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豆瓣評分9.3,由宮崎駿執導、編劇的動畫電影,在2001年在日本播放並獲得最高票房。在2003年, 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如今18年後,又在中國內地放映, 並獲得很大的反響。看過影片之後, 對電影裡面的場景,聲音和特效的結合印象深刻, 在獲得精神成長的同時, 對視覺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宮崎駿在動畫電影製作精良, 並與其他動畫電影製作不一。他在傳統敘事理論的基礎上, 進行創新,給觀眾帶來了新穎的體驗和感受。

電影敘事是一部電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時空並置的藝術, 其藝術特性使它突破了單向的時間限制, 並與空間相結合成為了真正的時空綜合藝術。

不僅通過還原現實時空, 而且能夠通過鏡頭語言,聲音,特效等形式使敘事效果得以呈現。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眾多作品中的優秀作品,透過敘事手段以及拍攝手段等形式達到形式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01 充滿懸念式結尾, 留給讀者的是無限的遐想

影片最後結尾充滿著懸念, 耐人尋味。《千與千尋》影片結尾, 千尋和小白龍,坊寶寶一同從錢婆婆那裡一同回來, 並撤銷了自己在湯婆婆那裡的賣身契, 恢復自由之身。因為一下就在豬群裡沒有找到自己的父母。

白龍就帶著千尋一同跑到父母會在的地方,就在他們將要離開的時候, 白龍和千尋的一段對話, 引人深思, 也給關注過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力。

白龍: 千尋照原來的路走回去就可以, 但是絕對不能回頭看。

千尋:白龍呢?白龍的將來怎麼辦?

白龍:我會跟湯婆婆商量, 不再做他的弟子了, 不要緊的, 我已經找回自己的名字了,回到原來的世界的。

千尋:我們會在哪裡相遇嗎?

白龍:嗯一定會!

千尋:一定哦

白龍:一定!!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兩個人的對話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千尋的父母拯救之旅已經給兩個人帶來了相逢的機會, 這段旅程,千尋和白龍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最真實的自我。

但分開的兩人卻讓觀眾很好奇他們兩個會在那個世界裡相遇嗎?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相遇呢?相遇之後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

影片期間看到他們兩個相遇的時候, 就想到他們兩個必定會一同經歷一些事情, 然後成長, 甚至會想像他們兩個會完美地在一起相愛。無奈最後分開, 留下的彼此心靈上的成熟。

其實, 兩個人最後是否會相遇都已經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觀眾心裡的感受。如果這部影片讓你看到走出迷茫,迎接未來的困惑。

那麼千尋和白龍一定會相逢,至於是什麼時候相逢, 在那裡相逢, 又以何種方式, 我想每一位觀眾應該有不一樣的想法。

我想這就是這部影片給人帶來的點睛之筆, 帶有懸念式的結尾, 走進人物內心,留下無盡的想像和深思。


02 敘事之中彰顯人文內涵

影片敘事之中彰顯著人文內涵,搭救父母, 以及所處時代背景下人類與自然生活環境之間的關係。而這兩點也是文章敘事所呈現出來的人文精神。

001 踏上搭救父母的旅程,就是一場自我拯救之路

影片開始, 鏡頭對準一幕父親急速開車卻不小心駛入了一條隧道,又因為抵制不了香噴噴的飯菜的誘惑,大快朵頤,最後受到了懲罰,變成了兩頭肥頭大耳, 難看至極的豬。千尋看到他們時害怕至極,配之緊張的音樂, 讓觀眾體會到千尋的情緒變化。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千尋踏上了拯救父母之路,卻因意外成為了透明人。白龍看到千尋,救助千尋,並告訴千尋應如何拯救自己的父母。來到湯婆婆這裡, 千尋簽了賣身契,化名為小千,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拯救之路。

