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三實”人生路

“雄雞一唱天下白”,經歷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天還是亮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經歷了世事滄桑的變遷,春天還是來了。

因為“而立之年”沒有按期如願地“立”起來,所以“不惑之年”的人生仍然有不少“迷惑”“困惑”“疑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三個保安每天問得問題,自己卻不能準確地回答出來。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當然,真正的理論是來源於實踐又能指導實踐的理論。

馮友蘭說,“哲學是讓人作為人而成為人的理論”,是“覺解”的理論。

人是價值性的存在,卓越性的存在,是追求意義的存在。所以,人應當追求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態度要務實、工作要紮實、精神要充實”,這是每個人應當走好的“三實”人生路。

“態度要務實”,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清醒地知道“我有什麼”“我要什麼”“我能捨得什麼”。既要有“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方向,更要有精準的定位和方位。

“工作要紮實”,鄧小平同志說,“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大到國家,世界第二是幹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要靠實幹。小到個人,幸福生活同樣是奮鬥出來的。

“精神要充實”,比起前面兩個“實”,精神充實相對要“虛”一些、要“難”一些。正如同哲學是“無用之大用”一樣,精神充實是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最大底氣和志氣。這是任何萬貫家財換不來的,是靠終生修煉的功夫。

“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埃”,是常人的修煉,是“漸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特殊的境遇,是“頓悟”。無論是“漸悟”還是“頓悟”,都不能“執迷不悟”。

走好“三實”人生路,擁抱明天!擁抱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