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

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

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

本版特邀主持:于学荣 曲旦

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

首席

记忆的闸口(组诗)

◆北京 王爱红

在鄢陵听蝉

我听见蝉在叫

用的是方言

在林中

只感到轰的一声

热浪如涌

我想

村西头与东边的蝉

也别有功力

鄢陵的蝉如黄狗

卧在花丛中

认识

今天看到某某的照片了

我终于知道

是哪位我认识的人了

我开始觉得很新鲜

在记忆的仓库里

还真的没有

望海

我有一架望远镜

我总是在大海上瞭望

也看近处,脚下

像一部令人惊悚的大片

涌动着惊涛骇浪

我看见里面的风景了

我还会经常站着窗前

漫无目的地瞭望

这一次,看到了我自己

不是老了

正是年轻时候

那个与我一样

也在望远的人

无意中

提醒了我

布谷鸟

布谷鸟一直在叫

积年累月

是的,就是这个季节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只真鸟

这只不辞辛苦的

布谷鸟,在一年里

不停地叫上几个月

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

在早上,甚至是晚间

好像有两年

没有这种声音了

今天,我突然想起了它

至于去向何方

确实不知

不知

暮春的早上

应该像今天这样宁静

不被任何东西打破

哪怕是美,是自然

难以忘怀

闲着的时候

想起一件事来

我觉着回老家的时候

应该去串个门

不应该忘了

老人家

已经很老了

我为此而祈祷

认识他们的时候

大约就是我现在的年龄

对我足够和蔼

可我每次都没有这个时间

这么多年来

音讯皆无

有谁会想到

我会回来

打一个招呼

可真难

我担心由于自己的唐突

失去了以往的静日

今天晚上

我本想征求一下夫人的意见

话到嘴边又戛然而止

内心的陡峭(组诗)