千尋本是家裡嬌生慣養的女兒, 愛哭哭啼啼,愛撒嬌, 就連剛開始進入進入隧道是都是膽戰心驚的, 害怕,以及 膽怯, 但父母因偷吃而變成了豬後,一人單獨面對所有, 孤獨、無助和窘迫。

甚至還要面臨著自己可能因為在這裡找不到工作就會失去自己,回不到家,迷失自己的風險。

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千尋一人面對腐爛的河神,在龐然大物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千尋為拯救父母, 一人首當其衝, 一馬當先, 無所畏懼。

最後河神留給千尋一份藥丸, 但她沒有直接給自己的父母, 而是選擇給無臉男和白龍。

無臉男因為得不到千尋的關注與喜愛, 一直大吃大喝,無臉男知道大家特別喜歡黃燦燦的金子, 就想盡辦法為千尋帶來很多金子,無奈千尋並不喜歡, 她不接受。

無臉男發怒了, 甚至吃了很多大浴場裡的員工,最後千尋為了拯救無臉男,隻身一人帶著無臉男到錢婆婆那裡。白龍不小心受傷,危在旦夕, 千尋見此,奮不顧身前行, 拯救白龍, 喂下藥丸,就回了白龍的命。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千尋一路的選擇, 以拯救父母為主線, 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對自我進行救贖, 贏得自我。“拯救”一詞貫穿全部影片, 在迪士尼等西方動畫電影中,“拯救”的主題也多次出現, 但這種拯救也是侷限於個人之間。

如《辛德勒的名單》中辛德勒對於猶太人的傾囊相助,冒死相救;《勇敢的心》中對愛與自由的追求, 對夢想的執念, 這是對自我拯救的必由之路;《冰雪奇緣》中安娜對姐姐艾莎的拯救等,國內影片中也不乏有這種拯救, 《花木蘭》中花木蘭精忠報國, 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這種拯救敘述較為淺顯,僅限於個人之間,以簡單的方式敘述者男女主角的相愛以及對愛的執著與勇敢。對於觀眾而言, 他們所收穫的只不過是一種在看過影片之後表面的感動。

然而,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則不一樣,使用一種“餘情”,即一種隱藏不露、優美平靜的表達方式,從而傳遞出影片中的精髓。

影片看似所有階段的熱都可以看的下去, 但並不是所有階段的觀眾都能看得明白這部影片所留給我們的精華。18年後經典影片再現, 再看時已於第一遍時的感受不一樣。

例如, 電影中的小鎮奇詭無比,但是卻是宮崎駿所描繪出來的一個現代社會的縮影, 影片開始, 千尋爸爸就已交待當時九十年代, 泡沫經濟盛行,所描繪出來的人物形象正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際關係冷漠, 隔膜變大。

湯婆婆的自私狠毒,貪錢暴躁;巨嬰寶寶的任意妄為,焦躁蠻橫,幼稚任性;孤獨寂寞, 無所依靠, 並受人譏笑的無臉男;還有白龍的善良美好 , 但他這樣的人始終會成為受傷害的人。

但經宮崎駿描繪出來的千尋,拯救的不僅僅是父母和白龍, 無臉男,坊寶寶,更是當代社會人們遭受心靈的矇蔽, 看不清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

看完影片, 我們大多數人就是無臉男。現代社會網絡的高速發展, 各種人際交際網絡逐漸拓寬, 線上交流幾乎成為一種趨勢。

人們之間面對面交際越來越少, 更多的則是網絡。這一形式則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帶來的很多的問題, 人們之間變得愈加冷漠。

而無臉男則是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徵,不習慣孤獨寂寞。但孤獨卻是人生的常態,生而為人, 沒有人會伴隨著你走完一生。當代散文作家《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有一句關於獨處,

“人之需要獨處, 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 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 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消化, 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的系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 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擁有獨處的能力, 享受孤獨, 是我們一生都要必修的課程,沒有人可以逃脫。不能適應孤獨的人, 永遠沒有一個相對自足完整的內心世界

無臉男不能適應由於孤獨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最後在大浴池把自己毫無節制地吃, 吃到嘔吐。

