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2020年,第一批90後即將跨入30歲。


以前從沒覺得“奔三”這詞兒有什麼妙處,直到自己實實在在踩到30歲的坎兒上才明白:


原來20歲到30歲真是“一路狂奔”,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過完了十年。


對於一個喜歡音樂的90後而言,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自己的體力已經無法站著聽完整場live演出了,聽到一半就想找地方坐一下。


曾經還可以通宵喝酒,第二天再約著去爬山的野生少年們,如今到了十二點就開始有了睏意。


就像前兩年,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火遍微博的那張照片。


拍照的攝像師感慨道:“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正如現在的90後樂手們,揹包裡沒有了偷偷藏起來的酒,卻多了一支樸實無華的保溫杯。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傳奇的90後


90後曾經被看作是一批特殊的人群,因為90後出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踏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度過了放飛自我的青春。


但是別的不好說,我只知道90後們只要一畢業,學校必定會重新裝修,確實能感受到強烈的“新舊交替”。


不過,那確實是個神奇的時代,周杰倫、王力宏、林俊杰這樣的華語樂壇猛將是無數90後的音樂啟蒙老師。


而上世紀最燦爛的搖滾樂隊更使90後心中充滿著搖滾的夢想,反正買了電吉他就一定要學《Sweet Child O' Mine》。


國內外無數樂壇巨星,為90後提供了最肥沃的音樂土壤,90後們也驕傲地見證了“諸神的黃昏”。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90後的童年/少年時期,同時恰逢日本動漫發展的黃金年代,看著《灌籃高手》和《七龍珠》長大,追著《火影忍者》、《死神》、《海賊王》成年。


熱血漫畫告訴90後:只要努力,夢想一定能實現。


但是鳴人當上火影走上人生巔峰之時,大多數90後才剛剛踏進社會。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最終,滿腔熱血的90後無奈地發現,夢想很美麗,但是跟自己沒關係;搖滾很牛啤,但是確實賺不到錢。


比起聊夢想,90後現在更擅長定KPI,或者OKR。


不少90後樂手悟到:學吉他不如學炒股,雖然到最後結局可能都是家徒四壁,但是最起碼股票能讓人夢到日進斗金的歡愉。


但,既然都只能是夢,那麼又有什麼意思呢?人間不值得啊……所以大家又開始爭做佛系青年,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無可奈何。


只不過,那些自稱為佛系青年,手機裡裝滿沙雕表情包的90後,背地裡卻在默默精打細算,考慮著買房。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據相關調查,2018年全國購房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9.5歲。


只不過,一線大城市的一套二手房,代價卻是掏空父母的一生積蓄,自己背上幾十年的貸款。


而玩音樂的人,更可能會因為沒有穩定工作,連貸款都申請不下來。


於是我們看到了2019年,網上哀嚎遍野:我太難了……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30歲的樂手在想什麼?


孔子講“三十而立”,但這對於90後而言,更像是一個焦慮的界線。


曾經青澀的大學樂隊,亦或是吉他社團,如今慢慢都變成了中年人酒後吐出的“當年勇”。


抖音上這位90後吉他社社長的故事,不知道是多少搖滾青年的現狀。

對於30歲的樂手而言,他們開始在意和擔心的問題,大概有以下:


1、真心朋友越來越少,社交活動可有可無,下班之後更願意回家宅著,有時會擔心自己是否太孤僻;


2、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少,想買的東西卻越來越貴。雖然90後中一部分人,已經有了可以購買高端樂器的儲蓄,但卻失去了燒錢玩音樂的心;


3、比起研究音樂,更想知道如何賺錢。90後有不少人已經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但是自己卻不清楚,這究竟是種成熟,還是種衰老;



4、工作已經六七年,手頭的工作越來越熟練,但是卻一直焦慮著:我到底是要一直做一件事,還是去嘗試做不同的事情;


5、自己越來越不依賴父母,卻發現父母越來越依賴自己;


6、不再熱衷去尋找沒聽過的“新歌”,而是習慣於沉浸在自己的“老歌”裡,對於新鮮的東西失去了想要嘗試的衝動;


7、發現自己對別人的影響,慢慢大過別人對自己的影響;


8、對於要不要結婚,要不要孩子,始終猶豫不決;


9、睡眠時間越來越長,睡眠質量卻越來越差;


10、曾經總喜歡掰著指頭數還有幾天過生日,但是當意識到30歲生日不是30歲的開始,而是30歲的結束時,就不願意再過生日。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玩音樂是浪費時間嗎?


在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的焦慮面前,90後的樂手們開始捫心自問:玩音樂難道就是浪費時間嗎?如今中年舉步維艱的境況都是玩音樂造成的嗎?


事實上,說玩音樂浪費時間的,就如同前幾年流行的戒菸買車的段子一樣不靠譜。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抽菸的人沒有傾家蕩產,但是不抽菸的人也是拮据依舊,連個寶馬車輪子的錢估計都沒攢下來。


看著這些煩惱,我不禁思考,90後真的特別嗎?好像80後在中年時,也曾面臨著同樣的煩惱,而00後估計早晚也會遇到這些。


那麼到底是什麼困住了我們?


頭腦的懶惰,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頭腦懶惰的人最容易陷入的忙碌叫做瞎**忙,頭腦懶惰的人最容易沉浸的感動叫自我感動。


身體異常勤奮,大腦卻從不思考的人最可憐。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對自己所有的行為做過認真思考,也從不打算對這些行為負責到底。


當初拿起樂器的瞬間,有多少人認真規劃過自己未來的道路?又有多少人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調整計劃,然後堅持到底?


虛一點說,樂器作為一種可以持續終生的愛好,它可以在人孤獨的時候、無聊的時候、倍感煎熬的時候,給人一絲安慰和鼓舞。


如果有幸遇見自己心儀的對象,音樂更會是一種加分的魅力。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功利點說,音樂也完全可以幫人實現人生目標。因為在哎呀音樂從老師、員工到最普通的學員,有無數人正在把“音樂”作為自己的事業而努力工作著。


在B站、抖音、快手上也有著無數音樂類的原創內容生產者,他們正在把自己的音樂才能轉變成副業,為自己增添收入和成就感。


畢竟這是個自媒體的時代,只要認真思考,並持之以恆地付出行動,任何一個人的魅力都有可能變現。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如果偶爾因為時間易逝,你焦慮、失落或感慨,沒問題,畢竟人的情緒都會有起伏,自己按照喜歡的方式調節就好。


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為30歲而焦慮,那說明你不是太閒,就是在瞎忙。


如果你感慨自己年歲已高,學音樂太晚,那麼請你記住,Jimmy Page在29歲的時候才組建了齊柏林飛艇樂隊(Led Zeppelin)。


90後們突如其來的30歲:放下了吉他,炒起了股

畢竟,今天就是你餘生最年輕的一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