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

藝術究竟有什麼用處?講到用處,恐怕藝術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了。譬如圖畫吧,一樹花、一隻鳥、一座山、一片雲、畫了出來,它不能止飢止渴,也不能教忠教孝,的確對於我們的實際生活絲毫沒有關係。這樣不切於實用的東西,難怪人們都忽視藝術了。

有人說,藝術是有閒階級的的消閒物,它是一種大奢侈,是一種多餘,對於一般人有什麼相關?假如這話是真的,那末,古今中外許多大藝術家都是贅疣了。而許多大哲學家煞費苦心地研究美學藝術學也是徒然多事了。何以顧愷之、吳道子、文西、米克朗基羅、貝多芬、沙士比亞、托爾斯泰、康德還永遠受人尊敬呢?

想來其中必定還有若干道理。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這裡我先要問你:你愛看美的圖畫嗎?你也愛聽美的樂曲嗎?如果你是愛的,則“愛”便是用處,也可以說藝術對於你已發生密切的關係了;如果你是不愛,則你的精神一定失了常態,美是你所愛的,精神患了病,便不愛美;這猶之飲食本來是你所愛的,身體患了病,便不思飲食一樣。

人性的需求本是多方面的,人性中飲食的要求,飢而無食,渴而無飲,是人生的一種缺乏;人情中也有美的要求,愛美而不得藝術,也同樣是人生的一種缺乏。只看原始時代的人類,穴居野處,與猛獸爭存,風雨為敵的時候,尚且要在洞壁上作畫,器具上施雕繪,以求滿足他們愛美的天性,直到現在,凡是人類決沒有嫌美而喜醜的。這就因為嗜美是一種精神上的飢渴,不能滿足飲食的要求和不能滿足美的要求,一樣是汨喪天性。飲食的缺乏,固然可立見其形骸的枯萎,而美的缺乏,亦必發生其精神上的病態。世間一切惡人惡事俗人俗事,以及人類種種精神上的不正常,都是病態所由生。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人類生活終不外乎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兩者缺一固然是生活的不正常,兩者不能調劑也就使我們的生活發生煩悶苦痛。這是我們平時所經驗到的。講到藝術的用處,現在也頗有人想把它硬拉到實用的功利主義裡面去,於是藝術彷彿只有被利用而沒有其他的意義了。雖然自古以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也往往利用藝術以作宣傳的工具。這是藝術的另一目的。如果藝術的被利用就認為藝術的唯一目的。換言之,藝術只配作利用的工具,那便錯了。

藝術的活動是情感,情感的勢力往往比理智還強大,所以利用他作為一種工具,以求達成利用的目的,原是可以相當收效的,但就因為藝術是情感的表現,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它於個人於社會當必有更深更廣的意義。

人是情感的動物,這情感,必需要藝術來培養,使它成為美的情感。什麼叫做美的情感?不妨舉幾個淺近的例子:在風和日暖的春天,眼前盡是一些嬌紅嫩綠,你對著這燦爛濃郁的世界,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就是美的情感。你在黃昏的時候,躺在海邊的崖石上,看金色的落暉,看微波的盪漾,領略晚興,清心悅目。這就是美的感情。你只要有閒工夫,松濤、竹韻、蟲聲、鳥語、一切的自然變化,都會變成賞心悅目的對象。這就是美的情感。我們當愁苦無聊時,唱幾曲歌,吟一首詩,滿腹牢騷,就會煙消雲散。這是美感的作用,我們整日為俗事煩苦,偶然偷閒在欣賞藝術的作品,就覺格外愉快。這是美感的作用。我們看過一回戲,或是讀過一部小說以後,就覺得曾經緊張一陣是一件快事。這是美感的作用,諸如此類的例證,不勝枚舉。總之這都因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陶冶而使人的情感變成美的情感的。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假如再具體點說,近代心理學者說:“情感抑鬱在心裡不得發洩最易釀成性格的怪僻和精神的失常,藝術是維持心理健康的一種良劑。”這就是說人的情感需要解放,藝術美就能解放情感。人生來就有一種生存欲,佔有慾,性慾,以及愛、惡、憐、懼等情感,本著自然傾向,它們都需要活動,需要發洩,但在實際生活中,它們不但彼此互相沖突,且受道德、宗教、法律、習俗等的約束。最顯著的如情慾,本來是人的本能衝動,但向來是被認為卑劣的,不道德的勾當,硬要使它壓抑下去,成為精神上的病態。有時因戀愛 失敗,受了極度的刺激,因為情感無法發洩就憂鬱起來,甚至變成瘋狂,此種情形,都可藉文學藝術等的美感作用而發洩。所以說藝術有解放情感的功用,而解放情感就是維持心理健康的良劑,我們平常說“精神要有所寄託”,藝術便是寄託精神最好的處所。

