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要臉好還是不要臉好?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面子和別人的仰慕能使人感到自尊,自尊又是什麼?詞典解釋說是自我人格認同,人格又是什麼?....

人到底是要臉好還是不要臉好?

面子和榮譽有時候能驅使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按照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能會很辛苦,但是彷彿自己內心有一股力量控制著自己。

不食嗟來之食、士可殺而不可辱、寧死不屈。

面子有時候是執拗,按理說這是有悖於進化的,你看很多動物(不是全部)無所謂面子,於是有螻蟻尚且偷生,好死不如賴活著。可是作為進化這場比賽的獲勝者,人類有時候似乎把面子看的很重,這是為什麼呢?

生物學上面子無意義,但是存在於複雜社交的人類高等生物,面子和榮譽和生殖權掛鉤,但是又不是必然的,所以這種基因就既不能完全褪除,也不會發揚光大,過猶不及。

人到底是要臉好還是不要臉好?

現代社會為什麼說不要臉的人吃得開?

那是和時代掛鉤的,有一個時代過分腔調衷心、實誠、對投機倒把的人進行打壓,可能是建立一個老實人社會易於管理,可是全民愚化以後會使社會活性降低,不利於發展,畢竟縣老爺也不能自己親自發展經濟,還是需要提成的。

一個老實人佔大多數的社會,大家都遵守規則的時候,個別人不遵守規則,會獲得很大的便利和利益。如果社會覺醒,其他人也放下架子,嚐到一點甜頭,就會像傳染病一樣的散播給親友。

筆者所在地區有一個村的人都去要飯,因為有一段時間大家都開始富裕起來,看到了窮人想到了過去的自己,加之單純和心理道德感的趨勢,會給乞丐施捨,於是一個老人一天在過街天橋上要到的錢頂村裡好幾個青壯年的工資。後來就有碰瓷、訛詐、黑心作坊,越來越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金錢至上。

人到底是要臉好還是不要臉好?

不要臉和要臉要看具體事件,比如為了保命求饒,受辱。又或者是為了能買一部高檔手機出入夜店陪酒,給人當小三。社會的看法在變,事情有對有錯。不要臉如果能換來巨大受益而吃虧方有沒有人支持,這個社會的道德就出現問題,說明人慾化與幸福感降低。

有錢真的不能代表幸福,有權也不能。同等物質條件下,提心吊膽,臭名昭著,總不及心安理得,與滿天下。

但是過分的注重面子就是虛榮,比如沒錢生活卻不願意申請低保、借錢看病。不願意做銷售,對別人笑臉相迎,看人臉色行事。不願意吃穿比別人差,而不按自己實際能力消費。

人在成長中慢慢就會發現事情的真相,通過閱歷的積累和信息獲取以及輿論環境,是會一點點改變儘量趨於平衡。

面子到底是什麼?

別人對於自己的標籤!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你在乎這個標籤,或者這個標籤對你有用,就好好維護。如果這個標籤會傷害你,就撕掉!如果這個標籤對你無用,那麼也別亂扔,會汙染環境。

人到底是要臉好還是不要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