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來到廣東中山市,熱情的網友推薦說去古鶴村看看,說這個村子有悠久的歷史,村中的石板路、牌坊、祠堂都很久遠了。喜歡古村落的我暗自歡喜,就想著儘快去看看。在冬至這天,很早就起來,自己駕車從珠海前往古鶴村。在導航的指引下,很快就到了古鶴村。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從大閘門進入,就看見一條石板路蜿蜒曲折通向村內,這就是石板街。石街始建於明朝末年。清朝時擴建至3塊石板。是村中的主要道路,石街始於大閘門外,沿著角頭街香中街、下街、清泉街延伸,止於村尾閘門及北閘門,全長約2800米,以6000餘塊花崗條石鋪切而成,是目前中山市比較完整的石板街。

走在很有歷史感的石板路上,慢悠悠的向村內走去。路兩旁不斷看見好幾間祠堂、碉樓,古榕樹、石雕、木刻,一派嶺南風格的古村模樣,似乎一切又回到了那些個久遠的年代。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鄭氏祠堂門口有兩個小孩在玩耍,像是兄妹,不知在說些什麼悄悄話。祠堂裡面有老人在打牌,很是悠閒的樣子。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這座碉樓是上世紀初的,很有特色,青磚斑駁,門窗上及圍牆上的的雕花都相當精緻,可惜沒有開門,看不到裡面啥模樣。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在眾多的文化遺址中,鄭有庸“樂善好施”牌坊保存時完好的。據歷史記載,這座牌坊建於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紀念村中善長仁翁鄭有庸。在災難年間,他用良田救濟災民,並帶領家人在當時的村口支起“飯臺”,每天給過路的災民無償提供一些白米飯。 於是,清代皇帝光緒賜"樂善好施"牌坊,有李鴻章的題辭和印章,該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用花崗石雕鑿構築,高約8米,柱下鑲嵌抱鼓石,坊額四周有人物花卉雕刻,工藝精緻。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見這個古村如此幽靜,古樸,性質,興致滿滿的我一個人玩起自拍來,希望把古村的模樣和自己融為一體。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在鄭氏祠堂前面,遇到一位老大爺。耳聰目明,笑眯眯的,說自己是1925年出生,已經快95歲了。旁邊有人說這位老人沒有任何疾病,身體非常好。真是長壽老人啊,我對他說,希望他再活30年,他樂呵呵的點點頭。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古鶴村的大閘門,大門及兩旁的牆壁顯得滄桑,從門洞到兩側石璧均以花崗岩砌成。門額嵌有石匾,正面刻有“古道循行”,背面刻有“鶴聲高迥”,高約五米。大閘門建於1814年(清嘉慶十九年),1873年(同治十二年)重建,屬於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是有著近八百年曆史的文化古村,相傳古時有許多雀鳥在古鶴村山林中棲息,眾多鳥類中以白鶴居多,由此得名"古鶴"。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古鶴村作為中山的一座特色古村落,村內保留著很多的牌坊,每一座牌坊都代表著一種榮耀和優良教育,村中僅清代就出過8位舉人,當今還出過外交官員和中國工程院士。此外,近170年曆史的古祠堂村中有三座,其中鄭氏祠堂內提有敦宗睦族的宗旨,見證了古鶴村的包容、和諧精神。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貫穿整個村落的石板路,保留了相當多的古建築和珍稀古樹:包括鄭氏祠堂、樂善好施牌坊、舉人旗杆夾、土沉香樹、古榕樹等等。漫步在古鶴村的石板街中,青石巷、老榕樹、舊祠堂、古門樓,彷彿被帶回到一個久遠的年代。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走在村裡的石板路上,空氣裡飄的都是燉雞、燉肉的香味。接著就看見人們將一盤盤美食端出來,走向村口土地公的祭臺。將食物擺在祭臺上後,要放鞭炮,燃香、祭拜,希望來年安康、發財、家人平安、一切如願,這和北方的習俗完全不一樣,讓我這個北方女子有些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古鶴村眾多的歷史建築、歷史文物得以遺存,古樸淳厚的民風得以傳承,成為古代農耕社會遺留給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珠三角地區一座典型的嶺南古村落。石牆、石街、石門樓、石牌坊,古井、古樹、古風,一切都彷彿讓時間在這裡停下了腳步,寧靜、古樸而自然。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古鶴村還有一個瓦窯坑遺址。瓦窯坑遺址位於古鶴水庫涵洞對面的山坡腳下,低於水位線,只有枯水期才露出。根據所遺留陶器判斷,屬漢代、宋代的文化遺址。可惜這次來,沒有能看到。

廣東這古村有800多年了,石板路明代就有,冬至習俗讓北方人好奇

藉助於古鶴村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村內自發形成了華財、古鶴、明清三家大型古舊傢俬市場。有古玩店500多家,全部陳列和交易名貴的古玩、傢俱等,已是全中國最大的古舊傢俱市場之一,讓這個古村在新時代散發著新的活力和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