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創業失敗你總結到了啥?

櫻桃科技,是邵華強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失敗了。當然,我們說過,創業失敗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這個失敗是理所當然的,是可以理直氣壯的,沒什麼。

邵華強他在總結自己這段失敗經歷的時候,說創業最重要的是三個人,分別是CEO、合夥人、團隊。我很認同,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人,他漏掉了,那就是自己,創始人自己。

創始人必須認識到:“我”是一切的根源。當一個人沒有深刻認識自己,沒有搞定自己的時候,他是不可能搞定事業的。至於那些成功的“青年”,還沒畢業或者剛畢業就帶領幾百人融資成功走上人生巔峰的案例,國外常見,國內鮮見,根源就在於閱歷不夠,地基不夠。

做老大,第一目標要清晰,第二立場要堅定,第三要創造環境。創業路上瑣事無窮無盡,但是能做到這三點你就能從瑣事中解放出來,聚焦在真正有助於目標達成的事情上。

要創業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快速學習,努力提升自己,你的心胸、眼界、領導力決定了一切。

那創始人怎麼搞定自己呢?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管理自己!這個非常非常難,因為制度是你自己制定的,你又是組織最大權力者,沒有任何人能管你,沒有任何人敢監督你。

商業就是管理人的事業,但是你需要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始終是你自己,怎麼管呢?

  1、評估你的長處和短處。

  沒有人擅長做一切事情,你也不會例外。因此,正如你對新員工做的那樣,你應該首先評估自己最有可能成功的地方(你的優勢)以及你最有可能需要別人幫助的地方在哪裡(你的短處).

  這件事情做起來比聽起來要困難很多,因為你對自己能力的看法總是主觀的。可悲的是,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錯誤地相信他們最大的弱點是他們最大的優點。

  客觀地評價你的優點和缺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一個你信任的人,這個人有機會觀察你的行動,更重要的是,這個人應該願意對你坦誠相待。

  也許最好的選擇就是求助於,完全沒有任何理由,需要粉飾自己觀察到的情況的前同事。你的“另一半”也許也會有獨到的見解。另一個選擇(如果你能負擔得起的話)就是僱傭一個生命教練。

  一旦你獲得了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可以退一步問自己:“如果我來管理這個人,我將如何利用這些優點,又該怎麼面對這些弱點?”

  將這個問題的答案作為你看下去的試金石。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設置合理的和更高一級的目標。

  每一個創始人都知道,必須要讓每一個員工都有目標。然而,目標卻是很棘手,因為如果太容易實現,員工的付出就會最小化,但是如果太難實現,員工又會變得很沮喪。

  解決這個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設定兩套目標:最低目標代表著你對自己的合理期望,更高一級的目標代表著困難、但是仍然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裡的管理挑戰在於區分這兩個目標。幸運的是,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能夠區分出一個目標是合理的還是有可能達成的:計劃需要達到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步驟。

  合理的目標的中間步驟比較稀少,所以你知道你能夠完成每一個步驟,無論是什麼步驟。而可能達成的目標總是由一系列時間安排緊湊的中間步驟組成,你必須按時完成所有的步驟才能夠達成目標。

  換句話說,合理的目標和有可能達成的目標之間的差別在於時間。縮短合理目標的時間就變成了可能達到的更高一級的目標,反過來也是如此。

  對你的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你的目標在哪裡,你就該在哪裡,和目標在一起!


  3、停止對自己的微觀管理。

  如果一位創始人不斷地從員工的肩膀之上看他們在做什麼,並且不斷地告訴他們接下來該做什麼的話,沒有什麼比這種做法更讓員工抓狂了。然而,雖然絕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還是有很多人會不厭其煩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微觀管理。

  自我微觀管理者們總是讓他們的待辦事項列表不斷延長,一直延長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完成列表上所有的事情為止。治療的方法是思考你想要的結果,而不是你應該完成的任務

  與其列一個待辦事項列表,還不如列一個有待達成目標的列表。然後當你計劃達成某個目標,找出最快最簡單的方法。同時,繼續前進,讓事情自然過濾。

  這裡有一個大秘密:被漏掉的東西通常都沒什麼大不了。當你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一個任務列表),幾乎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會首先被完成

