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驴驮钥匙马背锁,苏三起解戴着木枷锁


山西洪洞:驴驮钥匙马背锁,苏三起解戴着木枷锁。万年演变的铁将军,骨锉是钥匙的雏形,明代监狱有了刑具锁。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明代移民遗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内,有一处《苏三卸枷》石雕像,明代的嫌疑犯苏三被解差卸掉了脖子上戴的木枷锁。

在洪洞县城内还有一座明代监狱,里边有一处苏三蜡像馆和监区,介绍了明代的监狱管理和刑具、刑罚情况。

在远古时代,聪明的人类已懂得把个人贵重的物品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缚,最后的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而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中国的先秦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古人以竹简、木札作为书写材料,凡是公文函件或者私人信件,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寄信人用绳子将竹简木札一齐捆缚,再在绳结处涂敷粘土胶泥,最后在泥上加盖公章或者私印。这块印有印章的泥块就是封泥,锁的雏形。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栓。相传古代的木锁为鲁班首创,门栓为古铜锁之雏形,古铜锁用簧片构造的原理,就来自古代的门栓,即用竹片构造的簧片。

到了明代,锁具的品类更加广泛,不仅仅用来锁住家门,还有首饰锁、刑具锁。刑具锁由古代的木制枷锁衍变而来,起源于木制的枷锁,祖师爷应该也是鲁班,现在常用的则为金属手铐、脚镣等。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其钥匙孔对不同身份等级的使用者做出了区分,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 位于锁体端面锁匙孔的形状,大部分为文字形,如“一上下土工士山六王正大圆旦古而吉尚喜寿”等。

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