足表現:明明是想學習成績好,可還不按方法來;明明是想減肥,可還是在晚餐加量;一心只想孩子有出息,可自己卻是一位不好學習者;即使有一套老辦法,也不合當下的時宜,還自己為是的強加給孩子。

這類人只是在由著自己的性情來,從來也不看看確定一下自己做的對不對。只是一味地和孩子說:都和你說了一百遍了,你怎麼還不改。可這樣的家長就是不知道,別說是說了一百遍的方法,就是說了三遍的方法不管用和無效,就要想著試試還有哪些別的方法。

哪有孩子不偷懶,哪有孩子不嘴饞,哪有孩子不愛玩,哪有孩子不愛美。有效才是應對,適合才合時宜。

這樣的人面對“終身學習”:“知行不符”。

第三階段:“做到哪”。

這一階段是設定標準:初中英語成績要拉開分值,就得做到掌握2000以上的單詞量;語文要學得如數學般精準,就得掌握以漢字思維方法為根基的閱讀理解速度;數學要算得如語文般的全面和涵蓋,就得進行聯想、形象、發散、縝密、超前、重點和總結的思維訓練,並以此為基礎的跨界與創新。

絕不能是明知中高考應試考核的是七種思維方法下的分科測試,可你就只知道三種方法以下的對各科的死記硬背;國家高考選拔是“知行合一”的人才,對於“死記硬背”的學生只能是給你一個選拔的機會。

這樣思維下學子如果到了大學,拿著從父母那裡寄生來的錢買了電腦聊天、遊戲;與同學遊玩耍鬧,不思進取;雖說思維不完善,但也要時刻提及,以去除內心的自卑與空虛。

這樣的人面對“終身學習”:隨波逐流。

立志“終身修為”牢記“做點啥”


第四階段:“能做啥”。

這類人的表是自不量力的典型。也不問問自己練過啥,就去做自以為行事的事情;總想著投機取巧,也不想想人家不僅明方法,還肯勤奮;你這不僅方法少,還要面子,擺架子,不會還不學,這樣的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在求學的過程中,只有他自己認為嚮明白人求教是件丟人丟面、低三下四的事;而對於被求教的明白人來說,對求知者是莫大的尊重,這就是兩者的根本差別。

學問之道全在“問”。越是大學問家,越是謙虛好學;越是浮誇者,越是面子架子。

這樣的人面對“終身學習”:無所不知。

第五階段:“怎麼做”。

要想解決問題與規避不足,還得是對自身修為的終身習練。這就好比沒有學生不想成績突出考入名校的,可就不知道怎麼做,反覆的打擊就沒信心的混下去了;沒有哪位不想身心康健的,今天跑步,明天太極,後天又瑜伽的,過段時間就沒啥興趣的換樣了;沒有哪位不想做出自己的一方事業的,可又不知如何做起。

這都很正常。因為真正的功夫,拿來能用,用之則勝,勝之有餘,不足可補者,非“師徒相授”和“父子相繼”不可;這就好比無論政治、經濟,還是軍事的頂層,是不會把“核心秘密”輕意告訴給別人的;這也就決定了僅僅靠自己學和悟是學不到真本事的。

這也就需要當下的我們:“不僅要埋頭苦學,還要抬頭看路”;閉門造車只能是自以為是,自不量力,自討沒趣;按自身的適合善長才是習悟的方向與正路。這類人只要別人比自己強,就會虛心向人家請教,毫無面子架子之心。這樣的人才會出成績。學生如此,商人如此,一切皆如此。

這樣的人面對“終身學習”:判斷選擇。

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判斷選擇,在你下定抉擇之前,不要忘記內視自已,“你在做啥”,你的修為人生處在了哪個階段。

立志“終身修為”牢記“做點啥”


關於終身修為的問題,您怎麼看。歡迎交流討論,關注評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