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一、天启时期瓷器的概况


天启一朝仅有七年(1621-1627),正处于晚明的多事之秋。末年爆发了迅即如势如燎原的农民大起义,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的明代政权,终于走上崩溃的穷途末路。


此时,景德镇的御窑厂更是萧条冷落,逐渐停产歇业。所烧制的宫窑器物与昔日相比,其品类与产量已经缩减至历史上最低水平,以致当时的传世品现今几属[罕见。而民窑烧造的大多为日用器具,虽能维持万历时期的规模,但粗制滥造之风却有增无减。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


过去多认为,此时的瓷器皆与万历晚期的粗品风格一样,因而并不细究,但这种看法似失之偏颇,因为万历晚期的瓷器本来就包罗万象,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其面貌就更为纷繁,粗细兼有,只是天启时与整个明代相比,风格显得粗率罢了.但此时的官窑和民窑中,也有一些细致工艺的器物,其器型大都规整,釉面肥润,色调也鲜艳明快,仍具有万历制瓷的传统;有的甚至有所改进,并超过先朝的制作水平.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署款“天启年米石隐制”的青花花卉花觚(米石隐即当时名书法家米万钟),署有“大明天启年制”款的青花花鸟薄胎玲珑小杯,以及署有“大明天启元年孟月造”款的青花龙钮十八罗汉瓷钟;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署有天启官窑款的青花花篮折沿盆;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图录“明代部分”中,署有“天启三年唐氏制造”款的五彩缠枝莲纹盖罐----所有这些器物,都堪称天启时期官窑和民窑的代表作。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


天启时期瓷器的品种较少,主要是青花器和五彩器,青花器的色调多种多样,即有万历时期的那种淡描之色,也有纯正艳丽或浓黑的色泽,还有的近似后来清初时的青翠色调.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一些器物带有浓厚的日本艺术风格,无论是青花器还是五彩器,其造型及纹饰,画意与色彩,均相异与我国传统的格调,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当时的日本商人来我国所定制的外销瓷器.另外,晚明时还有个名五郎太甫的日本人,来到我国专门学习陶瓷制作(关于五郎太甫来中国的时间,有正德或崇祯之说,但都属推论,究竟何时,尚待细考),所用的中国姓名为吴祥瑞,他对日本陶瓷的烧造影响很大.此时瓷器上常见有“五郎太甫吴祥瑞造”款识,日本人称之为“祥瑞手”。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底


二、造型特征


天启瓷器的造型,即有粗重厚笨的大件器物,也有胎薄体轻的精细小品和一般器物。此时的外销器,由于销售物主要是日本,故造型与纹饰也多具日本风格。常见的盘、碗、罐、壶、瓶等,多见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海棠式、扇面形等造型。


器型选例:


双龙耳瓶-----故宫博物院有两件青花双龙耳瓶,洗口、长颈、圆腹、撇足细砂底。颈部有凸雕双耳装饰。外口沿绘青花回纹,颈部云鹤纹,肩部绘蕉叶,腹部三面各绘团龙花纹,另一面以青花书写信士弟子祈求用语,全文为“大明国直隶微州府钦县滚诱乡,孝行襄潭棕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子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氏、朱氏,男黄伯正、媳妇吴氏、女时娥、时凤、孙女福弟、接弟、昭弟、喜奉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炉台壹副、永远供奉。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明天启元年(1621年)盂秋月彀旦日立”。青花有晕散现象。


花觚-----器型类似万历时的叫出戟花觚,器高3.16厘米,胎体轻薄,器身绘以青花山石花卉葡萄,外口沿处有铬文“天启年米石隐制”,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青花出戟花觚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青花出戟花觚


罐-----有盖罐、瓜棱罐、大罐、扁罐、八方罐等,造型与前朝相比略显清秀,渐有脱离明代庄重,敦厚风格的倾向。其青花器和五彩器,绘有缠枝莲纹、松鼠葡萄、松树飞鹊、松鹿、人物、皮球花等图案或以扇面天光为饰。


