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自東莞觀音山開啟徵聯活動以來,這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擾動了知識分子及俗人的平靜心緒。

就知識分子而言,這是一場知識涵養境界的挑戰;就俗人的驅利逐夢而論,獎金從兩千元始最終飆升到七十萬元,難免令人心馳神往。

但是,價高無賤物,亙古之道也。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的獨特結構,要求用觀音山上的其他景觀名稱,入“水”韻應對下聯的限定,已經表明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網上能夠搜到觀音山有限的景觀名稱,第一個字為動詞的也就幾個,去掉“觀”字頭的避免重複,剩下的則幾乎是淨土無泥了。既然網上搜不全,那麼,欲對者只能去觀音山旅遊觀光度假考察,以廣明其名,契合其意。何名?廣東東莞觀音山。何意?無論你能否對上,對者,訪者,聞者,悉相談播,議論紛雲,則觀音山遊者雲集,訪者如鯽,自然幽名遠播,生意興隆,日進萬金。

出對者鄒老之老謀,觀音山經營者之深算,古今中外之世紀噓頭營銷,本例如來如佛,如去觀音。

俗人求解,書生求是,達人求境界。要想所對下聯能夠勝出,貼上觀音山的山門,無境界的打油詩對是萬萬不能的。要想按照要求,用上觀音山的其他景觀名稱且入“水”韻,還要有禪意、或天道人道、或教化眾生等境界,基本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什麼?除了前面分析的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對聯分為三重境界,而觀音山的徵聯,原則上已經限定在了第一重死對的最低境界。

對聯是濃縮的律詩,古詩詞講究賦比興,因此上下聯應該在短短的兩句對子中,渾然一體天成。

為此,我把對聯的境界分為三重:賦對賦死對、賦對比活對,賦對興道對。舉例如下:

1、死對:賦對賦(下聯與上聯都是寫景物,都屬賦的範疇)

一塘碧荷三面柳

兩灣深潭六隻蛷

2、活對:賦對比(在賦的基礎上,加上人的活動讓其動起來)

一塘碧荷三面柳

兩壇黃酒八仙友

3、道對:賦對興(加入悟道拔高境界)

一塘碧荷三面柳

萬卷天書九層樓

賦對賦對上者及格,賦對比能奇對者優,賦對興能入道者透。第三重道對,非貫通百家之學、歷盡哀榮、究竟人事物真相、尋道而悟道者不能為。

這是創作對聯的境界層次之分。至於技巧上的正對與奇對,正不如奇,所謂奇文共賞,是之謂也。例如附圖案例。朋友們慢慢體會。

為此,我按照要求及超脫要求試著應對如下,一不為名,二不為利,萬一勝出,則卻之不恭,愧對觀音之慈悲善意也。

對一:

觀音山上觀山水

同心鎖下同鎖誰

第二個同字是動詞。這是人間煙火型的活對比對,也合佛緣姻緣之意。

對二:

觀音山上觀山水

淨土法裡淨法棰

第二個淨字是動詞。這是純道對,意指修持佛法持戒,與上聯合一後,旅遊修身養性的追求,一目瞭然。

對三:

觀音山上觀山水

藏經閣內藏閣粹

這是嚴格按要求的死對賦對賦。其中閣粹雖然好理解,但屬於自造詞,諧國粹之音。

對四:

觀音山上觀山水

一線天外一天雷

第二個一字是動詞,歸一、統一於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響起一個”;天雷則喻指因果戒律,因果報應,剛好與禪佛合道。這是既符合徵聯景觀要求,又揉合了賦對(死對)、比對(活對)、興對(道對),達致三合一的對聯最高境界:

旅遊的人們爬上了觀音山山頂,四圍欣賞觀音山的山水美景,深深陶醉於其中;突然之間,一線天景區上空一陣天雷滾滾而來,眾人瞬時悚然驚醒,驚瑰稍定,一線天上空祥雲如緞,觀音菩薩踏彩而現,雷停則言致:爾等眾生,雖知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因果循環,報應不爽,自當修身養性,持戒守節,如拂塵,如除垢,積善業始得善報,明初心方得始終!阿彌陀佛!

釋聯:

1、既然在山上觀山水,山下過於微細的景區景點,便不可能顧及,勉強對去,既是死對,又不連貫,不合情理。上聯境界位置已高大尚,下聯必須拔的更高,上下動靜連貫,演化天道人道,造益社會教化,對上天、大道、佛道、因果,存敬畏之心,方能配得起上聯。否則,便是大頭小尾,拖低上聯境界了。

2、地理或文義景點能夠拔高得過觀音山的,除了一線天外,便只剩下心了。而這兩個,我都巧用了。如:觀音山上觀山水;同心鎖下同鎖誰。但鎖誰與山水不匹對。藏經閣裡的經書,亦乃心之華,可越觀音山!

3、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一線天外一天雷。橫批:如雷貫耳(醍醐灌頂之意)。一是道,道是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易經解,一則是太極,山水卦對天雷卦,是不是震聾發聵,造化萬物?

附昔日對聯圖例:

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觀音山徵聯:一場帶噓頭的世紀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