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沉睡著一個米咕人,我們有保護大自然的能力,唯有敬畏自然,才能保護自己。

《米芽米咕人》是由法國導演雅克-雷米·傑瑞德執導並且作為編劇的動畫電影,他還導演了《佩鈴寶貝》,《青蛙的預言》等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而他作為法國“瘋影動畫工作室”的創始人,以製片人的身份,助推了很多的的動畫導演走上舞臺。電影上映於2008年12月,獲得第2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的大獎,豆瓣評分7.8分,還是很受觀眾喜愛的。

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就是5歲的小女孩米芽因為想念爸爸,獨自出發經歷一系列不平凡的冒險最後找到自己的爸爸的故事。而在米芽冒險的旅程中,穿插著人類開採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環保主義,陪伴和愛的親情,勇氣和對生命的希望。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有人評價說它的畫面優美,但故事情節稍顯散亂,而多重的故事線削弱了影片的主題。可是,在我眼裡,正是它的故事線串聯起動畫片的高度。在環保主義的老套題材中,編劇沒有講一個偉大故事,而是以小博大。通過一個普通的貧家女孩的冒險尋父平凡故事,和大老闆尋找開採現場被破壞的對比,最後雙線合二為一,保護大自然。也正是米咕的平凡普通,告訴我們保護大自然,人人可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米咕,都有保護大自然的能力。

本文我會從環境保護的大主旨下,孩子的善良和勇敢,家庭教育,手繪動畫四個方面來闡述對《米芽米咕人》的認識。

一、我們和大自然不是對立而是相依相存關係: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我們想人定勝天時,大自然也在反噬著我們。當我們妄圖改造大自然,收穫的卻是災害。

1、當我們破壞大自然,大自然也會報復著我們人類,天災也是人禍。

影片中,小男孩阿爾蘭的爸爸得知自己的酒店開採現場屢遭破壞,氣急敗壞地準備火槍用以消滅大自然的怪獸。當他知道世界樹是米咕們守護的中心時,毫不猶豫地朝世界樹開槍了。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世界樹瞬間在搖搖欲墜中倒塌,山河變色,湖水瞬間變成了紅色蔓延開來,天地暗了顏色,成群結隊的動物跑出來、飛出來,山火突然迸發燃燒開來。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而阿爾蘭的爸爸也被大自然報復,電閃雷鳴,成群結隊的鳥類干擾了他的視線,最後他墜機折傷了一條腿。即使墜機後,也被成群結隊的動物撕咬著,好似它們想從大自然的破壞者身上找回之前的平靜生活。

如同董卿在《主持人大賽》點評所說:“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在毀滅自己。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人和世界的關係,都是一種平衡。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槍響之後,阿爾法的爸爸不僅失去了兒子和健康的身體,還讓自己跌入地獄,成為了一無所有的破產者。而這片寧靜安謐的世外桃源也成為了廢墟,草木枯竭,河水被汙染,山林失火,動物們失去了庇護的家。

當我們認為地球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球也會用保護自己的方式反噬著我們的生命。

如同2020年初,持續了5個月的澳洲“災難級大火”,終於在一場暴風雨中熄滅了。可是,有5200萬的哺乳動物、6200萬的鳥類、3.89億的爬行動物在這場大火中喪生。1070萬公頃的森林和灌木被損毀,2000處房屋被夷為平地,人們流離失所……

昔日的度假天堂,瞬間淪為人間煉獄。

與此同時,沙特爆發禽流感,目前已致超過2.2萬隻鳥類死亡。東非爆發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數百億隻蝗蟲席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層出不窮的自然災害,就是大自然給我們發出的警鐘,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和人類的生存是相依相存的,沒有人定勝天,沒有誰能戰勝誰,沒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大自然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加節制地浪費和開採,只會兩敗俱傷。災難來臨後,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即便是世界樹的守護神米咕也會失去生命。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善意對待大自然,敬畏自然,保護大自然,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2、當我們心懷希望,世界樹就不會破滅,就可以拯救大自然

