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海洋之歌》是由愛爾蘭人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動畫影片。該片於2014年12月10日在法國首映,但直到2016才在中國大陸上映。對於國內愛好動畫電影的人來說,真可謂姍姍來遲。這部凝聚了法國、比利時、丹麥等多個工作室心血的動畫大作,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最終摘取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桂冠,網絡上叫好聲一片,豆瓣評分8.8,足見大眾對它的認可。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海洋之歌》豆瓣評分


與普通動畫電影不同的是,《海洋之歌》是一部連幀手繪動畫片,每一個畫面就是一幀,逐幀轉換讓二維畫面有了三維空間的惟妙惟肖感。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講述了哥哥本和妹妹西爾莎逃離奶奶家,突破重重阻礙,最終使心身雙重回家的故事。

在遠離都市的海島上,本一家幸福滿滿,但這一切在西爾莎出生時蕩然無存。生下妹妹後媽媽撒手人寰,爸爸從此以酒消愁,無心照顧本兩兄妹。而本把這一切怪罪在西爾莎頭上,對她態度惡劣。偶然間,西爾莎吹響媽媽留下的海螺,但險些溺死大海。由此,奶奶強行把本兄妹倆帶回城市。但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的兄妹兩偷跑出來,一路找回家。途中他們遇到各式精靈、奮戰女巫婆,在海底精靈世界中歷經各種險難後,西爾莎被救回,同時也揭開了她海豹精靈的身份,而同為海豹精靈的媽媽卻永遠離開了。

《海洋之歌》其實是一個黑暗的童話故事,影片並不是“大團圓式”結尾,但兄妹倆的迴歸之路其實象徵了現實中每一個人心靈的迴歸之路。我們迷失過,也曾痛恨過身邊的親人,也在遭遇痛苦時選擇逃避,但《海洋之歌》的兄妹兩對愛的執著,向我們闡述了“我們善待世界,世界也將善待我們”的簡樸真理。也許面對痛苦,面對各種情緒,甚至面對世間萬物,我們都要在關愛中尋找平衡。

本文我將從善待與被善待、迴歸自我之路、直面痛苦和人類與自然終極平衡四個方面來分析這部畫面優美的動畫片大作。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海洋之歌》海報


01

從小失去母愛的孩子,在孤寂的生活中依然被世界所善待

電影一開始,畫面就非常溫馨,媽媽給小本講神話故事,陪他畫海豹精靈;而且,媽媽即將臨產,一家三口很快就要變成一家四口。

當本興奮地問媽媽他和小寶寶會不會是好朋友時,媽媽回答說:“當然,你會是全世界最棒的哥哥。

這句話在全片中出現了3次之多。也就是說,本小時候被愛善待過,也願意把愛繼續傳遞下去。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本和媽媽一起畫海豹精靈

但隨著西爾莎出生、媽媽離開後,本一家陷入了暗無天日的孤獨中:

爸爸從此消沉,整日以酒度日;

本從此與小狗咕嚕為伴,沉浸在媽媽給他講的故事裡;

西爾莎6歲了,但依然無法開口說話,在沒人照看的環境裡形單影隻。

如果本和西爾莎一直在這種環境成長下去的話,相信世界上只會多了兩個憂鬱冷漠的傢伙。

著名兒童心理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兒童的秘密》裡分析說:

童年時期發生的事很可能對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產生影響,甚至使人患病。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患上了某種疾病,他一定很難得到痊癒。這也表明,兒童時期的生活模式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模式。

吃驚的是,西爾莎並不是普通的人類孩子,她和媽媽一樣,是大海中的海豹精靈,天生就對海洋有無限的親近感;甚至在某天夜裡,西爾莎穿著海豹衣,邊吹海螺邊走向大海。多虧奶奶及時發現,救回了溺水昏迷的西爾莎。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西爾莎險些在大海中溺水

