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一山三水映柿樹,圩堡蓮湘話古今。”柿樹崗鄉有多美?或許,在每一個柿樹崗人都在心中,都有一個山明水秀的故鄉。斑駁陸離的歷史感,古色古香的古樸味,千巖競秀的壯麗氣派,煙波釣徒的詩情畫意。雲蒸霞蔚的縹緲大地...四時之景、朝夕之圖,都讓人無比神往。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在柿樹崗鄉,商周時期的黃花墩遺址古老神秘,“千年古剎”龍潭寺金碧輝煌,中華“抗日保臺”第一將唐定奎故居“唐五坊圩”丹楹刻桷、廬西名山防虎山蒼翠欲滴、“最美鄉村公路”楊桃路曲徑通幽...這次,我們一起走花路,看柿樹吧!

從一條路開始,走進柿樹崗鄉——最美鄉村公路“楊桃路”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大地上,遍佈著無數高顏值的鄉村公路。阡陌縱橫猶如大地的血脈,又如少女纏繞的髮絲。這些高顏值的鄉村公路有的隱藏在山林裡,幽深疊嶂,有的伸展在雲霧中,宛如仙境,有的盤旋在高山處,驚險刺激,有的穿越在炊煙間,寧靜祥和...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在肥西花崗鎮至山南鎮,有一條被稱為“最美鄉村公路”的楊桃路,這裡曲徑通幽,頗有迷宮般的神秘。沿途一派田園風光,早晨陽光初起猶如時光隧道般。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春天行走在楊桃路上,一條條綠色廊道串聯起一座座村莊,千畝桃林競相綻放,風景如畫。秋季道路兩旁的高樹,成為視線中兩條金色的飄帶,金黃的樹葉隨風飄散,灑落一地,伴著遠處村落裡炊煙依依升起,雲霧繚繞,如煙如塵,如夢如幻,恍若人在畫中行。

登上這座山,做場田園夢—— 一座防虎山 十里柿樹情

“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江淮分水嶺以南,有座防虎山,一條發源於大潛山南麓龍潭河,穿山而過。這裡山明水秀,卻“養在深閨人未識”,因此,多了幾分原始野趣。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防虎山名稱的由來,有多種傳說。一種是防虎山地勢較高,山上的街道都是草屋,如遇著火,救火的水很難找到,於是人們相互提醒,預防著火,後來皆音成防虎。

另一種傳說是打虎的民間傳奇。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真的有一隻花斑大老虎,它每天傍晚出來尋食傷人,過往的行人不知被傷了多少。後來,過往的行人到傍晚再也不敢過這個山口,防止老虎出來傷人,故這個山口就起名為防虎山。傳說給防虎增添了濃厚的精神色彩,但防虎人民一直髮揚打虎精神,為新中國的建立、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著一切。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來到防虎山,登上歲月的臺階,追隨二郎神留下的腳印,感受遠離紛繁塵器的靜謐.傾聽月華瀉滿大地的心音,這裡,是心靈皈依的家園;這裡,是人生旅途的驛站。

磚瓦間,瞻仰淮軍氣派——遊唐五坊圩 訪名將故里

在距離巍巍大潛山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始建於同治四年的唐五房圩,房屋的主人是威武英勇的淮軍將領:唐定奎。當初在選址時,唐家遵從風水先生“劉(牛)離不開山,唐(塘)離不開水”,所以特意選址於這水源充足“龍鳳交匯”的柿樹崗鄉。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名圩久慕昔曾遊,此日觀瞻悵未收。蔓草蒼苔被曲徑,浮萍綠藻滿濠溝。百年老屋隨風散,千古芳名過眼休。踏遍荒園人不見,轉心樓上獨淹留...”如今,二百多畝的圩堡,經過時光沖刷,變得愈發古樸。兩百多年的光陰,侵襲了大片古建,留下來的,便是最堅固的一片,就像淮軍精神一樣,英勇而堅定。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登上“轉心樓”,人們不禁為這奇巧的建築所吸引。上下兩層,四面合圍,這樣的中西合璧的風格,於當年,是“潮流”,於現在,是“經典”。正門朝東,門上有一石刻匾額,文曰:"紫氣東來",相傳為李鴻章所題。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悠久的歷史,賦予了這裡厚重的氣質。“周聞驅寇施兵略,還憶安民解國憂。今日仰瞻重回首,英名大節並千秋。”有人曾賦詩一首,表讚歎之情。而敬仰欽佩之情,早已深埋心中。

「皖·遊記」柿樹崗鄉:遊畫中柿樹 憶醉美鄉愁

華夏這片土地,四海各有風情,處處遍佈奇觀,好山好水好建築。柿樹崗鄉,這顆紮根在江淮大地上的明珠,不只是“煙雨水鄉”、“名將故里”。春天到來時,片片桃花相繼開放與牡丹花爭奇鬥豔,散養皖西白鵝、肥西土雞健康環保...如今的柿樹崗鄉,儼然一個綠樹成蔭的“生態家園”。

遊畫中柿樹,憶醉美鄉愁,走進柿樹崗,品大美江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