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主官與同級政委誰大?

當然是政委大!不要被電視劇騙了,不論什麼時候,都是政委大於軍事主官,不管是紅軍時期、八路軍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政委的地位和權力都是高於軍事主官的。

軍事主官與同級政委誰大?

政治委員是黨設在軍隊中的一種職務,是黨指揮槍的體現。不論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委、師政委等,都是代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說白了,司令員也可以不是黨員,但哪怕是連指導員,則必須由黨員擔任。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政委都是大於同級軍事指揮官的。例如,在紅四方面軍,徐向前是總指揮,除了張國燾,徐帥上面還有總政委陳昌浩,徐帥也得聽陳昌浩的,總政委是大於總指揮的。

軍事主官與同級政委誰大?

政委有最後決定權。當軍事主官與政委意見不一時,政委可以一錘定音。這點從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如此。遼瀋戰役中,東北民主聯軍執行中央軍委攻打錦州的決策,大軍乘火車南下錦州途中,已經是箭在弦上之際,司令員林彪又猶豫不決起來,他命令大軍停止前進,此時,羅榮桓以東北民主聯軍政治委員的身份命令大軍繼續前進,林彪無奈,也只有服從。

軍事主官與同級政委誰大?

抗戰時期的五一大掃蕩中,八路軍冀中軍區八分區司令員常德善跟政委王遠音因迅速撤離和就地堅守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常德善發覺數路日軍已經逼近,得趕快撤離,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而轉到外線去,可政委王遠音卻堅持就地等待,等待與好不容易才聯繫上的30團會師,然後再走。二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一直爭論到快天亮了也沒有決定下來,最後,王遠音以政委的身份要求常德善服從他的決定,常德善也是無奈,只有聽他的,結果天一亮,八分區幾千指戰員就被日軍包圍,激戰中,常德善與王遠音都犧牲了,軍事主官與政委在一場戰鬥中同時犧牲,這在我軍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延安得到消息後,非常震驚和悲痛,毛主席親自命令修改政委與軍事主官的職權範圍,規定軍事上由軍事主官說了算,政治上由政委決定,有爭議時,報告上級領導來決定。

軍事主官與同級政委誰大?

因此,一直以來,政委都是大於同級軍事主官的。直到1954年,中央軍委再次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委員條例》,規定軍事主官與同級政治委員一樣大,負有同等責任,只是分工不同。從這時起,軍事主官才真正的跟政委平起平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