其次我們要說的通常一個人往往被現實世界所囿住,就是一個人往往在狹窄的現實世界的圈套裡面,而沒有勇氣跳出去看看美麗的另一世界,於是除了飲食、男女、奔走、鑽營、欺詐、爭奪等等之外,便別無所見,所以人生只有悲苦煩惱,人生也便沒有什麼意義了。現在有許多人總嫌生活枯燥煩悶無聊,其大原因就在被圍在現實世界而不到想象的世界裡去觀賞觀賞。這所謂想象的世界非他,即是藝術的世界,故無論何人,要充實他的人生,應該有藝術的修養,使解放他的眼界。蘇東坡說人之憂樂在乎遊於物之內,或遊於物之外,所謂遊於物之外,就是能離開現實世界而暫進入於想象世界,眼界解放,人便覺樂。我們稱讚詩人有所謂“超然物表”之語,這就是因為詩人有藝術的修養,故能“遊於物之外”。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還有一點,我們再來應用蘇東坡的兩句話:“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這就是說自然界中的物質,是有限的,而人之慾望無饜,所以總覺不滿足,不自由,不如意。因為在自然圈套中求征服自然,終自困難;但是精神方面,人可以征服自然,他可在世界之外,另在想象中造出合理慰情的世界,這就是藝術的創造。人在自然世界是自然的奴隸,在創造藝術,欣賞藝術時,人是自然的主宰。多受些藝術的修養,在想象的世界裡,人可以解除物質限制的苦痛,人由奴隸而變為主宰,人才感覺他自己的尊嚴。

許多人以為藝術是藝術家所專有的。與一般人沒有什麼關係,這是沒有了解藝術。現代人實在太熱衷於物質而忽略心靈的修養,在教育方面也不曾深切注意到這樣的教育,美感教育。長此以往,人類將沉湎於罪惡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我們覺得人自己尊稱為“萬物之靈”。應該和禽獸有些分別,應該注意一點心靈上的修養。“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一不小心,就會和禽獸同化的。講到心靈的修養,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以藝術的功效為尤大。因為藝術,它可以安慰我們的情感,它可以啟發我們的犧牲,它可以洗滌我們的胸襟;藝術它可以伸展同情,擴充想象,增加對於人情物理的深廣正確的認識,所以真正有藝術修養的人,他的感情一定比較真摯,他的感覺一定比較銳敏,他的觀察一定比較深刻,他的想象一定比較豐富;他能見到廣大的世界,而引人也進於這世界裡來觀賞一切。假如人們多少能加以這藝術美的浸潤,至少可以改正些醉生夢死的生活,革除些苟且敷衍的習性,打破些自私自利的企圖,糾正些紛歧錯離的思想。

陳之佛 | 藝術對於人生的真諦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看看這個社會,看看這人類,何等憂愁,何等慘苦,今後我們應該用宗教徒的精神,大家來宣揚這點意義,普渡人類到想像的世界,來拯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