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你所不知道的陕北长城

(长城系列之一)

秋冬时节,蒙古人骑着快马,挥着弯刀,成群结队,越过毛乌素沙漠,顺着榆溪河、无定河、窟野河这些川道,呼啸而来,深入内地,肆意劫掠。

蒙人,陕北人称其为“鞑子”。俗语:“一对鞑子喝烧酒,一对壁虱拜年,一根驴毬剁得两圪截。”形容两人关系好,臭气相投,好得就像“一对鞑子喝烧酒”,没完没了,好得天昏地暗。

鞑子长驱直入,深入镇川、米脂一带抢劫,然后骑着马,驮着财物,赶着牛羊,心满意足地回到熟悉的草原。

为什么秋冬季节劫掠呢?

一是秋天膘肥马壮,是战马精神头最好,最具战斗力的时候。秋天,牲口吃了草籽,这相当于粮食啊,马啊、牛啊、羊啊最肥。你看我们陕北人杀羊,都是在秋天霜降以后开杀,这时候羊最肥,肉最香。春天羊最乏,夏天有青草气,轻易不杀羊,初冬最肥。马也如此。

二是蒙古人是来劫掠的,不是旅游的。秋收后,农人家存储粮食,蒙人来抢。五黄六月,揭不开锅,你来抢甚?

三是冬天是蒙人最困难的时候。大雪封山,牧草被大雪覆盖,羊不产奶,在饥饿的趋使下,蒙人结伙南下抢劫。这种劫掠不是军事行动,就为抢东西,抢钱财,抢粮食,抢铁锅,抢菜刀,见甚抢甚。实在没得抢,也抢妇女儿童。可以卖钱啊。三国时,才女蔡文姬就被匈奴抢去,还在草原生了孩子。问题是蔡文姬这样的大才女,在野蛮的匈奴人眼里,和普通女人没什么区别。真是暴殄天物,糟蹋好东西。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文姬归汉

明初,延绥镇驻绥德卫。蒙人进来在上面肆意劫掠,等消息传到绥德,再集结队伍抵御,人家早跑得没影儿了,非常被动。

这里有个词,“延绥镇”,可不同与现在的某某乡镇,是军事建制。中国北方有9个镇,九边重镇,相当于9大军区。每个镇四五万到十来万兵力,镇守一段长城,有的八九百公里,有的千数公里,长短不一。责任到人,包干到户,谁出了问题,拿谁是问,传首九边,让各镇都看看你的人头。

边重镇总兵力在明朝各时期变化较大,永乐年间68万,万历年间最多,88.5万,崇祯时期59万。

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戚继光就是镇守九边的将领。当时坐镇延绥镇的叫余子浚,进士出身,以延绥巡抚的身份坐镇陕北。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九边重镇分布图

大家知道,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一个省只有一个巡抚。比如,山东只有一个山东巡抚,河南只有一个河南巡抚。但陕西省却同时有4个巡抚,分别是陕西巡抚、延绥巡抚、宁夏巡抚和甘肃巡抚

为什么?

明朝还没有甘肃和宁夏二省区,这一大片区域都是陕西省。面积过大,管不过来,又处边塞,战略位置重要,于是陕西一省设了4个巡抚。清朝,析出甘肃省;新中国,成立宁夏自治区。

九边重镇,陕西一省有4个,分别是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明朝的陕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明朝的陕西省

余巡抚给宪宗皇帝写信,说“寇以轻骑入掠,镇兵觉而追之,辄不及。欲移延绥镇治于榆林。”意思就是要把镇治从绥德移到榆林。

榆林在绥德北200里地,已入毛乌素沙漠,在战略上处主动地位。宪宗皇帝准奏。1473年6月,延绥镇移驻榆林,从此榆林成为边防重镇,全镇之中心。延绥镇亦称榆林镇

余巡抚还不满足,他又拟写奏章,要修长城。

修长城,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谈何容易?这时天下初定,国库空虚,宪宗皇帝怕花钱,没有同意。其实,有明一季,国家财政不及宋朝的十分之一,始终紧张。

余子浚继续上书,陈述厉害,皇帝勉强同意,一再咛嘱,可不敢乱花钱啊!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万里长时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成化九年(1473年),余子浚动用4万役军,用4个月时间,完成东、西两路铲山为墙工程。翌年春天,完成中路工程。这道长城东起府谷黄河畔的墙头村,西止盐池县花马池,长1760里,横穿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6县。

您说,修长城这么容易,4个月就修好了?

这个长城不是砖砌的,也不是夯土的,是利用现有地型,依山形,随地势,在原秦长城、魏长城的基础上,“铲削而成”

是个土长城,当然快了,花钱还不多。

效果如果?

