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隱性成本”?

中小型企業在一定的時期會遇到發展的瓶頸,運營成本一直在漲價,卻又難以找到成本的所在“位置”,我們稱之為“隱形成本”。本文總結了企業存在的多種“隱形成本”,可以由此而進行自我比照。

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隱性成本”?

一、會議成本

企業的經營無非就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會議是企業解決問題和發佈指令的集體活動,但是也是一個高成本的經營活動。而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並未掌握開會的技巧,都存在“會前無準備,會中無主題,會後無執行,與會無必要,時間無掌控,發言無邊際”的六無現象。

二、採購成本

曾經有一家企業,在做一個新項目時,項目組每天的運營成本為8萬元,可是其在產品上市前夕,採購部門為了採購10萬元的包裝,竟然耗費了一週時間,理由主要是要找價格低廉的供應商以節約採購成本。整個營銷團隊因此多等待一週時間無法和客戶簽約。

三、溝通成本

在大多數企業,你會發現,在同事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會出現嚴重失真的現象,或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或百人百解......這種現象,說小了,讓很多工序成為無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機會。說大了,有可能因此給隱企業帶來隱患。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溝通不良導致的成本增長。

四、加班成本

很多老闆總認為,員工在下班後“廢寢忘食”地“加班”是一種敬業現象。殊不知,這可能隱含著很高的成本。

加班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工作需要,有可能是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如果客觀的作任務確實很重,那麼企業應該及時補充新的人員和崗位才是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加班耗費更多的員工精力和體力,嚴重透支員工的健康,長期下去,會讓一些重要員工不能長期發揮其效能,並且有為公司帶來負擔的隱患,比如有的機械操作員工因為長期加班而導致精神失常,造成事故,而企業要為此付出代價。

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隱性成本”?

五、人才流動成本

員工特別是老員工的流失無疑會給企業帶來高出其收入幾倍的支出。很多小企業在經營多年後,你發現他們一直都是那麼小的團隊,而除老闆之外,沒有一個員工是從企業成立當初留下來的,這可能就是其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吧。

六、流程成本

企業的亂。有太多都是因為流程,這在企業管理中是一個通病,凡是發展緩慢的企業,其流程一定是混亂或不合理。而他們為此承擔著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卻視而不見。

七、崗位錯亂成本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的企業真的不多。

八、停滯資源成本

停滯的資源在企業裡可以說是最廣泛的“隱形成本”,例如閒置的設備,積壓的庫存,低利用率的崗位職業,閒置的資金,擱置的業務等。他們雖然不一定會繼續消耗企業的投入,但是他們卻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企業會為此承擔著利息等隱形成本。

九、企業文化成本

說企業文化會成為成本,或許很對人不以為然,但事實如此。我們會發現一些企業的員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極其低下,無論多麼優秀的員工,不久要麼離開。要麼變成那樣,我們不能不說這是環境問題。而這個“環境”正是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的“隱性成本”?

十、信用成本

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習慣拖欠供應商貸款,習慣拖欠員工薪資,習慣剋扣他人,習慣拖欠銀行貸款等等,認為這樣可以減輕企業流動資金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成為企業經營的嚴重隱形成本。

十一、風險成本

將企業推向快車道,是每個企業 的夢想。但是風險係數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他們雖然發展迅猛,收入豐厚,但是一旦出現危機,將是災難性的。

十二、企業家成本

有句話說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企業家如同一支軍隊的首領,其本身是企業支付成本最高的員工。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把自己變成了企業的“皇帝”,一切自己說了算,全體員工變成了執行的機器。但是,企業家個人因素的缺陷,將會為企業增加沉重的成本負擔。

由上可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常常要揹負著很多負擔,發現並有效降低以上隱形成本,也許是企業進步的有力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