但影片最後, 當千尋拿著一張小火車票帶著無臉男去找錢婆婆, 無臉男在那裡找到了歸屬, 並願改過自新,和錢婆婆過著快樂的生活。

在這裡, 不論是千尋的拯救之路,還是無臉男,都是宮崎駿在向觀眾傳遞著一種向上的力量, 得到拯救的期待。

002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源於對和平的嚮往

影片最令人影響深刻的就是千尋為腐爛神洗澡的片段,他渾身腥臭, 所到之處留下的是一片汙濁, 讓人無法忍受的臭味,讓人無法忍受。千尋用盡了她身上的上等香皂幫他清洗。

當千尋和其他員工拔下那根留存在腐爛神身上的木棍時, 所有的髒東西一湧而出, 有自行車殘骸,汽油桶, 廢舊輪等很多的生活垃圾, 影片鏡頭給觀眾一種震撼之感。排出完身上的垃圾, 地面剩下的就是一片狼藉,簡直就是垃圾場。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而出現這種結果, 不正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嗎?宮崎駿安排千尋化身為美好事物的象徵,主動洗淨汙濁,最後腐爛神恢復真身--河川主人。千尋最後挽救了大自然, 也拯救出自己的父母。

影片最後, 當白龍與千尋要分離時, 白龍說了一句:“一定不要回頭!”我想這是暗示著我們要保護環境, 不能再走先破壞在發展之路, 預示著人與環境將走和諧發展之路。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訴求, 不能只是一味地發展而忽略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宮崎駿將千尋這一角色置於其中,是宮崎駿是和平生活的嚮往,社會急速發展, 失業率上升, 人們生活水平持低不上。

當時社會發展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 而這裡的河神則是一種當時環境受到毀壞的象徵, 千尋這是拯救世界的美好象徵, 是宮崎駿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嚮往。


拍攝手法

電影製作使用多種拍攝手法, 下面我將從特寫鏡頭和蒙太奇手法兩個方面介紹,他們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清晰,故事情節更為完整。

01 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主要是為了刻畫人物面部表情, 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影片中, 在千尋下樓找湯婆婆的片段中, 使用了特寫鏡頭, 雙腳不敢踏下樓梯,膽戰心驚。鏡頭拍攝這一畫面, 並對千尋下樓時的臉部情緒進行特寫,而這種情形的長時間拍攝, 與之後千尋在拯救父母的過程中,經歷了一些挫折後獲得心靈精神上的成長形成對比。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這一情形的特定拍攝, 就是為了突出千尋由於少不經事, 年少無知,而表現出一種懦弱, 膽怯、恐懼和害怕的心理特點。

02 蒙太奇用法

蒙太奇用法是通過鏡頭組接或音畫有機結合,直接而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 如表現人物的閃念,回憶,夢境,幻覺,想像,遐想,思索甚至潛意識的活動。結合拉伸, 特寫,等鏡頭刻畫千尋的心理活動。

影片多處使用蒙太奇手法, 刻畫人物心理活動。

蒙太奇手法一:影片鏡頭慢慢拉遠, 隨著車的微微顫動, 車內環境很小, 在後排坐著的千尋, 看著懶散,車裡十分的雜亂, 零食包和廢紙隨意的人在千尋身邊, 展現出此時千尋的懶散和邋遢。千尋轉頭看向前排的父母, 然後進入下一個鏡頭。

此時, 爸爸正好轉頭面向千尋“你的新學校怎麼樣?”鏡頭反打千尋, 千尋手裡抓著花束無精打采地做起來吐了舌頭, 又癱軟地躺下, 不情願地說“以前學校比較好”, 然後蜷縮成一團, 展現了她對於過去學校的不捨與留戀, 以及無法決定自己上哪所學校的無奈, 給人一種沒有安全感, 很孤獨的形象。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影片使用蒙太奇手法對千尋的生活狀態,鮮花簇擁,生活愜意,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又有些邋里邋遢的生活進行拍攝, 雖言語不多, 但是這一幕留給觀眾直觀地影響, 富人家的小孩, 生活從來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這樣拍攝的目的很好地突出人物角色定位, 並與後來千尋心靈獲得救贖相呼應。

