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進:用技術加激情填平教育鴻溝

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自2013年起持續負增長,給總體經濟增速加了一股下滑的壓力。能夠部分對沖增長下滑壓力的舉措有二,其一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二是提高勞動力質量,這兩項舉措成功與否關係到中國能否順利邁入高收入階段。而要提高勞動力質量,除了需要不斷提高大中城市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包括職業教育的質量,還需要想辦法提高眾多農村與小城鎮教育的質量。

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已經認識到:“對年輕人的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中國的先賢孔夫子不僅論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身體力行地推動教育。他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僅是對歷代學生的勉勵,也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方向性指導。千百年來,貧寒子弟如果有良好教育機會,就能夠成為社會棟樑。可惜在亞洲,直到一百多年前,接受好的教育也一直是社會中少數人的特權,90%以上的人是無法接觸到良好教育的。即便孔子本人相信“有教無類”,也就是說他不排斥普及教育,甚至可能有實行平民教育的激情,但受制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技術手段,按今天的標準看,孔先生收的學生少得可憐。

魏尚進:用技術加激情填平教育鴻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普及性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教育資源的分配與教育機會公平的願景還有距離。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快報》統計,2018年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了近46億元,比上年增長8.39%;從全球範圍來看,教育經費佔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誠然,以我國目前的財力,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能夠連續6年保持在GDP的4%以上,已屬不易。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各階段教育經費投入同比增長,尤其在學前教育領域增幅最大,而資金的落地和成效還不盡如人意。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在教育上的一大成是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在“量”的基礎上,中國政府對義務教育提出了“質”的要求,將“均衡優質發展”作為下一個歷史任務。在中國人才戰略轉型的節點上,著眼於“質變”,義務教育亟待一次深刻的變革。

近年來,在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共同推進下,中國在線教育蓬勃發展,互聯網流量巨頭紛紛做起教育,並開創性地實踐了打通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新模式。隨著大數據、物聯網、AR/VR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傳統課堂自理念到過程歷經顛覆和嬗變。從MOOC、SPOC到翻轉課堂,新技術賦能新模式的探索,並重構教育體驗與教學思維。比如,友成基金就致力於用互聯網技術縮短農村與大城市的教育差距,成就公益組織推廣教育變革的又一典範。

但是,技術革新並不直接帶來教育現代化,教育本身的內在邏輯遠比技術複雜。《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的戰略舉措之一,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多元參與的協同治理新機制。中國要發展教育事業仍需不忘“初心”,從“人”出發,遵循人本教育的規律。缺少理念、制度上的原生性變革,新技術和現代化裝備之於教育現代化只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

知識鴻溝、技術鴻溝、產業鴻溝,很大程度上源於教育鴻溝。進入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浪潮同樣席捲了傳統課堂。新科技也許能使教育更公平,但也可能使之更不公平。藉助互聯網和新科技填平教育鴻溝,就需要一場從理念、內容、形式到社會組織的變革,需要在資源分配上向教育貧困地區傾斜。中國3~6歲的兒童有近50%生活在農村。儘管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就農村及其他教育欠普及地區來說,學前教育仍需填補許多空白。我國有12餘萬所規模不足100人的學校,佔農村教學點總數的44.7%。除了生源不足,農村教育苦於資金匱乏、師資短缺、升學率低等問題,在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尾端匍匐前行。

魏尚進:用技術加激情填平教育鴻溝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等教育及公益機構,都在因地制宜地摸索新方法,成果喜人。社會公益力量雖然積極參與,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資金和人力仍然捉襟見肘,資源錯配等問題使得教育普及裹足不前。或許要在“自上而下”的現行方式以外,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合作伙伴,整合多邊資源,嘗試自下而上的原生性組織和變革,才能拓寬社會的教育視野,打開發展契機。而這一系列問題的落腳點,在於明確權責:教育變革和創新由誰來規劃、誰來實施、誰來監督和管理因此,教育改革不是一次單槍匹馬的突圍,而是一個基於多邊“權益”的系列工程。家庭、企業、教育行業等社會各部分都持有“股份”,為國家的人才儲備共擔責任。我們需要用愛與熱情促進教育公平,而它們不單來自於社會公益。社會公平在急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在物理空間、更是在心理、精神層面起著穩定、提升的作用。而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從源頭上保障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隨著5G時代來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升級將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推動社會公平。在可預見的未來,在線教育將和傳統課堂共同探索以人為本的教育,為教育事業開闢更大的發展空間。

魏尚進:用技術加激情填平教育鴻溝

魏尚進: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本文選自《復旦金融評論》06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