如同《肖申克的救贖》所說: 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當我們遭遇困境時,當我們無能為力時,那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解決方法。只要我們心懷希望,希望就不會消逝,就可以引領著我們找到出路。

當米咕因為沒有守護好世界樹,覺得自己是蠢物而相互爭吵時,米芽和阿爾蘭積極地想解決辦法,提出了種子的方法,進而發現了樹是倒著長的秘密。露在外面的是樹根,地底下的才是樹枝,那種子就在地底下,有種子就有希望,就可以拯救大自然。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我們都是影片中的米咕人,自譽為大自然的保護神,卻在大自然受到傷害時,為無意義的事情而爭吵不休,為比賽贏了而歡呼……我們知道保護大自然的方法,我們擁有保護大自然的能力,但是我們卻在出現問題時自責爭吵,而不去積極地想保護大自然的方法。

當我們因為澳洲的大火想盡辦法撲滅卻無能為力;當我們因為非洲的蝗災而打藥撲殺時,當我們因為禽流感而捕殺家禽鳥類時,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解決思路是不是也是反著的呢?

當我們妄圖通過科學技術來消滅自然災害時,也在加劇著大自然的反噬。沒有人定勝天,沒有科技進步的贏家,不要妄圖改造大自然,唯有敬畏自然,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才能真正地保護自己。

而米芽和小男孩最終成功地幫助米咕找到了種子,也讓萬物復甦,世界重新恢復了生機。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如同澳洲的大火,在暴風雨過後,依然在燒焦的土地上煥發著勃勃生機,用鮮活的生命重新給大地填色。植物和動物還是一如既往地厚待大自然這個母親,那我們人類呢?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當我們想通過過度開採大自然滿足自己的慾望時,大自然也會報復我們以天災來警告我們。當我們明白大自然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的,不是我們可以隨心所欲時,我們都是大自然的米咕,都有保護大自然的超能力。

世界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曾經說過:地球是人類的大地母親,人類作為大地母親養育的眾多孩子之一,最根本性的職責是維持它的生態系統,使之保持穩定以永遠適於人類的居住。

保護大自然,是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其實也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守護神米咕們,保護大自然可以從愛護一花一草開始,從不浪費一張紙一支筆開始,從敬畏自然開始。


二、孩子的勇敢、善良和單純撐起了動畫電影的高度

有些人在影評中說小女孩米芽刻畫地不好,因為米芽在這部影片中有時候單純地像個孩子,有時候卻過於理智像成熟的大人。

可是,在我看來,這才是對於米芽身世的刻畫。她只是一個5歲的孩子,原本是在父母面前承歡的年齡。可是因為媽媽的去世,爸爸要掙錢養家,她不得不吃百家飯,在村裡三位老人的照料下長大。悲慘的身世決定了米芽只能早熟而懂事,敢於獨自踏上尋父之路,敢於獨自乘坐公交車,敢於露宿在野外,只因為她想念爸爸的願望太強烈。

不是編劇不現實,把5歲的女孩刻畫地過於理智,而是現實很殘酷,把5歲的孩子逼得只能早熟而勇敢。

1、父母的鼓勵和愛,讓孩子可以勇敢地探索未知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在實驗室進行了經典 “視崖實驗”。他們製作了平坦的棋盤式圖案,用不同的圖案構造來造成“視覺懸崖”的錯覺,並在圖案的上方覆蓋玻璃板,讓孩子爬過去。

當把6個月大的孩子放在玻璃板上,孩子的媽媽在另一邊招呼他時,嬰兒會毫不猶豫地爬過沒有深度錯覺的一邊。即使媽媽在對面生氣、皺眉,孩子都不願意爬過像是懸崖的那邊。但是如果媽媽是微笑的並且不斷鼓勵孩子爬過懸崖一邊,孩子起初會猶豫、但會在媽媽的鼓勵下去嘗試,最後會爬過去。

