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橋北街

半邊橋北街


徐海濤

半邊橋北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城市中的河流,

用畫家的眼光來看,

有畫龍點睛之畫意;

在詩人的筆下,

有仙居此山,

龍戲水中的詩情。

說到南京,自然會想到秦淮河;

去到上海,沒有人不去外灘看看黃浦江。

為啥子,說到成都就只曉得寬窄巷子。遺憾啊!

成都市中心本來有兩條美麗的河(金河跟御河),

只是後來被裝上蓋蓋,變成了防空洞。

缺了這兩條河,就好像,山中的神仙飛走了,水中的龍游走了......雖然,河沒有了(自然橋也莫得了)。

但是,我們還有記憶,再不把這些記憶寫出來,就更加遺憾了。

景觀獨特的半邊橋

記憶猶新的半邊橋,不算大,因為橋下的金河不寬,只有10來米。

但是在橋上看景是好看的,往西看,是人民公園;

往東,是小河清清,流水人家。

我小時候經常走過半邊橋,一個疑問始終在腦殼頭,這個橋明明是全的得嘛,咋個要喊成半邊橋呢?這個疑問直到後來才被解決 。原來是在清朝時候,朝廷在成都設立八旗駐軍,專門在成都劃出一塊風水寶地,修起城牆,稱為滿城,也喊少城。成都其他地方叫大城。滿城具體位置是,東至東城根街,南到君平街,西到成都西邊的城牆,北至西大街。滿城有自己的四個城門,漢人是不能進去的。滿城裡環境優美,與漢人居住的大城有天壤之別。

半邊橋,就在滿城和大城的分界線上,

橋上還有一個水閘房。

東邊屬於大城,西邊屬於滿城。

這就是半邊橋名字的由來。

清朝有《錦城竹枝詞》曰:" 右半邊橋作妾觀,左半邊橋當郎看。築城橋上水流下,同一橋身見面難"。還有民謠: "穿城一條河(金河),河上一架橋(半邊橋),橋上一座城(水閘房),城裡有個人(管水閘的人)"半邊橋也成了可能是在全國都罕見的獨特景觀。

60年代的半邊橋北街,左邊是西御街,右邊是祠堂街。照片正中間那棟小樓下我記得是一家賣火鍋毛肚的,一個銅質的小火鍋,約一尺高,中間燒炭火,周圍一圈就是湯鍋。

通往半邊橋的街,就叫半邊橋街。半邊橋的北邊叫半邊橋北街, 半邊橋的南邊叫半邊橋南街。半邊橋北街的門牌號碼是從北到南排起的,單號在東邊,雙號在西邊。北頭與東城根南街相接,往西是祠堂街,往東就是西御街。

我在這裡說的半邊橋街是20世紀60年代的。那個時候的半邊橋街上還沒有後來比較出名的王胖鴨店,王胖鴨店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金河消失了以後,才從西御街搬到半邊橋街上來的。王胖鴨店剛好就在把金河變成了防空洞以後的防空洞上面,原來半邊橋的邊邊上。王胖鴨店成了半邊橋北街的"斷代"的標誌。說王胖鴨店在西御街的是老成都,說王胖鴨店在半邊橋街的就要稍微嫩一點點了。

60年代的半邊橋北街上,商鋪不多,在東邊,靠近西御街的口子上也就是半邊橋北街的1號有一個麵食店,賣北方口味的包子饅頭。一般人都認為半邊橋北街的第一個鋪子是比較出名的少城小餐,其實,少城小餐的門牌號碼是西御街的。半邊橋北街的3號、5號,則是住家戶。7號到17號就是一個死巷子了,巷子口子上有一家老式的毛肚火鍋。

19號是一個很大的院子,以前是劉文輝的公館(劉文輝在成都有好幾個公館,這個是其中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這個公館成了四川省文化廳的家屬宿舍(有些時候又是四川省博物館的家屬宿舍,反正都是屬於四川省的文化系統),在這個院子裡面有一個比籃球場小一點的壩子,是小夥伴們玩耍的天堂,進門的左邊有一棟獨特的小洋房,不是二層樓房,但是又像是樓房,因為下面有半層是空的,要進正房需要上幾級樓梯。

畫家趙蘊玉曾住在這個院子裡,趙蘊玉師從張大千,是四川當代著名畫家。

半邊橋北街最後的單號號碼是23號,23號過了不是直接就上半邊橋了,在23號和半邊橋的北橋頭的中間還有一條小路,這條小路沿著金河一直到人民南路的新華書店旁邊。過了半邊橋就是半邊橋南街了。

半邊橋北街的西邊是雙號,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商鋪不多。有一家痣鬍子龍眼包子店,還有一個黃濟川痔瘻醫院,成都市圖書館有一個門開在半邊橋北街上,還有一個門開在祠堂街上。

1992年9月由成都出版社出版的《成都城區街名通覽》(吳世先主編)一書中關於半邊橋北街和成都市圖書館的介紹是這樣的:半邊橋北街

在城區西南部,南起人民公園東側門前接半邊橋南街,北止祠堂街,西御街交會處(對東城根南街),長96米,寬15米,瀝青路面。

多臨街舊式商店,飲食業較多。街內設農貿市場,西側有市圖書館。

原在人民公園東側金水河上有一座橋,為大城與滿城的界橋,水柵建於橋上,橋之西半屬滿城,東半屬大城,故稱半邊橋,街因橋得名。今河、橋皆不存。以公園側門為界,街分南、北兩段。

街西側的成都市圖書館,其前身是建於1935年的成都市立圖書館,抗日戰爭勝利後,易名為中正圖書館。成都解放後,更名為成都市人民圖書館。1952年命名為成都市圖書館。除現在館址外,上南大街還有古籍書庫。市政府巳決定修建新的市圖書館,新館館址將設在市區人民南路廣場側,計劃面積為一萬多平方米。

後來,計劃沒有變化快,成都市圖書館到了文翁路98號,就是文翁路和文廟后街交界的口子上。四川省圖書館到了人民西路4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