◆江西修水 陈伟平

药方

用夜露清泉

沏泡一盏陈年老茶

那些死过一回的春色

沉沉浮浮,被人唤醒

被人反反复复

斟满,淘空

这个过程近乎残忍

却很实用

一些人用它附庸风雅

一些人用它参禅论世

个中高手就从中悟出一所

专家门诊

专治沉疴和梦想

并且,门庭若市

端午

一部离骚

涨起千年汛期

苦艾和菖蒲

仅是岸上行走的布衣

目光撒落河流

阅读苦难

阅读忧患

阅读河床深处的隐痛

一川骤起浊浪

灼伤隔岸阳光

感悟是年年五月初五

所有的心

箍成粽子模样

沉入江中

虚构

雾在白玉兰旁逸的枯枝上

一点一点变淡

我开始虚构一枚枚绿叶

让这只倒挂枝上的濒死麻雀

成为浓郁中的一枚或一部分

我还要在雾散之前

虚构出一只蝴蝶

它侧身时的斑斓与黑

或能稍微降低阳光下

白玉兰和少年的仰视

然后在黄昏来临时

枯枝上虚构一轮圆月

像挑着的灯笼

又像寺庙教堂透出亮光的窗户

留给锦衣夜行的人

他们将懂得辨识黑白、风向

无需在清晨的玉兰树下

和一只濒死麻雀遥相对视

更不用在非虚构的幸福路口

迷惘踌躇,不知向左

还是向右

饮茶的人

光线照过来时

他看了看杯中的影子

又看了看远处山林

心存茶念的人

喜欢隐藏云雾背后

用骨头挑着花朵

喂养枯枝上滴落的鸟鸣

他内心的陡峭

往往会因一只途经的蝴蝶

缓降成清明斜坡

往往会因

叶瓣上一颗露珠的微芒

从时间的躯壳里

摇摇晃晃掏出

月光和风声

残荷上的蜻蜓

从一朵花的梦里醒来

露水濡湿了梦中每个细节

残荷上的蜻蜓

轻舒薄纱翅翼

简单的幸福

比月光还要透明

它们来自低处的春天

栖息和飞翔

略高于水

略高于田园村庄

它们在草叶间散步

在稻麦的清香中缠绵

即便在枯萎的荷叶上

和一颗露珠的爱情

仍高于红尘

高于我们轻霜薄染的头顶

拔萃

月光下等我的人

◆江苏淮安 葛会渠

还有什么,能让我

这样急着赶程

月光已经高过头顶

黝黑的高速公路默不作声

只剩下车灯闪烁

一辆接一辆

依次向前

如果不是农历八月

如果秋天,没有

被饱圆的月色分开

我不会这样焦急地赶路

许多个夜晚

我常常在看不见月的

城市里喝醉

忘了乡村的方向

手机一直没响

因为父亲知道我在路上

而母亲,此刻

一定已摆好碗筷

月光下,小院里

他们坐在一起

等我回家

中秋,聆听月亮的抒情

◆广东高州 陈海金

早该让晚风低低地吹

抚慰白发的芦苇

岸边,冷露打湿的等待

是疼痛千年的暗疾

曲水流韵,故乡

是醉了醒,醒了又醉的情怀

溅起多少游子

日复一日的梦呓

早该让星光轻轻地闪

这美丽的词藻

直抵秋天的心事

桂花的芳心,暗动

在巷口、院落、古道

怀想青春的梦

谁的马蹄声声,一路追寻

谱一曲深情的旋律

早该让月亮悠悠地唱

任菊花消瘦的清影

缱绻、摇曳、起舞

让中秋,捧出月饼

这一枚枚家书上的邮戳

被爱的目光,读出

一条条通向团圆的路

拓印成亲情的版图

秋夜,与花朵相遇

◆陕西西安 李小军

粉色的,紫色的,黄色的

白色的,她们分别聚集在一起

像一个个方阵,等待人们的检阅

这些秋天的小精灵们安静,又活泼

无风的时候,她们仰望星空

起风的时候,跳起欢快的舞蹈

让暮秋的夜晚,充满生机

我与她们交谈,听她们说

她们被人为的家族式,迁徙

集会,她们不知道未来的去向

只要能活着,她们就很快乐

我给她们拍照,她们齐刷刷地

朝我微笑,让我感觉年轻了许多

我要离开时,她们齐刷刷挥手

她们的热情如火炬,驱逐了黑暗

也驱逐了,我中年的忧郁

桂花

◆湖北枣阳 牛合群

今年雨水少,桂花也来得迟

大家不说,但人人心里都在等待

习惯了抬头,驻足,嗅鼻子

仿佛在嗅远方爱人的脚步与气息

一些金色小米从桂树上落下来的时候

秋天又厚了一层,汉水又香了十里

而桂花向人间移动了半步

一种善意,和桂花一个命脉

秋色

◆云南曲靖 黄官品

卸妆,素面朝天,露出真容

一穗穗一粒粒老旧的款式和颜色

一张瓜熟蒂落的脸

天空远远站着让出道来

遍野低头涌进心底的秋色

被一把磨亮的镰刀,顺手捌在腰杆上

金黄色的旨意,折叠出粮仓的轮廓

连接蠕动图解意会的舌尖

空袭了天下一大片生长谷物的良田

秋风辞

◆河南商丘 练新建

一只雁,牵着风

南下

一滴水,摆渡了

季节的炎凉

一片霜,漂白了

老家的屋顶

月光照着

慈悲地,撒下

无数的碎银

无声地,昭示

世界,清凉了

