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文,別忘了關注訂閱。曾經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的媽媽跟我說,她說她的孩子在學校成績不錯,老師也說他很聰明,但又說他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在課堂上搞一些小動作,但當詢問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把老師講的東西都聽懂了,他只不過是無意識的、情不自禁的去做些小動作,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下面一起來說說。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首先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點,如果說這個孩子他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能夠堅持每節課坐得非常端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那麼他到了初高中的時候成績一定會下來。很多家長可能不相信我說的,那麼接下來我給大家說一下我說這句話的具體原因。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我們都清楚孩子的注意力,它發育是要有一個過程的,一般來說就是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甚至是到初中才會發育的比較完全,然而你讓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是注意力還沒有發展健全的時候,就強制性的去堅持做到不走神,不搞小動作,那麼這個是非常難的。如果說哪一個孩子做到了,那他一定會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控制他的注意力上,你感覺他是在聽課,但是他卻沒有對老師講的東西思考,只是一個被動者而已。更何況花更多的心思在注意力,那麼老師講的對於他來說可能就是耳邊風,他的成績不見得會上去。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倘若這個孩子他是一個墨守成規、中規中矩,不能去創新的孩子,那麼他的思維就被固化,最終結果會是他們的思維變得非常狹窄,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就會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事實上你去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在每一個年級,甚至是每一個班,都會有那麼幾個比較守紀律的的孩子,他們在小的時候通常學習成績都會不錯,但是等到了初中以後,成績基本上都會下滑的,高中就更不用說了。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一般來說,小學通常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那麼他在上課聽懂了,基本上下去以後也都會做。而在初高中階段,很多的題目要求靈活應用,就好像奧數題一樣,它不再是簡單的一個公式計算,更多的是考驗去靈活運用上課聽到的東西。而作為守紀律的這一部分孩子,他們就會按部就班、不去創新,他只要守著條條框框,就很容易做錯題,很容易落入題目的陷阱,成績自然而然就不會太高。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事實上,如果你讓一個人堅持45分鐘去關注一個事情,不要去做其他的任何東西,那麼這個人不走神的幾率是非常低的。當然也有不走神的,一種是這個老師確實了不起,另外一種可能是這個講課的人特別能吸引人。你也可以仔細的去回想一下,在你小的時候,你遇到的老師講課時是否也是不走神的呢?我想你扳著手指頭都可以數出來,哪些老師不會走神。每個人的領悟能力不同,每節課的內容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用,只是一部分內容對某個人比較有用而已。只要孩子把關鍵的東西聽得進去,即使是搞小動作也是無關緊要的,當然前提是不影響他人。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如果大家發現你的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千萬也別太緊張,如果你要是緊張的話,會把一些緊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的不利。如果說孩子上課頻繁的搞小動作,你回家以後加以訓斥,他可能會把這種不愉快帶到學校,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可能會出現厭學的情緒。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所以呢,我覺得不要因為孩子有一點專注力不夠,就去大驚小怪,其實這個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目前對孩子專注力有所擔憂的家長中,最起碼有70%以上的擔憂都是多餘的。大家不妨可以多去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看孩子是否在這個思想走神之後,把所有的課堂知識都聽懂了呢?你可以仔細的去看一下,仔細地去觀察觀察。

小學生聽課太專心,不見的是好事,家長要注意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點贊訂閱,同時也可以推薦給自己的好朋友,邀請他們為孩子的教育添磚加瓦。再次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本文,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