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步步逼近,圍繞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選拔的話題討論也愈發激烈了起來——這也難怪,自1988年夏季奧運會正式引入乒乓球作為比賽項目以來,世界最強的中國隊參賽名單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且沒有一次是不引起爭議的。

而回顧歷屆奧運會國乒的選拔過程,我們既能看到許多成功決策的魄力,也能體會到不少時代背景下的無奈與辛酸。本系列文章即以這些歷史為線索,與大家一起回顧中國乒壇的那些艱難的選擇,以及這些往事背後所反映的激盪歲月。

由於篇幅較長,所以不得不拆開發表,可能給閱讀帶來一定的不便,希望大家諒解。本文是回顧1988年漢城奧運會選拔歷史的第一章: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許增才

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乒乓球運動首次被納入奧林匹克競賽體系,因此引起了中國隊的高度重視,每個運動員都想成為國球歷史上的那個“第一人”,所以相關的選拔工作也很早便展開了。

從當年的形勢看,國乒男隊的名單似乎是無懸念的,因為有三位運動員的成績名列前茅,是那時候當之無愧的核心主力,他們分別是直拍快攻打法的江嘉良、陳龍燦,以及橫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的滕義(非常罕見的正手顆粒、反手反膠,去年世乒賽單打亞軍法爾克即是如此)。

不過雖然大家都是世界冠軍,可是三人在隊內的地位卻並不一樣,這也是後來出現選拔“紛爭”的源頭——這是怎麼回事呢?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江嘉良與陳龍燦

原來,江嘉良、陳龍燦、滕義雖然都是世界冠軍,但單打成績還是有較大差別的:江嘉良是兩屆世乒賽單打冠軍、一次世界盃單打冠軍,“一哥”地位穩固無比。

而陳龍燦和滕義雖然都是一次世界盃單打冠軍得主,但前者還拿過世乒賽的單打亞軍,決賽也只是輸給隊友江嘉良,後者卻沒有類似的經歷。而熟悉乒壇的朋友們都知道,世界盃的地位與世乒賽難以相比,所以後來大家也習慣把江、陳二人放一起並列,滕義則相對弱一些。

但正所謂瘦駱駝也比馬大,即便比不得兩位領軍人物,滕義也是當年教練組心中的最佳奧運第三人,只是他最終還是需要參加一個奧運選拔賽來確定自己的位置,然而這不打不要緊,一打就出問題了。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滕義

奧運會前,滕義與兩位隊友許增才、惠鈞一起趕赴選拔賽競爭,根據安排,當時他只要保證不輸外國人,那最後就一定能拿到中國隊的參賽名額。但壞就壞在,那次滕義連小組都沒出線,於是教練組的計劃就化為了泡影,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國乒陪練許增才脫穎而出、抓住了機會。

說起許增才,很多年輕朋友們大概會感到陌生,這很正常,因為這位前輩職業生涯的高峰,就是拿到88年奧運會的參賽門票、躋身國乒核心主力的位置。

而在此之前,許增才的主要成就,便是模仿歐洲橫拍弧圈球打法、為全隊擔當陪練工作,對此他也無怨無悔地表示:“在集體榮譽面前,個人的得失都是小事,犧牲都是應該的。”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70~90年代歐洲名將克蘭帕爾

老球迷們都知道,中國乒乓球隊的“看家底”打法便是直拍:從中國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到世乒賽單打三連冠莊則棟,再到郗恩庭、郭躍華、江嘉良,包括後面的劉國樑、馬琳、王皓等人,都是直拍門派出身。

但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歐洲人開始將自己的傳統橫拍打法結合日本人發明的弧圈球技術,再加上膨脹有機膠水的大規模使用,逐漸形成了新的橫拍技戰術體系,隨即給中國隊帶來巨大沖擊。

為應對新威脅,國乒開始加大對橫拍兩面反膠弧圈球打法的研究,組織專門人才進行模仿,而許增才便是這批先驅當中的佼佼者,其實力之突出,曾讓後來的首位大滿貫瓦爾德內爾多次吃苦頭。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瓦爾德內爾

但遺憾的是,陪練出身的許增才註定難過隊友關,再加上漢城奧運會教練組早已打定主意讓滕義上,所以當年的拔賽他也只是陪主力讀書,保證不輸外戰即可。可誰也沒想到滕義居然先行出局,結果幸運的果實就這樣陰差陽錯地掉到了最後奪冠的許增才頭上。

看到許增才能在選拔賽上頂住壓力,教練組也最終下定了決心讓他去參加奧運會,由此而擠下了滕義,拿到了一張寶貴的參賽門票。

許增才上位的情況在國乒奧運選拔史上可以說是最獨特的一次,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大家對這方面的準備不足情況,為以後的不斷完善工作積累的經驗。如果三十多年前有“錦鯉”一詞的話,用它來形容當時的許增才也是恰如其分的。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江嘉良/許增才

不過許增才的好運並沒有在漢城奧運會上獲得延續,在小組賽僅負瓦爾德內爾、以第二名的身份出線後,他單打慘遭東道主韓國選手金琦澤的暴擊,2-0領先連丟3局敗北,止步男單16強的位置;雙打又和江嘉良一起0-2輸給金琦澤/金浣,同樣沒進前8名。

“還是太缺乏國際比賽的經驗。也可能我沒有那個命吧。”多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當年的失利,許增才如是說道。

而與許增才輸球命運相隨的,是國乒男隊的整體大退步——1988年奧運會,江嘉良、陳龍燦都沒打進男單半決賽,連銅牌都沒拿到;1989年,大家又在世乒賽上慘遭瑞典人吊打,單打無人進決賽,團體被5-0剃光頭;隨後6年,國乒男隊都優勢不再,大賽一冠難求。

國乒奧運選拔史(1):教練內定主力爆冷出局、陪練選手意外上位

盛極一時的瑞典男隊

從一個充滿意外的選拔過程,到一系列充滿意外的比賽結果,許增才和國乒男隊曾經走過的路,都成為了老球迷們不願過多回憶的歷史,但這些歷史也無時無刻不在敲打和激勵著後來者,讓大家牢記勝利的來之不易。

如果說漢城奧運會國乒男隊的選拔已經算是非常的曲折,那女隊選拔的故事就更讓人覺得跌宕起伏了。而更令當時的運動員、教練員以及球迷朋友們沒想到的是,那段歷史即將成為整個國乒乃至中國體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深刻地影響後來無數人的命運。

這些,我們下一章再說——連載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