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遼寧撫順新賓清永陵老照片


【清永陵】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東距縣城22公里,距永陵鎮2公里。

【清永陵】陵內葬有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及其嫡福晉、曾祖福滿及其嫡福晉、祖父覺昌安及其嫡福晉、父親塔克世母親喜塔拉氏以及伯父禮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園。

【清永陵 下馬碑】永陵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後金天聰八年稱興京陵,清順治十六年尊為永陵。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來永陵祭祖。

【永陵 啟運門】清永陵早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就選擇了尼雅滿山崗之陽做為家族墓地。先後埋葬了興祖福滿、景祖覺昌安、顯祖塔克世及努爾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人。

【永陵 啟運殿】天命九年,努爾哈赤於遼陽建東京城之後, ,於城北羊魯山建造陵寢。譴索長阿孫旺善、鐸弼及禮敦子貝和齊至尼雅滿山崗祖陵將景祖、顯祖、孝慈高皇后,弟舒爾哈齊、長子禇英等諸陵遷東京陵安葬。剩餘的陵墓則稱為“老陵”。

【永陵 啟運殿後 神榆】天聰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尊赫圖阿拉為“興京”,赫圖阿拉祖陵則稱興京陵。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大金為大清,並稱帝。按古制追尊四祖為四王,即猛特木為澤王、福滿為慶王、覺昌安為昌王、塔克世為福王。為四王設太廟祭祝。同時在老陵興祖墓後設肇祖衣冠冢。專稱肇、興二祖為“二祖陵”。

【永陵 啟運門內 東配殿】順治五年,清世祖福臨追封四王:猛特木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同時追封四王的嫡福晉分別為肇祖原皇后、興祖直皇后、景祖翼皇后、顯祖宣皇后。順治八年,封喬山尼雅滿山崗為“啟運山”,設官兵守護陵寢。順治十年,始建享殿、配殿、方城門牆。順治十二年立肇、興二祖神功聖德碑建碑亭。


【永陵 啟運門 昇天龍】順治十五年因東京陵風水不如興京陵好,遂將景、顯二祖陵及禮敦、塔察二墓遷回興京陵肇、興二祖墓前。順治十六年更興京陵名為永陵。意在江山永固、帝業長久。順治十八年命名享殿為“啟運殿”,方城門為“啟運門”。立景、顯二祖神功聖德碑建碑亭。

【永陵 興祖墓 】康熙元年奉安四祖滿、漢文神牌於啟運殿。康熙九年,於永陵西堡設永陵總管衙門,專司陵寢安全防衛。康熙十一年,於永陵後堡設永陵掌關防衙門,專司永陵祭祀及陵內一切事。康熙十六年,永陵改用黃琉璃瓦件。

【永陵 碑亭】雍正八年,建齊班房、祝版房。乾隆元年,建茶膳、滌器房。乾隆十二年,啟運殿內設楠木香幾、琺琅祭器。乾隆四十三年,陵外設柵木1344架、紅樁36根、白樁64根、青樁36根。乾隆四十七年,建夏園行宮。乾隆四十八年,永陵前設滿、蒙、漢、回、藏五體下馬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