香炉-----香港《明末清初瓷展》图录中,有一件青花人物炉,器呈撇口内收,鼓腹下敛,高圈足,细砂环形底,炉身绘有“文王访贤图”,青花色调浓重泛黑,足底青花款识为:“皇明天启丙寅岁吉日”。另有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收藏的“天启五年吴各冬香”款的青花刀马人物香炉,器直口,微重腹,高圈足,青花色泽鲜亮、明快、稳定,纹饰富有层次。


青花香炉,明末清初在造型上无显著区别,前者仅较后者的更显古拙稳重。大量明末无款的香炉流传于世,常与清代器物相混,鉴定时应勤于对比,观察器口大小、炉身高矮、腹部收放和底足处理等微细的不同之处,并参考青花色调和纹饰画法等时代特征。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青花罗汉图炉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青花罗汉图炉


折沿盆-----日本根津美术馆藏有天启青花花篮折沿盆,口径33厘米,器身较浅,细砂底,浅圈足,底面中心施釉如脐,写有“大明天启年制”青花款。以青花在口边绘缠枝莲、梅花纹、外壁画枯枝寒鸦,盆内心绘花篮图案,青花色泽艳丽,其画法己开清初之先声。此为典型的天启青花官窑器。


碗-----有撇口,也有向外再内敛的小折边口。有青花和五彩、三彩等品种。


盘-----有撇口、收口等式样,器型类似万历,又略有差异。中型盘,器壁弧度较大;折沿小盘,器腹浅坦,折沿较宽。见有青花和五彩器,多绘八仙、托塔罗汉、梦幻人物、仙人乘槎、山水人物、荷莲、玉兔、鱼藻、云龙纹等纹饰。


小杯-----署天启官窑年款的迄今为止仅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其器胎体轻薄,绘有青花花鸟、松竹梅等。底足内有“大明天启年制”青花款识,纹饰画法和青花色调尤近似万历晚期的青花器,为天启官窑是玲珑小品的典型。


三、图案纹饰特征


天启瓷的纹饰以写实为主,画意多粗率。笔法有几种:有的为粗犷而简练的笔法画意构图写景;有的以细致工整的淡描绘出人物和景致,淡描人物形象都很小,如绘十八罗汉渡江的青花龙钮瓷钟等;还有的则用明末初创的画法去描绘山水人物等各种纹饰,如绘青花花篮的折沿盆和青花山水人物纹的筒瓶等。这时较多见的新颖图案。除松鹿图、梦幻人物、八骏、鱼虾、皮球花外,还有的在碗心画一匹马,环以海水等,在“秋图仕女”一类人物画面上,或于间空处题诗写句,或于人物背后衬以河畔或斜坡,值提注意的是:此时道教色彩的画面比万历时明显减少,但色泽浓重的器物是有些纹饰画法和色调仍与万历相似,易于混淆。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团龙、松鹿、斗牛、卧牛、松鼠葡萄、八骏、玉兔、斗鸡、芦雁、花鸟虫草、枯枝花鸟、菊花蜂蝶、松竹梅、折枝花、石榴、花篮、山石牡丹、缠枝莲、缠枝葡萄,缠枝瓜、荷莲、月是桂花、团花、皮球花、婴戏、罗汉、十八罗汉、托塔罗汉、一叶方舟、仙人乘槎、八仙、太白醉酒、楼阁人物、挑水人物、梦幻人物、七夕图、扇面纹(或开光)、城廓、扇面博古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常见有四类:


(1)青花色泽不稳定,有深浅不一和晕散的现象,纹饰的线条往往与釉面混淆不清,但这种晕散现象与明初永乐、宣德的完全不同,因为并不深入胎骨,无凹凸不平状。结合胎体造型及纹饰特点来看,则与万历晚期民窑的青花器相接近,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署天启元年款的青花双耳瓶及常见的青花云龙纹筒炉、山水人物筒瓶和松竹梅罐等,均为此类青花色调。


(2)青花色泽清淡,呈色稳定,青中闪浅灰,构图严谨,线条纤细,上述天启元年(1621年)米石隐款的青花花觚就是这种淡描青花的典型器。其轻淡的色调与万历晚期的青花一致。


还有更浅淡者,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釉面青白、胎薄体轻、画高士图的小杯,及画十八罗汉的青花龙钮瓷钟。至于其他薄胎小品,绘画亦多用此类淡描色调。