也就是說,媽媽的微笑和鼓勵會讓孩子更勇敢,敢於邁出去,敢於去嘗試未知的危險。

米芽的媽媽儘管早早地過世,留下她和爸爸相依為命。但是在米芽的夢境中,我們知道她是一個溫柔可親的媽媽,經常鼓勵米芽要勇敢,鼓勵米芽:“如果你相信自己,壞事就不會發生。”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所以,5歲的米芽可以獨自上路,踏上了尋父的冒險之路,能夠克服尋父路上的重重障礙。因為她的勇敢,她可以可以嘗試划船過河,可以和司機據理力爭,可以直面女巫,可以和米咕成為朋友。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我們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的內心豐盈而有力量,會讓孩子可以不懼怕生活中的種種磨難和困苦,會讓孩子可以積極地想解決辦法。

樊登老師在演講中講道:唯有愛和溫暖才能抵禦風寒,才能讓孩子更加勇敢。

所以,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帶孩子去公共場合玩,主動和別人交流,影響孩子去接觸新事物,來培養孩子的勇氣,讓他們可以勇敢自信地去探索未來。

2、善良可以喚醒善良,正是因為米芽的善良才收穫了冒險路上的路人的善意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惡。”

王陽明曰:“人心本無善無惡。”

我不知道人之初是否善惡,可是,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善良也可以召喚善良。小女孩米芽雖然身世可憐,可是母親的善良和勇氣鼓舞了她,讓她以善良讀人,也收穫了尋父路上的善良。

公路上一邊打瞌睡一邊騎自行車的大伯,載著米芽還不忘提醒米芽森林有危險。公共汽車上因為米芽沒錢買票而據理力爭的司機,最後睜一眼閉一隻眼地把米芽送到目的地。搭乘公共汽車時的胖阿姨把米芽藏在自己裙子下面,避過了無票乘車的尷尬。醜陋的女巫不僅留宿米芽、幫她剪短頭髮,還贈送水果和給她提示。

有些人說影片中的善良過於理想,也只能是我們深切的期望。可是,當我們以多疑揣測別人的善意時,也會激活別人的惡;當我們不相信別人的善良時,也會讓別人失去善良。當我們試著用善良去對待身邊人,沒準如米芽一樣,收穫一路的善良。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也有一些人說電影中女巫的出現是多餘的情節,可是在我看來,正是女巫的出現凸顯了孩子的善良,也符合孩子的善良和單純。

儘管在很多童話故事中,女巫都是邪惡的化身。可是,不論你是善良還是邪惡的,在孩子的世界裡,你我他都是好人,這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才有的單純。所以,米芽獲得了女巫的提示和幫助。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天性就是善良和單純。而純真善良的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激活我們人性中的善良和單純,淨化我們的心靈。

如同阿爾蘭的爸爸在兩個孩子的善良和單純地保護大自然後,也放下了心中的魔障,放下了開採大自然的賺錢想法,只想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孩子的善良和單純召喚了爸爸的善良和仁慈。

世界是美好的,願我們在經歷社會的殘酷和人性的險惡後,仍然保持著純真和善良。

三、不同的原生家庭,決定了孩子的不同性格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療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1、無愛的家庭長大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小男孩阿爾蘭的爸爸就是一個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巨嬰。他是事業上成功的酒店開發商,有一個科學家妻子和可愛的兒子。可是,他的眼裡沒有一絲的幸福,只有賺錢和抱怨。

他在得知酒店開採現場出事故後,仍然要求工人們加緊施工進程;他在得知工人佩德羅有可能葬身在塌方的工地上,只是讓助手給他妻子送一束菊花,要求救援佩德羅的工友們跟他一起去打敗大怪獸;他在孤單的兒子找他傾訴流星隕石的好消息,卻不問青紅皂白地責怪兒子半夜叫醒他。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家庭教育對於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阿爾蘭的奶奶不會愛自己的孩子,只知道自己享樂。她扔下忙於事業的兒子和孤零零的孫子,和小男友去約會旅遊。她的眼中只有自我享受,沒有自我教育和品質教育。所以,沒有感受到愛的兒子無情,不知道如何去愛妻子和兒子。如同他抱著兒子所說:沒人教我如何去愛。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著名的教育家李躍兒在《關鍵期關鍵幫助》這本書中提到父母的愛的誤區之一-公式化的愛。所謂公式化的愛就是父母內心有一種想法,卻不知道怎樣用行動來愛孩子,也不去修煉自己,使自己找到真正的心靈深處的愛,而是用大腦想象出一種愛的模式,需要的時候照搬出來。