出奇得好。

鞑子是骑马的,一道高墙,虽然是土的,那也是墙啊,挡住了去路。等他们下了马,艰难地翻墙,明军用棍子往下戳。再说,即使人爬上去了,马爬不上去啊,很困难。

长城附近都是荒地,老百姓不敢种啊,怕蒙人来抢、来杀,几百年了,就那么荒着。现在有墙挡着,余巡抚招募农民耕种,“当年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粮食有了,人口多了,还能供应军粮,防御力量增强了,不仅没多花钱,还为朝庭节省了开支。宪宗皇帝很高兴,逢人就夸奖,说余将军这事办得好。

余子浚趁热打铁,说:“那就再修道长城吧,这次修个结实的,江山永固。”

宪宗皇帝琢磨了一上午,咬咬牙,说:“那就修吧,可不能乱花钱啊。”

余子浚在土长城北又修一道长城,是

把原来的瞭望墩台串联而成。这道长城大部分填土分层夯实而成,但重要关隘、城堡、边寨、墩台,用城砖单面包砌。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挖在城墙上的窑洞

陕北人把这道墙称作“大边”,把南边那道土墙称作“二边”,也叫“夹墙”。大边、二边大体上并列平行,相距30里左右,最宽处60里,最窄处10米。中间地带叫“夹道”,有大路相通。大边1770里零123步,东起府谷县清泉营,西止盐池县花马池。

大边、二边都是长城,我们今天游玩的是大边,二边不见踪迹了。

据传,筑长城用的黄土,经筛选后,放在青石板上,在烈日下暴晒,使土中草籽不能发芽,才夯筑墙体。用箭射墙,箭头碰墙落地合格,箭头射入墙体,惩罚责任人,返工重筑。

陕北人把长城叫“边墙”。你到陕北看长城,问:“大爷,长城在哪儿?”

大爷不懂,不知你说甚。你问:“大爷,边墙在哪儿?”

大爷用放羊铲指指远处的土圪塄,说,“那不是?”

你顺着放羊铲指引的方向看去,结果会大失所望。就一道时断时续的土圪塄,残破不堪,隐隐约约。巍峨呢?宏伟呢?墙砖呢?

都没有。墙砖让老百姓拆去,盖了厕所,垒了猪圈。

这才是真实的长城,它横卧在旷野里,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三边”地区长城

前年,我们高中同学到银川聚会,当地人拿出长城模型,煞有介事地让我们参观,大伙就笑了。

我们都是长城脚下长大的,透过教室窗口,就能看到山脊蜿蜒曲折的长城,对长城再熟悉不过。真的不看了,千里迢迢跑来看假的?

榆林号称“长城博物馆”,是全国长城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境内有秦长城、魏长城、赵长城、汉长城、隋长城、金长城,当然更有明长城。

“明修长城清修庙。”历史到了清朝,满人不修长城了,他们给鞑子修庙,让他们念经,从心灵上愚昧他们,麻木他们。你看能征善战的蒙古人,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辽阔的汗国,现在消沉到何种地步?国家都不能统一,中原割了一块,俄罗斯割了一块,剩下那块,连个出海口也没。这个民族彻底沉伦了,再也起不来了。

这就是满人愚昧的结果。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陕北秦长城走向示意图

长城是“三个分界线”。

一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二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三是400毫米降水分界线。

长城把榆林从中一割两半儿。长城以北,降水不足400毫米,只能长草,不能种庄稼,是牧区;长城以南,降水大于400毫米,可以种庄稼,是农耕区。就这么怪。

榆林地区,长城以北占总面积的42%,1.83万平方公里,是大漠草滩,是毛乌素沙漠。长城以南占58%,2.83万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南部人口比北部略多,北边是放羊的,南边是种粮的,几千年了,一直这样。

不仅陕北如此,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只要有长城的地方,都这样,北边是放羊的,南边是种粮的,像上天安排的一样,很神奇。

老郭说史之陕北长城


明长城

中国长城是东北西南走向,像倾斜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张弓,箭头呢,由西北射向东南。巧合的是,这个方向,与凛冽的西北风的方向是一致的。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都要承受西北来的高压,时不时就有草原民族由大漠突然杀入,给羸弱的农耕民族带来灾难,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新鲜血液,带来阳刚、血性和活力。

相传,长城从西往东打,打到安边的时候,官员说“朝端打”,骑着马走了。负责打墙的将军听错了,听成“朝南打”,于是长城在安边拐了个弯,朝南打去,打了一百多里,一直打到延安吴起

长城镇

过了段时间,那个官员又巡察到安边,一看,大惊失色,急忙问:“我让你朝端打,怎么朝南打了?”

将军一听,估计当场就吓瘫了。

这是严重的工程事故,将军被砍了脑袋,将士们把他埋在长城拐弯处。

也不知故事真假,今天您去安边,将军坟还在,背后就是长城,在这儿转了方向,朝南延伸去。(末完,待续)


这个文章很重要!看完恳请转发。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