由此,關愛孫子孫女的奶奶用自己的疼愛方式,把本和西爾莎帶回了城市;而爸爸用自己的疼愛方式,把海豹衣拋向大海,想永久留住西爾莎;小狗咕嚕看到本被帶走後,縱身跳進大海緊緊跟去;之後,整個精靈們用自己的善良方式,幫助兩兄妹找尋回家的路,甚至連那恐懼痛苦而把各種情緒感知封閉起來的巫婆也助孩子們一臂之力迴歸自由。

最終,本被徹底感化,不僅對妹妹釋懷,而且不顧生命安危也要救回妹妹。從小就被善待過的孩子,經過百般磨難,最終學會善待整個世界。影片中很少有直白的情感表達,但在完美的畫面和明朗的色彩中傳達著“人性本善”的普世哲理。回到現實世界中,當我們孤獨時,也曾憎恨過這個世界的不公,但這不是理想的解決方式,導演借用動畫的簡單呈現方式表達出理想的處世哲理:我們善待世界,世界也將善待我們。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本和西爾莎最終和解: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哥哥


02

反工業化色彩中的鄉愁之路,其實是一條迴歸自我之路

被奶奶強行拉入城市生活後,本和西爾莎無從適應,但奶奶信誓旦旦地對他們說:我敢肯定你們會愛上城市生活的。

在奶奶的認知裡,城市生活裡有音樂,有漂亮的衣服,有寬闊的馬路熱鬧的人群,一切顯得多麼便利。但本和西爾莎認為,海島上的家才是他們的樂園,才能找到最美好的快樂。由此,工業化濃厚的城市生活與海洋為代表的淳樸鄉土情結產生了激烈的碰撞。

在城市裡,本和西爾莎四處受限,本只能呆在家裡聽著奶奶唱著刺耳的音樂;西爾莎想去洗手間,也被告知不能用那些高級毛巾等等。種種限制以及伴隨而來的種種追逐,迫使人類不得不縮緊自己的心靈,在晦澀的城市裡失去自我。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影片中晦澀的城市生活

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國家》一書中說:

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自己原本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很多人就是在這種追逐中永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或走向哪裡。但本和西爾莎是被善待過的孩子,所以迴歸自我是必然。因此,本和西爾莎選擇了逃離。逃離喧囂,重回海島。這種對海洋的嚮往其實就是一條迴歸自我的本真之路。

而通觀全片,除了本和西爾莎迴歸自我這條主線外,以海豹精靈為首的精靈世界衝破人類,迴歸屬於自己的彼岸也是另一種自我的迴歸。

與人類雜居的精靈們,要麼被完全石化,比如巨人麥克利爾,要麼半石化,比如貓頭鷹女巫馬查,根據凱爾特神話得知,各式精靈們或女巫馬查本身石化自己的原因就是讓自己脫離痛苦,凍結一切負面情緒。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半石化的貓頭鷹女巫馬查正在用玻璃瓶封存自己的感知

但這顯然不是真正的自我回歸方式。真正的迴歸方式是迴歸自己的地界,找回真正的自我。現實中我們被世俗所牽絆,很多時候無法迴歸自己的初衷,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迷失自我。我們應該追溯初心,在迴歸的路上逐漸重拾丟失的自己。

03

人生歷練場裡,面對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痛苦

在迴歸自我的路上,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經歷著痛苦的煎熬:

本想獨自逃離城市,但西爾莎一直尾隨其後,他不得不一路保護西爾莎並竭力救治妹妹;


西爾莎身為海豹精靈,她熱愛大海,想要唱歌,但她說不了話,而且被貓頭鷹女巫馬查幽禁,並慢慢變老;


馬查為了不讓兒子巨人麥克利爾痛苦,便將其痛苦情緒封閉在玻璃瓶中,同時將其他精靈的感知也封存起來,致使沒有感知力的他們完全石化;甚至為了逃避負面情緒,馬查也將自己的感知封存,變成半石化的魔鬼;