阿爾蘭的奶奶對兒子就是“公式化的愛”,她不知道如何愛兒子,對幾十歲的兒子仍然是:“我的乖寶寶”,卻沒有學會真正地愛孩子。她認為對孩子說出:“我的乖寶寶”,表演出來對孩子的愛就是愛孩子。殊不知,她這種公式化的愛讓孩子感受不到愛,也就不會去愛人。

孩子在得不到父母真正的愛時,也就不會去愛人,品性也會受到影響。有的人會終其一生在尋找愛,即使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有的人會一輩子活在父母的期望中,期待父母的認可,如《都挺好》中蘇明玉。即使年長獨立,也一直在渴求媽媽的認可。

所以,我們生養了孩子,就有責任和義務去愛孩子,去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去給他們無條件的愛。

2、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自尊、自信、自立、有擔當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們善良自立,孩子也會習得善良和自立;我們暴躁無禮,孩子也會習得暴躁無禮,成為熊孩子。

心理學研究發現:安全性依戀關係以及溫暖的交互回應的親子關係能夠促進孩子的品格的發展,促進孩子約束性順從和感恩、同理心的發展。

我們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回應會讓孩子得到充足的心理營養,生命之花也會得到充分地綻放,也會給周圍的人回饋愛和美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愛滿則溢”。

影片中的米芽雖然失去了媽媽,爸爸遠在外地工作,可謂孤苦無依。但是媽媽生前的愛和鼓勵讓米芽的內心充滿了善良和自信,讓她在面臨危險時有勇氣去面對。而爸爸對她的無條件的愛和牽掛,讓米芽還保留著童年的單純和美好。爸爸在危難時積極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擔當,在潛默移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品性。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而小男孩阿爾蘭儘管在富裕的家庭長大,可是爸爸不會愛,奶奶心裡只有享樂,媽媽遠在南極進行科學研究,也算得上寂寞的孩子。儘管媽媽潛心投入科研事業,但是她每天對阿爾蘭的電話問候和無條件的愛滋養著孩子的心靈,媽媽不抱怨的積極態度,讓阿爾蘭活在關愛和善良中。而媽媽潛心投入科研事業的態度也在無聲地向孩子傳達做人和做學問的真諦。所以,他才沒有迷失自己的純真。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雖然米芽和阿爾蘭都有各自的不幸,但是他們各自的爸爸和媽媽的愛的滋養,讓他們勇敢地活出自我,用自己的善良和純真保護著大自然,也保護著自己的美好。

所以說,對於職工家庭的父母而言,不必因為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而內疚。孩子的內心很強大,只要他們知道我們是愛他們,對他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們會是他們的堅強的後盾,會時刻守護在孩子的身邊,孩子自然有勇氣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講道: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讓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愛,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會讓他們自卑而內向,品性惡劣。但是我們學著去給孩子更好的陪伴,給孩子更好的愛,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和心理營養,孩子也會心理健康。

而那些從小得到父母豐盈的愛的孩子,不僅勇敢自信、獨立自主,還富有社交力,善良溫暖,也願意幫助別人。但是我們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不是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而是陪伴時全心全意,工作時全心全意。用我們的善良和守護築起孩子的心牆,讓他們可以有勇氣和自信去探索未來。

四、印象派筆觸下的手繪動畫,傳遞著溫暖和清新,使其藝術感更勝一籌

1、手繪動畫有數字動畫不可比擬的藝術性,使越來越邊緣化的手繪動畫不容忽視

隨著1995年,數字動畫《玩具總動員》的橫空出世,讓數字動畫逐漸成為主流,而手繪動畫由於製作成本和繁瑣越來越邊緣化。

但是有一批手繪大師仍然逆流而上,堅守在手繪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宮崎峻。

《龍貓》中盤根錯節的神木上爬滿的青苔,《起風了》中風過千層浪的草原,《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清晰可見的葉脈……將手繪動畫的藝術性和唯美性發揮到極致,而宮崎峻手繪動畫中細膩的線條和活靈活現的大海,讓皮克斯的老大約翰·拉塞特在觀看過《懸崖上的金魚姬》感慨:那是他所見過的動畫片裡最美的海水。