  4、定期評估成績。

  絕大部分公司都有績效考核,這樣做是有原因的。績效考核能夠幫助管理者和員工更好地理解成功(還有失敗)以及如果想要在未來創造成功需要做些什麼。

  但依靠其他人來考核你,就太瘋狂了。事實上,唯一比這種做法更瘋狂的做法是根本沒有績效評估……絕大多數企業家都是這種情況。

  如果你希望很好地管理自己,你必須創建一個正式的流程,根據你之前設定的目標,檢查你的成績,然後對目標進行調整。

  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僅僅依靠你的“直覺”判斷自己是否走在正道上,我可以向你保證你最終會(可能很快)就會昏昏然。

  5、管理你的情緒。

  情緒過於激烈的員工出了名地難以管理。他們會突然怒氣沖天或者陷入被動的攻擊狀態很多天。如果你在管理你自己,你不會希望成為這樣的員工。

  控制你的情緒的關鍵在於,停止將你的情緒看成“我感覺到的東西”,作為對事情的反應。相反,將你的情緒當成“你的行為”,以此作為對事情的反應。

  兩者之間的不同至關重要:你感覺到的總是在你的控制之外的。例如,如果空氣很冷,你的皮膚感覺到寒冷。相反,你做的事情總是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內,你能夠決定是否去做這樣的行為。

  例如,假設你丟了一家大客戶。當你將情緒看成行為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是表現得充滿恐懼和憤怒(“該死的!”)還是表現出你的好奇和深思熟慮(“我想知道我們為什麼丟掉了這家客戶。”)

  對於積極的情緒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對於一些外部事件的結果,你只體驗到喜悅,你就是在限制自己。相反,如果你決定你每天都要“心懷喜悅”,你就能做到。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創業不易,痛並快樂前行!


  6、為你自己的決定負責。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管理情緒有多重要,不用我說。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前面的五個步驟都是關於決策的。這是因為做決策是好管理者該做的事情。但是,

決策的另一面就是要為結果負責。

  沒有什麼比一名員工沒有完成任務卻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更讓人惱火了。令人吃驚的是,很多人能夠忍受自己的這種行為。

  雖然你無法控制事情,可是你確實可以控制你自己做出的、對這些事情負有責任的決定。它們曾經是(現在也是)你的決定,這個決定的結果也是屬於你的。而不是別人。

偉大的企業家和偉大的領導者們都明白這一點。他們永遠不會責怪其他人,而是會伸出指頭指向未來。只有當他們像管理其他人一樣管理自己的時候,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所以說,做大事的不一定聰明,但一定能管住自己

做大事的人如果不能管住自己,有兩種結果:一是像希特勒那樣的人。在發動二戰入侵捷克時再三提醒自己,別碰蘇聯那頭北極熊。但是隨著歐洲戰場的連連捷報和北非戰場的一日千里,那個瘋狂的突然襲擊蘇聯,一時數百里的推進,三個月攻下莫斯科荒謬念頭,最終凍死上百萬士兵,功敗垂成,為自己挖了第一鍬墓土。

二是像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日本名將山本五十六這樣的人

山本一生酷愛賭博,出使歐洲時特意去了賭城摩納哥一試身手,每戰必勝的讓賭場的老闆不得不禁止山本入內。為了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有戰爭必用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沒有石油,戰鬥裝備無法行駛。

日本人當然知道美國的強大軍事實力,但嗜賭成性的山本五十六仍要決定冒險一擲,自殺式的實施了珍珠港突襲。結果可想而知,正愁沒有正當理由參戰的美國大兵,像發怒的獅子一樣還擊,最後連原子彈都用上了。

管理亦是如此。無論是當皇帝管理社會,還是做老闆管理企業,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

想想漢高祖劉邦,文不如蕭何,武不及韓信,何以得天下。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堅定信念

我們可以看看一個細節——

劉邦與項羽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率兵進咸陽,進入阿房宮之後,看著那麼多美女說,眼饞的來了一句:“今晚不走了。”一個從邊遠地方來的鄉巴佬,進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宮,看見美女如雲的富貴之鄉?

反應也是正常人的反應。張良在一旁咳嗽了一下,劉邦立即明白什麼意思,打消了這個念頭。

創業失敗後我才醒悟:搞定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看歷史人物,總結歷史規律!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一路凱歌的漢王灰溜溜的離開皇宮,並與咸陽民眾約法三章。勝者能自動放棄嘴邊肉,可見劉邦的不一般。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氣極敗壞的一把火阿房宮燒了六天六夜,這本身就註定了烏江自刎的結局。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搞定自己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