而本的爸爸為了逃離失去妻子的巨大痛苦,終日以酒消愁;


就連離開了的媽媽,為了逃離失去親人的痛苦,企圖帶走海豹精靈西爾莎……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本歷險之路,即營救西爾莎之路

這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當面臨痛苦等各種負面情緒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以為看不到就不會有痛苦。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在《痛苦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痛苦的根源:

一切追求掙扎都是由於缺陷,由於對自己的狀況不滿而產生,一天不滿足就要痛苦一天,而每一次滿足又是新的追求的起點,所以痛苦無法衡量,沒有終止,人生的這種悲劇就像鐘擺一樣。

所以,脫離痛苦既是本能所求,但也是意志可以逐步弱化的情緒之一,但意志弱化痛苦的方式就是直面痛苦,從而使痛苦得到轉化,減少對自我的影響。

本歷經各種險難救回了西爾莎,也全然接受了這個可愛的妹妹,他直面痛苦並把痛苦轉化為對妹妹深深的歉疚和愛;西爾莎經歷苦難找回了自己,也留在了家人身旁;爸爸也從消極狀態中走出,迎接孩子們的歸來;而被抽離了感知的石化精靈們最終解凍,迴歸神話世界去;至於海豹女媽媽,更是將痛苦收起,將孩子們留在了人間,自己孤獨地隨族群離開了人類。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媽媽最終放棄西爾莎,留孩子在人間,自己隨族群離開人類世界

所有承受痛苦的人都將痛苦轉化成了別人的快樂。這就是直面痛苦的積極意義。正如經典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裡所言:

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幸福的人,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們揮淚埋葬了自己在塵世間的希望,它卻變成了種子,長出鮮花和香膏,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醫治創傷。

04

導演獨特的手繪動畫展現方式以及影片背後人類與自然生態平衡的迴歸思考

整部影片畫面非常優美,在3D數字盛行的時代裡,導演採用了獨特的手繪展現方式,讓影片洋溢著久違的親切感。而本片最大的特色就是把畫面美與音律美完美融合,在悽美的童話故事裡訴說古老的愛爾蘭神話,並使現實中的人們心靈得到淨化,給人新的生活啟示。

當然除了視聽美外,影片構圖也講究對稱,色調宛若壁畫,畫面中充滿大量幾何圖形或傳統符號,視覺風格上還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等多種繪畫技法,非常賞心悅目。

《海洋之歌》:童話故事中的迴歸自我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點反思

海洋中的海豹群

而對動畫如此痴迷的導演湯姆·摩爾本人在媒體採訪中也說出了自己拍這部動畫片的初衷。

早在拍攝第一部動畫片《凱爾經的秘密》時,湯姆·摩爾與妻兒一同前往愛爾蘭西海岸度假。但看到當地人在海灘上捕殺海豹時,湯姆極為痛心。那時,他正在讀《海中人:尋找海豹神奇之旅》這本書,他想也許海豹就是大海中迷失的靈魂。

擁有強烈生態觀的湯姆,想為人類與自然做點什麼,最終構思了《海洋之歌》這部影片。

當然,《海洋之歌》確實闡述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我生你就得死”的極端矛盾,相反,人與自然和諧平衡發展才是亙古不變的規律。自然在人類面前,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無私的奉獻者;而人類在自然面前,更應該充當一個守護者。

因此,看完全片,我們不僅要像本、西爾莎一樣做個善待萬物的人,在紛繁的世界裡迴歸自我,遭遇各種險難痛苦時直面痛楚,同時更要做個尊重自然,踐行“天人合一”的智者。


結語:

《海洋之歌》雖然只是動畫片,但完全是一部為成年人準備的佳作。它沒有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大牌影星的視覺轟動,但它傳達的人性哲理以及人與自然的相處理念,足以震撼每一位觀影者。世界並不缺少愛,只是缺少正確的釋放方式。善待自己,善待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