可以看出,手繪動畫比數字動畫更具藝術價值。儘管數字動畫的畫面整潔流暢,也可以模擬水彩、印象派畫法、水墨的筆刷,但永遠達不到手繪畫的生動和神韻,而格式化的畫面難免有些生硬。

如同美國動畫導演傑弗瑞.卡贊伯格所說:科技再成熟,鼠標也永遠取代不了人類手中的鉛筆。有一種神韻,是需要傳統的繪畫表現的。

而手繪動畫則在手繪師對細節處理上,對物體的主觀變形上,使其更富感染力、特徵更鮮明,也賦予了手繪動畫極強的生命力,也更具藝術觀賞性。同時,手繪師還會受到自己的主觀意識的影響,偶然性比較強,不經意間會展現出“無意識之美”。而這些都是數字動畫不可比擬的。

當然,數字動畫有它的便捷和影像美學,它能夠實現實拍不能完成的鏡頭,不受幀數的限制,無法重現的鏡頭可以通過三維技術來實現,還可以節省成本,有視覺上的刺激和新奇。

而《米芽米咕人》作為手繪師用22000根筆,260000頁紙,500000幅手繪漫畫製成的動畫,使其畫面效果比電腦製作的數字動畫更生動,從而讓《米芽米咕人》的線和麵能夠天衣無縫地配合到位。

2、《米芽米咕人》融合了梵高、塞尚等印象派大師的畫風,使其動畫的場景更鮮活

而被稱為“法國版宮崎駿”的《米芽米咕人》,秉持著宮崎峻的唯美畫風。雖然《米芽米咕人》沒有了宮崎駿電影中的細膩的線條和明朗的場景,但是它簡單的線條勾勒,燦爛明亮的色彩又凸顯了法國電影的特色,使其藝術感更勝一籌。

手繪動畫因為是手繪師一筆一畫的結晶,每一幀畫面上都留著創造者的指紋,所以可以融合民族藝術特色和時代氣息。

比如中國的《小蝌蚪找媽媽》正是運用了水墨畫的獨特風韻,俄羅斯則把水彩、素描、油畫等純繪畫技術融入到手繪動畫中。而《米芽米咕人》則融合了梵高、莫奈和塞尚等印象派大師的畫風。

美輪美奐的大自然,夢幻特色的人物,擬人化的大樹和動物都在手繪師的精心打磨中,衝擊著孩子的想象力,開闊孩子的視野。尤其是小男孩阿爾法爸爸摧毀靈樹那一刻的輻射開來,天地變色,湖水瞬間變紅,給人一種世界末日的震撼感,有著《幽靈公主》的影子。

米芽米咕人:環保主義的動畫下包裹著人性、親情和愛

《米芽米咕人》在製作上更是採用了先製作音樂,再讓手繪師聆聽音樂來創作畫面的發方法,從而使動畫中的人物和場景更鮮活。

《米芽米咕人》不僅在畫面上凸顯了法式的印象派畫風,影片開頭的小提琴的輕快和富有節奏,使其富有法式的浪漫情懷。同時,它作為一部公路電影,通過小女孩米芽的冒險歷程,藉助尋父的強烈願望,在各色路人的幫助下,完成保護大自然的使命。

寫在最後


《米芽米咕人》作為不可多得的手繪動畫,以唯美的畫面為我們鋪開一個絢麗的世界。而影片在環保的大主題下,以小博大,從一個普通的貧家女孩出發,講述一個普通人在保護大自然中的微薄之力。從而讓我們知道,保護大自然人人有責,不是需要超能力的人才行。我們每個人都是米咕,都可以伸出手來為保護大自然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而我們父母的愛和鼓勵,可以讓孩子善良有擔當,可以讓孩子勇敢自信地探索未來。

《米芽米咕人》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教育意義的環保動畫片,值得每一個宅在家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