蒙太奇用法二:當影片定位在千尋即將進入到湯婆婆房間時, 鏡頭先是瞄準湯婆婆辦公室的奢華;隨後鏡頭拍攝湯婆婆門前的畫面, 使用固定機位,千尋躡手躡腳, 小心謹慎, 表現了她內心的恐懼和、害怕以及膽怯。

千尋伸手去拉門把手, 鏡頭景巧妙地由中景轉為近景,更加明顯地表現千尋的動作與神態, 一切依舊安靜。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兩個片段的使用,對人物的描寫、刻畫如此詳細, 也足以使觀眾觀察得到這種心理的微妙變化。

文章從敘事角度和拍攝手法兩方面淺析這部電影的製作魅力, 觀影之後, 令人是無限遐思, 留給觀眾的是對生活的哲理故事。下面我從以下三點來寫它對我生活的啟示。


01 永葆初心, 不畏前行

千尋踏上拯救父母之路, 被湯婆婆簽訂賣身契, 化名為小千。但千尋一直並未放棄過自己的身份, 忘記過自己的名字。一如既往前行, 只為心中亙古不變的目標--救出自己的父母。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我們開始時總是心情澎湃, 但是在你前進途中, 總會有些事情讓你失去了最初的那顆純真的心, 失去了最真的我。

千尋父母因為勿入主題公園, 被美食誘惑, 而變成了醜陋的豬, 最後只能留在豬圈裡, 任人宰割。

“守其初心, 始終不變。” 蘇軾的詩成為我們每個人印象最深的詩句, 更亙古不變。唯有在前行途中, 永葆初心, 像千尋一樣,不畏前行,終獲所得。


02 讓孤獨成為自己的必修課

無臉男因不習慣孤獨,而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困境, 甚至是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現代社會的生活步伐加速很快, 忙於各方面的事情, 而忘記給自己時間反思思考。

當停下來面對自己時, 有人卻忍受不了。這次疫情確實是讓更多的人在繁忙之中停了下來, 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增多, 但他們不適應孤獨, 每天習慣性摔手機, 一刻也離不開手機, 手機幾乎成為自己自己的整個生命。

但總會有些人去思考著這次疫情會給自己的未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有人因為在這次疫情, 手裡沒了開支, 交付貸款和房租, 但有些人已經著手開始自己跌副業之旅, 我們不能只是依靠一種職業過一輩子, 有些時候總因為一些意外情況, 惶然無措。

讓自己學會在這次疫情中以及之後的時間裡, 給自己時間思考, 遇見更好的自己。只有在孤獨中我們才能學會思考面對自己, 追尋最真的你。


03 要有一種成長型思維

影片中, 千尋的成長有稚嫩, 無知走向勇敢,堅強。這一過程千尋所表現出來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救出父母的,而不是止步不前。觀影過程中, 我想到了千尋是有這種成長性思維的。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 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變,增強的。內心總是會默唸“我可以、 我能做到的、 我會”等一些肯定性詞語;但是固定型思維則與之相對,總是認為自己的能力就處於一種水平之中, 無法改變。

奧斯卡《千與千尋》:從敘事藝術和拍攝手法淺析宮崎駿電影魅力

(網絡來源)

千尋始終相信自我的力量, 我是可以做到的, 而最後確實是證明了自己是可以做到拯救父母出來的。


結語

這三種人生哲理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就要有的態度, 沒有永葆初心, 你不會抵達你最想要到的地方;沒有讓孤獨成為你的必修課, 你就不會思考,不會內化整合知識;沒有一種成長性思維, 我想你只能原地踏步, 走不出自己的社交圈, 剩下的就只有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