(3)青花色调浓重、泛黑蓝或黑灰的一类,多见于厚重青花器、彩器及款识上。如画有文五访贤故事,写有“皇明天启丙寅年(1626年)吉旦”款的青花香炉,以及画仙人乘槎、托塔罗汉或芦雁纹饰的碗、盘等(有的写“天启年制”四字款),都呈这种浓重的青花色调,其釉面人多稀薄并泛青色。


(4)青花色调浅蓝、鲜、稳定。如署天启官窑款的青花花蓝纹折沿盆和花鸟小杯之类,其青花色泽不但明快,类同万历时期的风格,而且在工艺及纹饰色调上,又有清初的某些特征;遗有常见的一类青花罐、炉等,多画刀马人物图案,有的器口施黄釉,如上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署“天启五年吴冬香”款识有战阵图纹青花香炉,也为此类色调。这些色泽稳定的青花器,过去通称明末清初器物,其器底住住画有小兔、灵芝、如意等图记款。


以上四类色调的青花器釉面,其官窑器釉面仍与万历时一样明亮滋润,其他的则施釉较薄,釉面青白,光亮不足。


五彩-----天启时五彩器,一般色彩鲜艳柔和,淡雅宜人,构图疏落有致,不如嘉靖、万历时的彩器色泽浓重。如天启三年(1623年)唐氏制造的五彩缠枝莲盖罐,罐身由青花和红、黄、绿彩组成缠枝花朵和不同彩的花叶,颇觉清新悦目;又以常见的荷莲蜂蝶一类五彩盘,色彩亦很雅致。这种淡描彩器,胎体都较细润。此外,有些比嘉靖、万历时色彩更深重浓艳的粗糙之物,笔法粗放,色调沉闷,红色为黑红,绿色为黑绿或黄绿,施彩随意涂抹,厚如胶漆,并不鲜亮;同时,青花色调浓重发黑,器足不规整,并常有粘砂;青花款识色调为铁黑色,过去有人认为天启瓷器粗陋不堪,多以此为据。还有厚胎的白地五彩器,施釉较厚,多有酱黄釉口,器足处理圆润,可见削痕,多用标记款识,此类器物,有六方或海棠式折角小碟等。至于此时独具日本工艺风格的五彩器,施彩浓淡相间,器型多为六方或八方,绘有花鸟、山水、人物等,款识多见四字“天启年制”或“福”字。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


青花釉里红-----天启瓷青花和釉里红两者色泽都不鲜亮,非浓即淡,釉面稀薄,画意粗放,釉里红大多用于局部纹饰,或点缀于葡萄、花卉、鱼纹等图案中。


白釉-----这类器物造型较规整,釉面白中闪灰,施釉很薄。盘、碗一类底足很粗糙。所仿永乐薄胎暗花白釉碗,器口多施黄釉。


五、胎釉特征


胎体:


天启瓷的胎体,粗细兼有,一般大器较粗重,小品和体薄的器物胎质很细,甚至还有比成化器更薄更玲珑的小杯。


厚胎的器物,并非全部粗糙,也有细致光滑的胎体,如前面列举的青花花篮折沿盆之类的。


盘、碗器足较矮浅,多见辐射状跳刀痕,有的底心留有脐状突起,足跟做成尖锋状,修足粗糙,常有粘砂、不施釉的现象。


釉面:


天启瓷有光亮与不光亮两种釉面,但均釉质稀薄,欠肥腴,釉色白中闪青,全然不像前朝那样呈亮青色。


六、鉴定要点


1、天启瓷器,器型大多欠规整。为外销日本,出现了日本工艺风格的造型。

2、胎质一般粗糙,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并有万历遗风。

3、施釉稀薄,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是晕散和黑灰色的与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

5、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艺术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己有表现。尤其突出的是绘画风格的演变,此时所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画意,与万历时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6、此时一般器足可见里收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多不施釉,且粘有砂粒。也有的器足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突。通常所见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边修切圆滑整齐,胎体裸露部分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提供了依据。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耿宝昌——天启时期瓷器鉴定


您每按下“在看”,小编就多开出一朵花。将文章传递给更多的人,那小编就拥有一片花海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