闲赏花草

◆黑龙江哈尔滨 崔修建

细数覆盆子蓝色的花瓣

百灵的歌声滑过荔枝草的头顶

那些蒲公英随遇而安

举着白花站在稻田边的仙桃草

那么贤淑,又不失蛊惑

而半边莲匍匐在沙地上

怀想并非同门的师妹莲角

皱叶狗尾草摇着漂亮的花鞭

不为争宠,那些姹紫嫣红的植物

各居一隅,相互彬彬有礼

至于苍耳恋上了珊瑚豆

还是香蒲给看麦娘暗送秋波

均是不负春光的恩宠

有爱就说,那是花草的本色

有着光阴美好的姿态

一场秋雨一场凉

◆河北玉田 张凡修

秋雨从不豢养黏滞而湿涩的淤泥

雨剥蚀着岸

碎屑吹散

世间万物,所有的眼睛,都见证着

雨的真实地生长

一场秋雨

一场凉。一地的秸秆碎屑

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冲走

世间万物,所有的眼睛

都专注于野外的旷野

横在周遭的

秸秆上,凉飕飕地

这样的搭配

有一种温暖在浪费。纵是秸秆遍地

也能筛出细碎的一粒

似乎每个秋季如此

果实坠地

声音低微。只有秋雨

一场接一场

像秋水参悟岁月

◆湖南怀化 吴群芝

我们坐在山上

在空气流动的颤栗里

看云朵滚动,看秋天摆放雁阵

看群山之中传来鸟的降息之声

乔木随风摇曳,火车

正穿过一片片树叶,进进又出出

它要驶向哪里,才会抵达终点

收回来的目光里,鸟鸣,枫叶,柿子

树上的月下灯笼,都是眼睛里的银针

时光就是这样,像秋水

参悟岁月的涌动,石头搁浅时

欲说未说的呢喃

而这些石头早已

和我一样习惯了在浅水里生活

被春天遗忘,被风沙穿透肉身

雨过后

◆辽宁营口 王潇慧

这样随意

不按时间的顺序

来就来,走就走

画自己的像

也可直中取

也能弯中绕

特有的性格

让人无法支配的嚣张

快有快的潇洒,慢有慢的惬意

不过就是一场雨

如果说褒贬

还不如看雨过后的天空

寂静

◆江西进贤 周启平

一滴水的响声,应该静止

这个清晨属于寂静

属于安静的石头、沉默的鸟和空灵的心

草木上,阳光缄默

它们的照耀蹑手蹑脚,怕碰响时间

怕时间开口,喊出悲悯

所有向前的脚步,像一条河流

在舒缓,安详里奔涌

他们需要一把碎银,安抚生活

仿佛眼前的一切,在悄悄进行

那么巨大的响声,都默默地不被说出来

夜未央,情未了

◆江西都昌 但兆

五月的渡囗

草长莺飞

枕着绿

看你放飞的风筝

我够不着那根线

五月的渡囗

烟波浩渺

数着帆

目送你摇一叶扁舟

渐行渐远在眼的尽头

五月的渡囗

花落流水

撑着伞

任雨丝柳线交织的网

编织对岸的牧笛

和一袭白裙的江南素描

五月的渡囗

谁把我思念带走

巴山蜀水云贵高原

赤壁古道大别山区

星星点灯

夜未央,情未了

│内容审核:陈修平

│统筹监制:江 慧

长江文学┃新诗经作品:《记忆的闸口(组诗)》《内心的陡峭(组诗)》……

《长江文学》是当前九江全市唯一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纯文学报刊,江西省首家报纸文学月末版,也是全国屈指可数依托地方日报创办的文学月末版,每期对开大报四版,设有新诗经、小说荟、散文苑、品评斋等版面。

《长江文学》秉承万里长江包容并蓄的气度,立足九江,面向全国,既重视实力名家,也重推潜力新人。鉴于报纸特点,欢迎关注现实、触动灵魂、温暖心灵、激励人生的精短佳作。小说、散文字数要求2000字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适当放宽字数限制;诗歌限5首内。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优稿优酬,反对模仿,拒绝抄袭。

请精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按体裁投入以下对应邮箱(正文粘贴并添加附件同时发送)。文后附上简介及姓名、邮编、地址、电话等联系信息。

● 新诗经 [email protected]

● 小说荟 [email protected]

● 散文苑 [email protected]

● 品评斋 [email protected]

与文学同行,与心灵对话。欢迎大家就《长江文学》的组稿、发展等相关事宜广泛交流(联系电话:137672030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