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大師早死說起:不是對養生(或中醫)有偏見,而是熱愛證據

近日林海峰“著名”自然療法大師,在雲南突然死亡,其實不老,才51歲。什麼原因呢?從可查資料,其最可能死於食物中毒休克。有進食不清潔飲食,之後出現有身體僵硬感,沒有就醫,自用催吐等方法,以為身體恢復正常。在隨後雲南之行中突然死亡。


養生大師早死說起:不是對養生(或中醫)有偏見,而是熱愛證據

養生大師早死


重點說下如何確定你所找到的觀點是可信的。

  • 最主要的是大型臨床研究證據。

比如有成千上萬直接用這個(試驗組)、和不用這個(參照組),用了多長時間後,出現不同的結果。

而且要注意,這個兩個組的人,我們雖然叫不同的組,實際上對於測試的人本人來說,是不知道的哦,因為要給予他倆的是從外觀、口味、或其他外在形態上無法區分他是否用了這個東西(用的東西,有一個是真的,有一個就是假的是安慰品,但是一模一樣)。

另外,就是這兩個組,基礎條件得對等,因為要排除是其他因素影響到這個東西的效果。

那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說是用這個產生的效果、或不良後果。


  • 其次還是證據。不過證據級別要比前面一種低一些。

比如回顧性的研究,或設計有缺陷的一些研究等比如觀察性研究。但是,都是有研究、方法、以及實驗得到的數據。這樣也是值得參照的。

  • 最後,就是專家的說法。

其實從證據等級角度,專家說法是排名靠後的。

而這裡所說的專家,是明確的在該領域,有學歷教育正規教育經歷,以及直接從業經歷,並且有研究或發表過相應成果的。比如,醫學上,往往是該醫生有正規醫學院校的博士、碩士學歷,有正規醫療機構從事臨床工作多少年,以及有過對該領域的成果研究或發表等等。這些專家或業內人士的言論可以作為參考。

那麼,你就可以發現啦。養生大師,符合以上條件嗎?

就從林海峰來說,既沒有正規的醫學學歷教育,也沒有正規的臨床從業經歷。起於安利發跡於安利。

好,那麼再從他所說的方式方法,有沒有真正驗證過的、或有發表過的研究數據,可資參照。供我們知曉該方法或保健品的效果、適應人群、以及不良反應,等等數據嗎。沒有。

好了,其實大家只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學研究常識。就不會被這些忽悠大師所騙。包括之前的火療的權健,或電視老出現的各類大師或什麼藥酒。就自然可以查證啦。


養生大師早死說起:不是對養生(或中醫)有偏見,而是熱愛證據

大師忽悠

另外,說下中醫藥。

雖然這位去世的大師不是中醫藥大師,自然療法也不是說就是中醫。只是說太多人在問我這個看法。還有一些人總以數典忘祖啊,或崇洋媚外啊,或你不懂中醫啊,等等來懟人。但是如果只要問一句,您信的那個能提供一個研究數據嗎?

沒有。。。。

或者有的是,我家大爺就這麼治好的。。。

如果能拿出證據(注意,研究數據)我信服。否則,我們不聊。。。


養生大師早死說起:不是對養生(或中醫)有偏見,而是熱愛證據

中藥湯

我真是去了你家大爺。這種很明顯的,個例,個案在推廣作為一種臨床治療的時候,需要經歷漫長的週期,比如個案到擴大樣本量,做對照研究,做統計分析。以及機理研究,以及適用人群、不良反應,以及長期預後等等要非常清晰。這個時候,你才那麼有底氣來叫我們怎麼用。

現在一上來就這麼猴急,幹什麼? 我不認識你,你信與不信,其實關係不大。但是如果說要以此像這些大神一樣,忽悠吹噓,而且使得更多的人盲目使用。那麼是非常有害社會的。

————

最後,總結一下,同時再闡述下我的立場。

  • 如何識別一個觀點或東西是否正確,或有用?

找證據支持。

證據可信度分等級:最高級是大型的、雙盲的、前瞻性對照性研究。其次,是其他一些研究。

專家的說法,可以參考,作為證據等級較低。

如何識別專家真假:

正規學校的正規學歷是個最基礎、最簡單的方式。然後正規機構的從業經歷。最後,就是他的言論或提倡的方法或東西,是否有前面所說證據的支持。


  • 我的觀點:

如果對我涉及到一些中醫藥、或養生、或某些保健品等,你覺得不符合你胃口的言論或觀點。請自行屏蔽就可以。

如果說,想辯論,請拿出有效證據。證據的等級請參照前面所說。

如果一味只是洩憤,或沒有前面所訴證據支持的你認為,或你隔壁老王用了怎麼樣,請自宮拉黑。謝謝理解。



關注「胡劍平醫生」,更多靠譜醫療健康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